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文观止
定价:25.00元
作者:冯慧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3475493
字数:
页码:1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注释中涉及的人和事尽可能详解,给读者提供*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目录
先秦古文
曹刿论战◎左丘明
猛于虎◎孔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
冯谖客孟尝君◎刘向
触龙说赵太后◎刘向
庖丁解牛◎庄子
劝学(节选)◎荀子
两汉古文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过秦论(节选)◎贾谊
魏晋南北朝古文
前出师表◎诸葛亮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桃花源记◎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唐代古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师说◎韩愈
杂说(四)◎韩愈
陋室铭◎刘禹锡
捕蛇者说◎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
阿房宫赋◎杜牧
宋代古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爱莲说◎周敦颐
喜雨亭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伤仲永◎王安石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明代古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越巫◎方孝儒
卖柑者言◎刘基
沧浪亭记◎归有光
报刘一丈书◎宗臣
牡丹亭记题词◎汤显祖
核舟记◎魏学尹
西湖七月半◎张岱
清代古文
口技◎林嗣环
书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登泰山记◎姚鼐
闲情记趣(节选)◎沈复
病梅馆记◎龚自珍
湖之鱼◎林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尝试拓宽自己的阅读广度,接触一些过去不太关注的领域。这次偶然翻开的这本著作,它的编排逻辑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在组织材料时,似乎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脉络,没有那种堆砌知识点的生硬感。我发现,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主题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思想,不会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面前感到迷茫。特别是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是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有目的地的探索之旅。举个例子,它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像教科书那样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侧面描写和背景分析,让整个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重现。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对我来说,一本好的书,不仅要教会我知识,更要让我享受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让“学习”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封面烫金的纹理,都让人爱不释手。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触感温润,字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装帧的古朴与内文的典雅气质完美融合,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光有外表是不够的,我更关注的是它在实际阅读体验上的表现。比如,书本的开合度是否舒适,有没有出现胶装书容易掉页的情况。目前看来,这本书的工艺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精装本,也能轻松翻开到任意一页,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感觉出版方是真的用心在做内容,而不是仅仅为了迎合市场。我甚至觉得,送给喜爱传统文化的长辈作为礼物,也会显得非常有档次和品味,完全不需要额外的包装,它本身就足够体面。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可贵。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我一直觉得某些经典读物是属于少数人的“高雅”文学,自己可能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内容组织方式,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能够引起当代人共鸣的情感主题——例如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人生哲理的探寻,或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虽然语言是古典的,但其中流淌出的情感却是永恒的、普世的。这让我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内核。通过阅读,我不仅接触到了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体验非常奇妙,它让我不再觉得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反而感觉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曾为生活中的琐事或宏大命题而沉思。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挖这类文献的兴趣。
评分关于阅读体验的便捷性,这本书也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尽管篇幅不小,但它的排版布局非常注重读者的使用习惯。比如,关键的引文和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字号区分,使得在进行重点标注和查阅时,能够一目了然,避免了信息过载的混乱感。我习惯在阅读时做批注和勾画,这本书的页边距设计得恰到好处,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方便我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这对于那些喜欢互动式阅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厚重的典籍因为排版过于拥挤,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平衡。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以“收藏”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被“使用”和“研读”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充实的夜晚,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或者说注释部分,是我最想着重提一下的。我深知,要将那些凝练、蕴含深厚文化背景的文字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现代读者,难度是极其巨大的。我特意对比了几个关键段落,发现这里的解读非常精准且到位。它没有过度地“现代化”或“口语化”那些古老的表达方式,而是保留了原文的那种庄重感和韵味,同时又通过详尽的脚注和必要的解释,消除了现代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可能就决定了整句话的意境。这本书的注释团队显然在这上面下了大功夫,他们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典故和历史语境。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深信不疑,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原文的理解深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篇译本或注解,而是在一位深谙此道的智者身边,听他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解剖每一个精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