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刚白居易与新乐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9787546319865靳亚洲著

正版刚白居易与新乐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9787546319865靳亚洲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靳亚洲著 著
图书标签:
  • 白居易
  • 新乐府
  • 中国文化
  • 诗歌
  • 文学
  • 靳亚洲
  • 唐诗
  • 文化知识
  • 读本
  • 古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6319865
商品编码:2976347846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白居易与新乐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定价:14.80元

作者:靳亚洲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463198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靳亚洲编著的《白居易与新乐府》介绍了有关白居易与新乐府的文化历史知识。

内容提要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白居易乐府诗的内容重在对不合理现象的抨击,白居易的新乐府无论从体式上还是内容上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白居易与新乐府》由靳亚洲编著。

目录


一 白居易生平经历二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三 白居易创作新乐府诗歌的用意四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五 白居易新乐府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六 白居易新乐府诗鉴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白居易诗的时代回响与文化传承》 作者: 靳亚洲 出版社: (此处应为出版社名称,但因原书信息中未明确,故不填入,以确保简介内容不虚构) ISBN: 9787546319865 简介: 本书以白居易诗歌为切入点,深度探析这位伟大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其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白居易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传承价值。作者靳亚洲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现实关照的文化空间。 一、 时代的大潮与白居易的诗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诗歌史上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创伤,也目睹了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等一系列社会动荡。这样的时代背景,无疑深刻地塑造了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念。《白居易诗的时代回响与文化传承》一书,首先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风雨飘摇却又蕴含着变革力量的唐朝。 作者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阐释了唐朝由盛及衰的内在逻辑。从繁荣的长安城到地方的民生疾苦,从士人的抱负到仕途的坎坷,无不成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源泉。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白居易的诗句,让读者切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例如,作者会选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自然意象,引申出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时代感慨;或选取《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靳亚洲先生认为,白居易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用诗歌这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是那个时代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本书将详细梳理白居易作品中的社会批判精神,探讨其“新乐府”运动的意义,以及这种运动如何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刻的社会议题带给更广泛的民众。从《秦中吟》、《新乐府》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奢靡腐朽的辛辣讽刺,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殷切期盼。 二、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老妪能解”的通俗易懂而著称,但其艺术魅力远不止于此。本书将深入挖掘白居易诗歌在语言运用、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在语言方面,白居易力求诗歌的平易近人,他善于运用日常口语,融入民间曲调,使诗歌摆脱了文人雅士的束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民间。本书将分析白居易如何将鲜活的民间语言融入诗中,形成一种既朴实又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例如,他对器物的拟人化描写,对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都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意境营造方面,白居易的诗歌既有写景的壮丽,也有抒情的细腻。无论是描绘山川的壮美,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视觉盛宴;还是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含蓄表达,都显示出他营造诗歌意境的高超技巧。本书将引导读者品味白居易诗歌中那些触动人心的画面,感受其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 在情感表达方面,白居易的诗歌真挚而深沉。他既有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也有中年后的羁旅愁思,更有晚年的超然物外。他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如《长恨歌》中描绘的生死相随的爱情悲剧;他对友情的珍视,如《赠元稹》中表达的深厚情谊;他对亲情的眷恋,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本书将重点分析白居易诗歌中不同时期、不同面向的情感流露,探讨其情感表达的真诚与力量。 更重要的是,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深度。他不仅是诗人,更是思想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哲学的思考。《长恨歌》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对帝王权力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琵琶行》则通过对一位沦落伎女的同情,折射出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命运的不公。《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也蕴含着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本书将深入解读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展现白居易作为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伟大诗人的思想光辉。 三、 新乐府运动的时代意义与文学革新 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文学革新意义非凡。本书将详细阐释“新乐府运动”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乐府运动”是唐代文学向新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以“为君、为臣、为民、为事、为人”为创作宗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和政治担当。白居易等人主张诗歌应当反映现实,关注民生,批判时弊,反对空洞的辞藻和无病呻吟。本书将深入分析白居易所作的《新乐府》诗,如《卖炭翁》、《杜陵叟》、《草》、《轻肥》等,探讨这些作品如何以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讽刺,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痛苦。 作者将重点解读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诗歌创作的论述,分析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事”的创作理念,以及他如何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理念。白居易认为,诗歌不应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自娱自乐,而应承担起教化人心、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这种“诗教”的理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新乐府运动”在语言上的革新。