基本信息
書名:竹林裏的青蛙公主
定價:68.00元
售價:46.2元,便宜21.8元,摺扣67
作者: 俵萬智; 齋藤隆夫 繪;唐亞明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8666280
字數:
頁碼:4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4歲以上兒童
◆一部繪本凝聚三件日本國寶精髓,精湛人文之美滋養童年。
n藝術之美——構圖繼承霸主級故事連環畫《源氏物語繪捲》。
n《源氏物語繪捲》是日本12世紀的故事連環畫。雖然流傳至今僅存19幅,但它在日本大和繪史上仍不失其霸主地位。
n《竹林裏的青蛙公主》精湛的繪畫技巧繼承瞭《源氏物語繪捲》的特點,每幅畫都采用瞭從上嚮下斜視的透視方法來進行構圖,可以透過畫麵看到屋內的情景。每幅畫的主色調是依照主題而設計,對不同人物的身份及場麵采用瞭不同的色彩。將日本韆年來的審美精髓,凝聚於方寸之中,翻頁間即可盡覽東瀛之美。
n文學之美——故事取材於物語文學鼻祖《竹取物語》。
n《竹取物語》是日本zui早的物語作品,開闢瞭新型文人文學創作的先河。
n《竹林裏的青蛙公主》將日本zui早的物語文學化為繪本故事,用圖畫的語言點亮古老的情節,讓生動的圖文為孩子的童年增光添彩!
n造型之美——青蛙形象來源於漫畫《鳥獸人物戲畫》。
n《鳥獸人物戲畫》創作於日本11世紀,是日本zui古老漫畫之稱的作品。現收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被認為是日本漫畫的起源。
n《竹林裏的青蛙公主》在人物形象上吸收《鳥獸人物戲畫》的幽默精華,繼承瞭戲畫中以青蛙作為主人公的創作思路,整本繪本由青蛙扮演各種角色,錶情嬉笑怒罵,動作惟妙惟肖,是一部看瞭就會笑的幽默傑作。
n◆精雕細琢的畫麵曆經五年創作,以匠人精神打造傳世之作,是超yue國界和時間的藝術藏品。
n齋藤隆夫的畫麵細緻生動,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氣勢恢宏的畫捲。二十四幅畫麵,曆時五年創作。從故事的結構到畫麵的藝術錶現都是對於日本傳統文藝美學的繼承與發揚。
n◆與中國神話一脈相承的情節,激發兒童探索世界各國文化共性的興趣。
n《竹林裏的青蛙公主》中許多情節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一脈相承,這些情節的描繪,可以在兒童腦海中確立起基本的“比較文化”的概念,可激發兒童探求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共性的興趣!
n內容提要
《竹林裏的青蛙公主》故事來源於日本zui早的故事性文學作品《竹取物語》。短歌詩人俵萬智精煉的文字和齋藤隆夫幽默的繪畫,使《竹林裏的青蛙公主》這個作品成為一本典藏級的圖話書。畫傢繼承瞭日本漫畫鼻祖中的青蛙造型描繪齣瞭書中人物。《竹林裏的青蛙公主》是一本供父母和孩子愉快閱讀的世界經典圖話書。
n《竹林裏的青蛙公主》講述瞭伐竹為生的老爺爺一天從開的竹筒裏發現瞭一個可愛的女嬰,老爺爺和老奶奶把女嬰當心肝寶貝養大,並給她起名為“竹林公主”。竹林公主長大後,她的美貌傾國傾城,引來無數男性嚮她求婚,其中有三位有權勢的追求者。她答應嫁給能尋得她喜愛的寶物的人,但是三個人都失敗瞭。皇帝想憑藉權勢強娶,也遭到她的拒絕。後,竹林公主在這群茫然失措的凡人麵前返迴瞭月亮,而辛苦養大竹林公主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終目送她離開。
n目錄
作者介紹
俵萬智(MachiTawara),《竹林裏的青蛙公主》文字作者,短歌歌人。1962年日本大阪齣生。
n就讀早稻田大學時,受歌人佐佐木幸綱的影響,開始寫短歌,多次獲得各種奬項。1986年,作品《八月的早上》獲第32屆角川短歌奬。1987年,齣版第yi本歌集《沙拉紀念日》(河齣書房新社),成為超過260萬冊的暢銷書。1988年,《沙拉紀念日》獲第32屆現代歌人協會奬。2004年,評論集《我愛源氏物語》(文藝春鞦)獲4屆紫式部文學奬。
n除歌集外,還有小說、散文等多種作品。
n中文版圖話書有《富士山歌曆》(中信齣版社)。
nn
齋藤隆夫(Takao Saito),《竹林裏的青蛙公主》圖畫作者,1952年齣生在日本埼玉縣。畢業於太平洋美術學校。
n他繪製瞭許多圖畫書,《魔術師的弟子》(上田真而子文、福音館書店)榮獲第42屆小學館繪畫奬。
n中文版圖話書有《青蛙的平傢物語》(二十一世紀齣版社)。
nn
唐亞明(Tang Yaming),《竹林裏的青蛙公主》譯者,1953年北京齣生。
n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係,並在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滿期結業。1983年,應“日本兒童圖畫書之父”鬆居直邀請,進入日本知名的少兒齣版社福音館書店,成為日本齣版社的第yi個正式外國編輯,並一直活躍在日本童書編輯的第yi綫,至今33年。他編輯瞭大量的圖畫書,並獲得各種奬項。這本《彼得去花市》就是他策劃編輯的,他約請歌人俵萬智寫齣瞭她的第yi本原創圖畫書。
n他曾作為亞洲代錶,任“意大利博洛尼亞圖畫書原畫博覽會”評委,並任日本兒童圖書評議會(JBBY)理事,還在東洋大學、早稻田大學和上智大學任教。現任日本華僑華人文學藝術聯閤會會長,日本華人教授會理事。他翻譯瞭許多作品介紹給中日兩國讀者。
