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定价:18.00元
作者:谭龙曼写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461235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国典故》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目录
A
阿斗
阿买
爱屋及乌
爱毛反裘
安乐窝
按图索骥
暗箭伤人
B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拔宅升天
白龙鱼服
白马驮经
白面书生
自首同归
白云苍狗
百闻不如一见
捭阖纵横
班门弄斧
班扇
伴食宰相
抱薪救火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杯羹之让
杯酒英雄
杯酒释兵权
杯水车薪
北邙
壁上观
别有天地
冰人
丙吉问牛
病人膏肓
伯乐一顾
柏梁宴
伯俞泣杖
不吃烟火食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见棺材不下泪
不名一钱
不求甚解
不学无术
布衣之交
C
沧海桑田
苍梧痛
掣肘
乘龙佳婿
乘龙上天
痴人说梦
耻与哙伍
杵臼之交
楚弓楚得
楚馆秦楼
楚腰
春风得意
椿寿
唇亡齿寒
刺股悬梁
D
大而无当
大庭广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头棒喝
道不拾遗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
地下修文
吊鹤
掉书袋
东施效颦
东涂西抹
斗酒只鸡
杜康
杜撰
渡虎
短小精悍
断送老头皮
断袖之好
断章取义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夺锦袍
堕泪碑
E
阿堵物
鹅笼
耳提面命
F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返老还童
飞鸿印雪
飞黄腾踏
焚砚
封狼居胥
伏龙凤雏
复壁埋名
覆鹿寻蕉
覆水难收
G
改弦更张
甘之如饴
各自为政
钩心斗角
狗窦大开
孤鸾照镜
故剑
挂冠
管宁割席
管中窥豹
国色天香
过五关斩六将
H
海屋添筹
害群之马
含沙射影
邯郸学步
汉书下酒
汗牛充栋
呵壁问天
何足挂齿
河东狮吼
河图洛书
衡阳雁
红泪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狐死首丘
壶中天地
华胥梦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怀璧其罪
淮橘为枳
黄耳传书
黄公酒垆
黄袍加身
黄雀伺蝉
毁家纾难
浑金璞玉
火树银花
J
嵇康七不堪
济世安民
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将军辞第
郊寒岛瘦
狡兔三窟
结袜
截镫
借寇
借箸
金城汤池
金貂换酒
金鸡放赦
金莲
金印如斗
尽心尽力
近水楼台先得月
晋武焚裘
精卫填海
举案齐眉
举世无双
决胜于千里之外
K
开门见山
刻画无盐
刻舟求剑
空城计
空函
孔方兄
L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乐不思蜀
乐昌破镜
梨园弟子
骊歌
李广难封
连枝共冢
廉颇客
梁叟
两楹之忧
轮扁斫轮
罗浮梦
洛阳纸贵
M
麻姑搔背
马革裹尸
马上得天下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袂云汗雨
门可罗雀
面壁
妙处不传
名落孙山
明日黄花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冥顽不灵
莫须有
目不识丁
N
内相
内助之贤
南郡生
南柯梦
脑满肠肥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弄璋弄瓦
弄獐宰相
P
潘鬓
抛砖引玉
庖丁解牛
捧日
蚍蜉撼大树
牝鸡司晨
剖腹藏珠
Q
七步成诗
杞人忧天
千里送鹅毛
千篇一律
前车可鉴
钱可通神
樵青
且食蛤蜊
秦晋之好
青白眼
青蚨飞来
青精饭
青鸟
青牛道士
青女司霜
青毡旧物
倾国倾城
情随事迁
请君入瓮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曲突徙薪
屈子沉湘
雀屏射目
R
染指
人心不足蛇吞象
入吾彀中
阮囊羞涩
锐不可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寸不烂之舌
三生有幸
杀鸡焉用牛刀
杀一做百
姗姗来迟
善颂善祷
生吞活剥
生子当如孙仲谋
声名狼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诗瓢
十二
识荆
识时务者为俊杰
使酒骂座
舐犊情深
叔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双柑斗酒
说项
司马昭之心
死而不朽
死灰复燃
四海为家
宋玉悲秋
隋珠和璧
岁月蹉跎
索米长安
T
贪天之功
坦腹东床
探骊得珠
螳臂当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陶潜五柳
天府之国
天荒地老
跳梁小丑
亭亭玉立
同甘共苦
同室操戈
投桃报李
推梨让枣
推敲
退避三舍
W
完璧归赵
亡秦三户
望梅止渴
偎红倚翠
唯利是视
温柔乡
文不加点
我见犹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握蛇骑虎
吴台草
吴下阿蒙
五车书
五色无主
物不平则鸣
X
献曝
相顾失色
想当然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小家碧玉
小鹿儿心头撞
小巧玲珑
挟天子以令诸侯
信誓旦旦
形影相吊
胸中十万兵
徐妃半面妆
续弦胶
薛涛笺
Y
压倒元白
雁足系书
燕瘦环肥
羊续悬鱼
养虎自遗患
瑶池
要言不烦
野老献芹
一笔勾销
一得之愚
一箭双雕
一诺千金
一杯黄土
一日三秋
一往情深
一蟹不如一蟹
一言九鼎
一字之师
衣绣夜行
以暴易暴
倚马成章
因地制宜
因噎废食
楹书
余音绕梁
鱼书
鱼游釜中
与虎谋皮
玉树后庭花
玉燕投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远山眉
远水不救近火
约法三章
越俎代庖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Z
宰相肚里好撑船
债台
张敞画眉
朝朝暮暮
枕戈待旦
振臂一呼
之乎者也
芝兰玉树
织锦回文
掷地作金石声
珠还合浦
逐臭
逐鹿
捉刀人
斫窗
擢发难数
自求多福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醉翁之意
坐怀不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在闲暇之余,能有些可以“长点见识”的东西,毕竟现在电子书、碎片化信息太多,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厚实的、有分量的书,实在是不多见了。拿到《正版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本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实体上,都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翻了几页,就发现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快餐式”的文化读物,而是真的在“抠”细节。就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来说,我以为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事情有好有坏,别太得意或太悲观。但这本书却从《淮南子》原文出发,详细分析了当时的书写语境,以及这个故事如何折射出古人对命运、对变化的超然态度,甚至还探讨了它在哲学上的意义。