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员工健康手册-(第三版)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发行部 | 出版时间:2018-06-01 |
| 作者:刘忠杰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9.8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1155220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 一本专门为新时代员工定制的健康知识手册,多家单位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 ◆ 老版本持续畅销,本书为全新升级第三版。 ◆ 没生病就健康吗?小病不用治?上班族喝水还有讲究?……是的,这些健康新理念你该了解啦! ◆ 新型职业病有哪些?如何防护?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 从晕车、晕机、晕船到流感预防,从旅行中美容保养技巧到高原反应的预防注意事项……逐一进行详细讲解,易于学习的小妙招帮你扫除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困扰。 ◆ 办公室隐患?职场焦虑?出差认床……让你烦恼的职场健康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全面细致的解决方案。 ◆ 健康知识全面详尽,语言通俗易懂,贴近职工实际生活,方法易于掌握,是现代员工必备。
健康是事业、爱情、婚姻、人生的基础,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本书从流感预防、旅行中美容保养技巧到高原反应的预防注意事项等详细介绍应对各种生活中健康困扰的小妙招。此外,又有办公室隐患、职场焦虑、如何健康“倒时差”、新兴职业病等职场中健康难题的应对方法。全面覆盖新时代员工职场及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方法实用,简单易学,案例丰富,语言通俗,可读性强,是一本专门为员工定制的健康手册,随时随地关爱健康。
刘忠杰,男,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医疗实践中重视病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健康习惯的培养,深受好评。 李晓燕,女,健康辅导专家,护理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医学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为多家单位的员工做过健康知识辅导,深受员工欢迎,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4部。
总 目 录 **章 科学饮食,快乐工作,营养是保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为食物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也是健康的重要基石。要快乐工作,充足的营养是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 1.职场人要注意健康饮食 2.三餐要得当,保持充沛精力 3.上午十点,补充能量 4.加班很晚,记得补充营养 5.上班族喝水更要讲科学 6.职场应酬族的饮食宜忌 第二章 劳逸结合,工作再紧张休息不能忘 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休息是保障足够精力的条件,高效率的工作需要足够的休息。“工作狂”并不值得提倡和学习,只有会休息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1.工作要努力,更要多休息 2.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 3.上班族更要重视睡眠 4. 科学睡眠,提升工作活力 5.早睡早起,精神百倍 6.保证午休半小时,下午工作不再累 7.加班熬夜要科学“补觉” 8.注意睡姿,睡姿不对越睡越累 9.营造睡眠环境,轻松入睡 10.克服睡眠障碍,摆脱失眠困扰 第三章 职场运动新主张,科学合理更健康 运动不是简单的跑步做操,运动也不是心血来潮时挥汗如雨,忙碌时就草草了事或是完全不动,科学、合理、恒久的运动才是维护健康的好方式。 1.运动要科学,办公族运动要诀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量 4.多去户外,不要过分迷恋健身房 5.每天坚持运动*少30分钟 6.坐着也能运动的“懒人锻炼法” 7.上班族,做做护眼操 8.午休时间5分钟锻炼法 9.避开运动误区,防范运动损伤 第四章 打造健康心态,好心态才有好身体 心态决定健康,健康保障心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好心态带来好身体,好身体使工作更出色,而工作一出色心态必然更好,身体也会更好。所以,谈健康,不调整心态是不行的。 1.积极的心态是健康的保障 2.放下包袱,适时减压 3.控制情绪,怒气伤身更伤人际关系 4.不与他人争高低,不为名利伤身体 5.向职场焦虑说再见 6.走出自卑的泥沼,自信面对工作 7.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健康 8.培养多种爱好,缓解心理紧张 9.别太计较,淡定的人生更从容 10.乐观起来,微笑面对生活 第五章 把握健康细节,警惕办公室里的健康隐患 魔鬼就在细节里,健康同样在细节里。办公室是*重要的工作场所,不重视办公场所的健康细节,健康也就是一句空话。消除办公场所中的健康隐患,改变不良的习惯,养成细节处的健康好习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职场人。 1.别让电脑伤害你的双眼 2.适当动一动,预防“久坐症” 3.女员工别忘备一双舒服的平底鞋 4.加湿器用得不对也损健康 5.*容易忽视的办公室环境卫生 6.复印机也会伤身体 7.你可能不知道的电话机健康隐患 8.办公室养花草,养不对也为“患” 第六章 重视出差健康,出差在外健康常在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出差不仅辛苦,途中情况也是千变万化,一不小心就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掌握出差健康要领,把握住出差健康的关键要点,保障出差健康,才能做到工作、健康两不误。 1.*有用的出差健康指南 2.出行必备品,别忘急救箱 3.晕车、晕机、晕船,这样搞定 4.重视出差途中的饮食 5.高原反应不能轻视 6.“水土不服”的缓解绝招 7出差“认床”怎么办 8.野外防虫必知 9.旅途中的美容保养技巧 10.健康“倒时差”的方法 第七章 警惕职业伤害,注意防范新型职业病 工作是人生的需要,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但工作同样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了解自己的职业,了解相关的职业病知识,认真做好防范,远离职业伤害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内容。 1.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 2.办公室要注意防辐射 3.粉尘环境尤其要戴好口罩 4.有毒环境作业要防中毒 5.密闭工作环境伤害健康 6.夜班员工要警惕“神经衰弱” 7.脊椎问题已成白领一族的头号“职业病” 8.警惕“过劳肥” 9.重视那些缠人的“白领综合征” 第八章 及时防病治病,做健康活力的职场达人 职场人不仅要工作,更要健康地工作。健康需要精心呵护、用心维护才能拥有。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高度的防病意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把健康危害消灭于萌芽之中,确保身体健康,从而自由自在游刃于职场。 