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OP放大器应用技巧100例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日]松井邦彦,邓学 |
| 定价: | 39.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030165176 |
| 印次: | |
| 版次: | 3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图解实用电子技术丛书”之一。本书主要介绍OP放大器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100个应用技巧。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OP放大器特性,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终解决的方法。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完整的OP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OP放大器应用技巧须知,第2章介绍单电源/低功率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3章介绍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4章介绍微小电流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5章介绍低噪声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6章介绍高速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7章介绍OP放大器的稳定性及其避免自激振荡的应用,第8章介绍OP放大器放大电路的应用技巧,第9章介绍阻抗匹配和滤波电路的应用技巧,第10章介绍非线性OP放大器的应用技巧,第11章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了实践应用技巧。 |
读者五的评价: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案例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涵盖了从微弱信号采集到高功率驱动的整个运放应用光谱。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电流反馈型运放(CFA)应用的章节,这是一个在许多标准教材中被简化处理的主题。作者清晰地阐述了CFA与电压反馈型运放(VFA)在带宽、瞬态响应和非线性特性上的根本区别,并给出了如何根据输入信号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反馈拓扑的决策树。例如,在处理高频信号传输线驱动时,CFA的优势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CFA在低频时的输入阻抗特性带来的潜在问题。这种平衡、客观地分析每种器件优缺点的态度,使我能够跳出盲目推崇某种特定器件的怪圈。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技巧集”,更是一部关于模拟设计哲学和器件选型的深度指南,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全面、更成熟的系统级思维框架。
评分读者三的评价: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结构,而是以“问题-解决-深入分析”的模式串联起100个应用场景。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啃书”,而是在参与一系列精妙的智力挑战。例如,在处理一个要求极高共模抑制比(CMRR)的差分放大电路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如何选择高精度匹配的电阻网络,还详细分析了PCB走线对共模信号耦合的敏感性,甚至讨论了如何利用电磁屏蔽技术来进一步优化。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特别是对于电源噪声抑制比(PSRR)的章节,书中用示波器抓取的波形对比,直观地展示了不同滤波策略对高频杂讯的压制效果,这种可视化教学方法,远胜于抽象的数学推导。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它培养了一种深入本质的批判性设计思维,让人在面对新问题时,能迅速定位问题的核心所在。
评分读者二的评价: 我最近在调试一个低噪声前置放大器项目,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漂移问题,几乎要让我抓狂。偶然间翻阅了这本书的某个章节,关于如何使用斩波稳定型运放来解决直流失调漂移的详尽论述,简直是茅塞顿开。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给出了一个基于特定温度漂移系数的计算模型,并配有一个基于该模型的实际电路图,其中对补偿电路的搭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步骤指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老化效应的讨论,提醒设计者即使初始参数完美,长期工作后的性能衰减也需要预先考虑。这种面向长期稳定性的设计哲学,是很多只关注瞬时性能指标的资料所缺乏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实际工程中吃过的“苦头”,这些经验被精炼成了清晰可操作的准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调试效率,直接挽救了我的项目进度。这本书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仪器仪表设计人员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读者四的评价: 作为一名刚接触模拟前端设计的工程师,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滤波器设计思路的参考书。这本书的模拟滤波器应用部分,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从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到椭圆滤波器,层层递进,每种类型的选择都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信号带宽、通带纹波允许度)挂钩。最让我感到价值巨大的是,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运算放大器构建Sallen-Key拓扑,并针对高阶滤波器容易出现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了实际的补偿技巧。书中用具体的数值案例演示了如何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裕度来确保系统不振荡,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设计4阶以上有源滤波器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命符。这种将理论参数与电路稳定性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滤波器设计从过去的畏惧转为了信心十足,我甚至能预判出在特定元件参数变化下系统的响应趋势了。
评分读者一的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特色,封面和内页的排版都显得非常专业,色彩搭配既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又在视觉上让人感到舒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每一个电路实例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原理图和元件参数,还深入剖析了该应用场景下选择特定元件组合背后的工程考量。比如在讲解高速运放的噪声抑制时,作者详细对比了不同反馈电阻的材质对高频性能的影响,这在很多教科书中是一带而过的知识点。书中对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如地线布局、电源去耦电容的选择时机等“软知识”的探讨,简直是初入模拟电路设计领域的新人福音。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被巧妙地融入到应用案例中,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地带着你进行实战演练,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理论参考书。对于那些希望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电子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它让那些看似玄奥的“放大器技巧”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实践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