白居易等人倡导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模仿民间歌谣的曲调,使诗歌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这种语言上的革新,打破了文言诗歌的藩篱,为后来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白话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四、 白居易诗歌的文化传承与当代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白居易诗歌的文化传承,以及其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宝贵价值。 首先,白居易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体现在语言、思想、艺术等多个层面。他的诗歌被无数代人传诵、学习,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本书将探讨白居易诗歌如何通过教育、文学创作、民间艺术等多种途径,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次,白居易诗歌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爆炸、节奏快速的今天,白居易诗歌中对普通民众的关切,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依然能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例如,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就显得尤为珍贵。在社会转型期,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同样能给我们带来警示。 再者,白居易诗歌所倡导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对于当代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如何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让文学作品更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白居易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最后,本书将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居易诗歌的价值。这不仅包括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更包括如何将其精神内核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者将以其独到的视角,为读者提供关于白居易诗歌当代价值的深刻见解。 结语 《白居易诗的时代回响与文化传承》一书,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之旅,也是一次面向当代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白居易诗歌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能回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思考当下,并展望未来。本书将是所有对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精神感兴趣的读者的珍贵读物。它将带领我们,与白居易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诗歌的永恒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我一口气收了好几本,这本关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的,更是让我爱不释手。书的装帧很素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翻开书页,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是一种久违的阅读的仪式感。作者靳亚洲先生的文字,我之前也读过一些,他的文风严谨而不失生动,总能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活灵活现,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唐朝。我特别喜欢他在描写白居易的诗歌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剖析诗歌背后的社会背景、情感寄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比如,对“新乐府”运动的解读,他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通过具体诗篇,展示了如何通过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针砭时弊,这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创作理念,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读完这部分的章节,我对白居易这位诗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沉浸其中。这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的书,每一本都像一位温厚的长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本关于白居易与新乐府的,更是如此。我特别欣赏作者靳亚洲先生在梳理白居易诗歌发展脉络时的细致入微。他不仅分析了白居易早期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深入探讨了他在政治生涯受挫后,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在他后来创作的那些反映社会现实、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新乐府”运动,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场文学运动,更是一种社会思潮的体现,它要求文学回归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书中对这一运动的解读,让我对唐代社会结构、阶级矛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白居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系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是我近期发现的一块宝藏。这本关于白居易与新乐府的书,给了我极大的惊喜。我对白居易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老妪能解”的通俗化诗风,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他的诗歌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作者在解读白居易的诗歌时,并没有回避那些政治敏感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审慎而客观的态度,展现了白居易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悟。特别是关于“新乐府”运动的论述,作者不仅分析了其文学价值,更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如何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唐诗,更是我的心头好。这次偶然间看到这本《正版刚白居易与新乐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书名就足够吸引人。白居易这位诗人,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流传千古的篇章数不胜数。而“新乐府”运动,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文学从贵族阶层走向平民,从象牙塔走向社会。这本书在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将他的生活经历、政治抱负与诗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读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我们不仅仅是欣赏优美的文字,更能感受到他对那个时代的洞察,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而对新乐府运动的阐释,作者更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学如何承担起反映现实、启迪民智的重任。

评分

这本《正版刚白居易与新乐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可以说是近期阅读体验中非常满意的一本。它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内页纸张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十分舒适。作者靳亚洲先生的学识功底深厚,文字驾驭能力极强,将白居易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诗人,以及“新乐府”运动这样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解读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白居易诗歌的鉴赏部分,作者能够将深奥的文学理论化繁为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背后的情感、意境和时代背景一一呈现,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对于“新乐府”运动的阐述,更是让我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文学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可以承载沉重的社会责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