1.经常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2.在办公室备点常用药 3.应酬太多要警惕脂肪肝 4.饮食不规律及早防胃病 5.远离“富贵病” 6.重视办公室流感的预防 7.高温天气防中暑 8.有病别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出差、作息不规律的销售人员来说,找到一本真正能帮到我们的健康书太难了。大多数书都假设你拥有固定的生活节奏,而这本书明显考虑到了“流动性”带来的健康挑战。它有一个专门针对“时差调整与长途飞行后遗症”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详细解析了褪黑素的作用机制,并给出了在不同时区跨越(比如从亚洲到美洲)时,应该如何逐步调整光照暴露和咖啡因摄入的时间表,具体到小时级别。这种极度实用的指导,远超出了普通手册的范畴。我上次飞完欧洲回来,按照书里建议调整了前两天的晚餐时间,结果第二天早晨神清气爽,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深信不疑。另外,关于“旅行中的饮食安全”部分,它并没有只停留在“要喝瓶装水”这种基础建议上,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区常见的食物污染风险,并提供了快速识别可疑食物的“三步法”,这在陌生的异国他乡,是极其宝贵的生存技能。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全球化,真正理解了现代职场人的漂泊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现代感的蓝色调,搭配清晰有力的字体,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专业与权威。我是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年度健康福利宣讲会上拿到这本手册的,当时心里其实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健康”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数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多运动、少熬夜”。但当我翻开目录时,立刻被它细致入微的结构所吸引。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健康指南,而是更侧重于企业环境下的特殊挑战。比如,它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分析了长时间伏案工作对脊椎和颈椎的微小损伤如何累积成大问题,并且提供了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办公桌设置指南,图文并茂,步骤清晰,连螺丝刀的使用方法都讲到了,这在同类读物中是极其少见的细致程度。更别提那个关于“职场心理韧性”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放松”,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压力评估工具和应对模型,里面引用的都是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实践的可操作性,让我这个平时压力山大的项目经理,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时查阅的“心理急救箱”。整体阅读体验是:内容密度极高,但编排得当,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枯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铜版纸,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而且字体大小适中,字间距处理得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索引系统,做得极其详尽和智能。它不仅有常规的按主题分类的目录,还有一个“症状快速查询索引”,比如我突然感觉胃部不适,翻到“胃”字开头的条目,就能立即定位到“消化不良”、“胃酸反流”、“功能性胃痛”等所有相关段落,然后通过交叉引用,可以迅速链接到饮食调整、压力管理或需要就医的警示信息。这种查找效率,在紧急情况下是决定性的优势。此外,本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融入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比如在谈到过度依赖外卖时,用了一个比喻说这就像“给发动机加注了劣质燃油”,让人会心一笑,同时又深刻记住了教训。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既能提供深度知识,又兼顾阅读体验的权威工具书,绝对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评分我是一个对数据和逻辑非常看重的工程师,过去对那些过度渲染情感的“心灵鸡汤”式的健康读物非常反感。因此,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严谨的论证体系和对证据的引用。它不是空口白话,每一个关于“最佳睡眠周期”的建议,后面都清晰地标注了来源的出处,有些甚至是直接引用了近五年的顶级医学期刊摘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慢性疲劳与睡眠债务”分析的那一部分,它用清晰的图表展示了睡眠不足如何影响认知功能和决策速度,这对我日常处理复杂算法至关重要。书中甚至还提供了一个简易的“疲劳风险计算器”的公式,虽然需要一些基础的数学运算,但一旦学会使用,就能非常直观地量化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高风险区。此外,它对“运动处方”的制定也极为科学,没有推荐大家去做马拉松,而是根据不同体能水平的员工,设计了“微运动”模块,比如每工作四十五分钟后,进行两分钟的特定拉伸,这些动作的有效性都有详细的肌肉力学解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健康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工程优化的高度,提供的是工具和方法论,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我们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次培训中,当时同事们都在互相传阅,我顺手拿了一本放在手边。老实说,我期待值并不高,毕竟这类手册往往是应付交差的产物,内容要么过于官方、说教,要么就是充斥着模糊不清的建议。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问答对”结构,把那些我们平时不好意思问专家、但又极其关心的“小毛病”都摊开来讲了。比如,关于季节性情绪失调(SAD),书中不仅解释了光照不足的原理,还特别针对我们北方冬季漫长、日照时间短的地理特点,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居家光疗灯”选购标准和使用时长建议,甚至连灯光的色温K值都做了说明。这种深入到细节层面的定制化关怀,让我感觉作者真的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再者,它在讨论“营养与代谢”时,也避免了教条主义,而是引入了“个性化血糖反应”的概念,鼓励读者记录自己的饮食日志并进行比对,强调了理解自身身体的独特性,而不是盲目跟随大众化的健康潮流。这种鼓励探索和自我认知的写作风格,非常对我的胃口,读起来不像是在被告知,而更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私人健康顾问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