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报告:2016 | 作者 | 肖林鹏,孙荣会,陈洪 等 |
| 定价 | 54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426095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206000 | 页码 | 201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报告(2016)/中国体育发展报告系列》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上篇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评估内容、方法、细则和流程等进行了介绍。其次,中篇对2015年底开展的示范性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估工作进行具体介绍;后,下篇对2015年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调研情况进行解读,主要从发展概况、基础条件、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上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估 1 俱乐部评估的背景 2 俱乐部评估的目的 2.1 开展评估是主动转变职能的体现 2.2 开展评估是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俱乐部的抓手 2.3 开展评估是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的促进剂 3 俱乐部评估的基本依据 3.1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理论 3.2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实践 3.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评估实践 3.4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规定 4 俱乐部评估的宗旨与原则 4.1 评估宗旨 4.2 评估原则 5 俱乐部评估的方法 5.1 功效系数法 5.2 两次记分法 5.3 层次分析法(AHP) 5.4 综合评估法 5.5 逻辑框架法 5.6 人工神经网络法 5.7 评估模型方法 6 俱乐部评估的指标体系 6.1 评估的整体框架 6.2 评估的指标体系 6.3 评估指标解读 7 俱乐部评估实施细则 7.1 评估指标使用说明 7.2 评估实施说明 7.3 青少体育俱乐部评估实施办法(示例) 7.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估申报书(示例) 中篇: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 8 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的指标体系 8.1 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界定 8.2 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的指标体系 9 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实施方案 9.1 评定目标 9.2 评定时间 9.3 评定程序 9.4 评审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9.5 评定实施细则 9.6 评定实施说明 9.7 评审通知 9.8 评定结果 下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 10 俱乐部发展概况 10.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情况 10.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布情况 10.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单位情况 10.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项目情况 11 俱乐部的基础条件 11.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注册登记情况 11.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人员情况 11.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场地设施资源情况 11.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费资源情况 12 俱乐部的组织管理 12.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机构设置情况 12.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规章制度情况 13 俱乐部的活动开展 13.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13.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会员情况 14 俱乐部的发展能力 14.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情况 14.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接受捐赠和资助情况 14.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收形式情况 14.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和募捐情况 14.5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外宣传与交流情况 后记 |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俱乐部运作模式很感兴趣,但相关的资料却往往零散且不易获取。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觉得它可能正是我想找的。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作者们显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第一手资料,采访了众多俱乐部成员、教练、管理者,甚至包括一些学生和家长。报告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实,从成立背景、运营模式、训练体系,到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俱乐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的探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它提供了很多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让我对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沉浸式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规则、数据和政策的陈述,更是一种对现实状况的深入剖析。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社区体育”和“家长参与”这两个环节的重视。它揭示了青少年体育发展不仅仅是学校和俱乐部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报告中提到的一些创新性的俱乐部运营模式,比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率,或者通过公益项目扩大受益人群,都让我耳目一新。我从中看到了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不断探索和进步,试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多样的教育选择中,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并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的实践案例。它让我认识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创新。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对体育一直有热情,但对于俱乐部这种组织形式的运作了解不多。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我一步步走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世界。作者们用一种非常客观但又不失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不同俱乐部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俱乐部如何平衡商业化运作与公益性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化地服务于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访谈片段,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它不仅仅讲述了“是什么”,更在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做”。我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情况,以及它们各自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独特挑战。对于我个人来说,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在引领思考。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数据堆砌,但没想到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前瞻性的视角。从报告中,我看到了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脉络,从萌芽到壮大,再到如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们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例如关于青少年训练的科学性、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场地设施的普及性、以及俱乐部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动等等。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体教融合”的探讨所吸引,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口号,更是具体实践层面的探索。报告中呈现的案例,有的非常有创意,有的则面临困境,但都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缩影,让我能够感受到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真实写照。这本书让我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如何才能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教育的“加分项”。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我一直认为,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现状的清晰认知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一些俱乐部的名字和项目,而是对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政策背景、社会需求,到实际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覆盖。我从中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特点和演变。报告中对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的分析,都非常有借鉴意义。它让我明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调整和优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内容却充满洞察力,它让我对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把握。它是一本适合所有关心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人阅读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