n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與野性之美。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簡直到瞭癡迷的程度,那些植物、土壤、乃至空氣中彌漫的氣息,都被賦予瞭強烈的生命象徵意義。故事中幾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充滿瞭張力,他們之間的互動,既有衝突的尖銳,也有理解的溫和,層次感非常豐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的剋製與精準,沒有使用任何誇張的語言去定義“好”與“壞”,而是讓角色的行為和選擇自然地去說明一切。這本書的對話設計尤其精彩,充滿瞭生活化的韻味,卻又時常在不經意間流露齣深刻的哲學思考。有些段落的句子結構變化多端,長短句交錯,讀起來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感,仿佛耳邊正迴響著大自然的交響樂。這本書要求讀者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它不提供廉價的刺激,而是通過精妙的細節和深沉的情感,慢慢地滲透進讀者的心底,引發更深層次的共鳴與自我審視。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純粹的文學享受。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如同最精密的綉花針,每一個細節都像是精心放置的一枚棋子,看似隨意,實則都在推動著整體的布局。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對“寂靜”的處理,不是簡單的沒有聲音,而是一種充滿張力和信息量的寂靜,往往比喧囂的對話更能傳遞齣角色的深層情緒。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多變,有時近乎詩歌的抒情,有時又迴歸到極其樸實甚至略帶粗糲的白描,這種切換自然流暢,毫無違和感,反而增強瞭故事的真實感和厚重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冥想,它強迫你放慢呼吸,去關注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的生命細節,去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與他人之間的連接。它不是一本讀完就丟掉的書,而是那種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到新感悟的珍品。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並不低,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耐心去解讀那些看似晦澀的象徵符號。然而,一旦跨過最初的障礙,你會發現一個無比豐饒的精神寶藏。作者對於光影和聲音的描繪簡直是大師級的,光影的變幻常常預示著人物心境的轉變,而那些細微的環境音,則構成瞭故事潛意識的背景樂。故事中對於“等待”這一主題的詮釋尤為動人,它不是消極的停滯,而是一種充滿期盼和力量的蓄勢待發。書中的某些段落,那種句式結構和詞語搭配的創新性,讓我有種在閱讀早期現代主義文學的錯覺,充滿瞭探索欲和新鮮感。這本書真正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將所有的可能性都敞開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填充和定義那些未言明的部分,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想象力和參與感。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抓住我的心瞭,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佳,仿佛帶著讀者一步步深入一個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那種描繪細節的功力實在令人稱道,無論是清晨薄霧中林間的聲響,還是光綫穿過茂密枝葉灑下的斑駁光影,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隱忍、掙紮與最終釋然的情感過渡處理得非常自然,沒有絲毫的刻意煽情,卻能讓人感同身受,為之動容。故事的主綫雖然鋪陳得略顯緩慢,但這恰恰是為瞭更好地營造氛圍,讓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日常片段,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情感洪流。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某一句精妙的比喻,或是某個意蘊深遠的場景設置。這種閱讀體驗,就像是在品嘗一壺陳年的老茶,初入口或許平淡,但後勁十足,迴甘悠長,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久久不能忘懷。整本書的結構布局也十分精巧,看似鬆散的章節,實則暗藏著精妙的伏筆和呼應,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對故事掌控的遊刃有餘。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奇特的“抽離感”,仿佛我暫時離開瞭熟悉的現代生活,進入瞭一個獨立於時間之外的微觀世界。作者敘述的視角非常獨特,時而宏大如俯瞰,時而又細微到可以感知每一片葉子的脈絡。我對其中關於“選擇與宿命”的探討印象深刻,它並非直接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事件的連鎖反應,引導讀者去思考命運的無常與個體能動性的邊界。這本書的文學性很高,語言凝練而富有張力,很多地方的用詞都極其考究,體現瞭作者在文字錘煉上的匠心獨到。它沒有刻意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專注於氛圍的營造和情緒的遞進。這種慢節奏的敘事,對於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現代人來說,或許需要一點耐心去適應,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飽滿而厚重的閱讀體驗是其他作品難以替代的。它更像是一幅細膩的水墨畫,需要你走近瞭纔能發現其中隱藏的無限意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