这种细致入微的考究,让我觉得作者在写作上是下了真功夫的,没有敷衍了事,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的方式,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呈现出来。书中的语言也很有意思,虽然是讲典故,但并不枯燥,反而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读起来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古人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濃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且深入地介绍中国典故的书籍。《正版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对一本优秀文化读物的期待。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的典故,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将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宝贵财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并没有采用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将每一个典故都讲述得像一个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能够轻松地沉浸其中。比如,书中对“画龙点睛”这个典故的阐释,不仅仅是讲了张僧繇如何神乎其技,更进一步挖掘了其背后所代表的“神来之笔”的艺术理念,以及这种理念在中国绘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这种从故事到理念的升华,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典故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此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纸质优良,字迹清晰,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体验,它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
评分这本《正版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书名和出版社都给我一种可靠、厚重的感受。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系统地、深入地解读那些流传千古的典故,而不仅仅是碎片化的了解。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精心设计的排版,清晰的字体,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这都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典故的阐释都力求严谨,不仅追溯了其最初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还详细分析了其演变过程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作者谭龙曼先生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让我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在情感上与这些古老的智慧产生了共鸣。例如,书中对“负荆请罪”这个典故的解读,我曾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道歉故事,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蔺相如和廉颇的君臣情谊,以及他们之间基于国家利益的政治智慧,这让我对这个典故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典故的汇编,更是一次深入中华文化心灵的旅程,它让我对“中国典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评分我是一名对历史和文学都比较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广,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总觉得隔靴搔痒,不够深入。《正版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条理清晰的方式,将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经典典故一一梳理、呈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典故仅仅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来讲述,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比如,在讲述“愚公移山”这个典故时,作者不仅详细解释了其字面意义,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民族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从故事到精神的升华,让我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能够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中华文化的养分。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很多,但真正能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能写得让普通人看得懂、愿意看的,并不多见。《正版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非常优秀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个典故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智慧宝库的大门。我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考证,每一个典故的由来、出处,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于一个追求严谨的读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例如,书中关于“卧冰求鲤”的典故,我一直以为就是孝道的体现,但这本书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儒家伦理思想,以及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孝”是如何被建构成一种社会规范的。这种深度分析,让我不仅仅是记住了故事,更是理解了故事背后的文化逻辑。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朗,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