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楹联知识手册》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手册,介绍楹联的本质、发展、分类和修辞,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收录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经典楹联2500多副(含超长联12副),涉及春联、婚联、寿联、行业联、装饰联、题赠联等100多个不同类别。
目 录章 楹联的本质
节 导言
第二节 楹联的性质和特征
一、楹联的定义
二、楹联的特征
第三节 楹联的地位和作用
一、楹联的地位
二、楹联的作用
第四节 楹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楹联的发展
第三章 楹联的分类
第四章 楹联的修辞
第五章 楹联创作的规律与方法
第六章 楹联的鉴赏
附录一 二十九种对
附录二 笠翁对韵
附录三 声律启蒙撮要
附录四 对联常用字分类表
附录五 平仄两读常用字表
附录六 入声字表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中国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楹联作为一种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信息。这本书将楹联置于广阔的民俗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楹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春节贴的对联,到节日庆典的祝辞,再到寺庙宫观的题额,楹联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反映了人们的祈愿、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在介绍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许多与楹联相关的民俗知识,例如不同节日场合的楹联特点、楹联在民间信仰中的作用等等。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欣赏楹联,更让我感受到了楹联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而生动的民间生活。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严谨而又通俗的介绍所吸引。作者在介绍楹联的质发展时,不是简单地罗列年代和作品,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楹联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特质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背景。比如说,书中对楹联的分类,也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结合了其内容、形式、功用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分类更加科学合理,也更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在修辞部分,作者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讲解,结合大量的实例,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楹联的精妙之处,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超的修辞技巧上,比如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谐音的妙用等等。这本书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拆解,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并辅以具体的例证,让我能够真正领略到楹联的艺术魅力所在。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本能够快速入门、扎实基础的优秀教材。
评分拿到这本《楹联知识手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典雅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悬挂在名胜古迹、寻常巷陌间的绝妙对仗。我一直对楹联这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充满好奇,总觉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蕴含着古人超凡的智慧和审美情趣。然而,对于门外汉来说,理解和欣赏楹联并非易事,往往只能看到字面上的意思,却难以体会其深层含义、创作技巧和时代背景。因此,一本系统介绍楹联知识的手册,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不只是一堆例子的堆砌,而是从根本上,系统地梳理了楹联的发展脉络,让我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文学体裁的演变。了解楹联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最初的雏形逐渐发展成熟,如何与社会文化、政治变迁紧密相连,这些都让我对楹联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梳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启迪,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用寥寥数语,勾勒出时代风貌,抒发家国情怀。
评分总的来说,《楹联知识手册》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系统地介绍了楹联的发展历史、分类方法、修辞技巧,并提供了大量的古今楹联范例供读者学习和鉴赏。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易于理解,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书中收录的2500余副楹联,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和各种主题,内容丰富,极具参考价值。特别是其对楹联与中国民俗文化的联系的阐述,更是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语言学专著,成为了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楹联知识的好奇,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楹联艺术的兴趣。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鉴赏与创作的结合。在收录了古今两千多副精选楹联的同时,作者还对其进行了细致的鉴赏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价,而是从意境、对仗、音韵、文化内涵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解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楹联的赏析,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楹联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与思考。而对于想要尝试创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作者在创作部分,不仅讲解了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如何锤炼语言,如何做到意境与对仗的完美结合等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尝试创作的兴趣,让我觉得写楹联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达到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