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速记彩色图谱(1)

中药学速记彩色图谱(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满恩 编
图书标签:
  • 中药学
  • 中医药
  • 速记
  • 图谱
  • 彩色
  • 教材
  • 医学
  • 药学
  • 临床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科技
ISBN:9787537757126
商品编码:29777116746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学速记彩色图谱(1)
  • 作者:编者:王满恩
  • 定价:16
  • 出版社:山西科技
  • ISBN号:978753775712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64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14
  • 字数:168千字

内容提要

本丛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及 《**学》(第七版)的知识精华为指导,从我国中草 药宝库中精选了当代临床常用的450种中草药,详细 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 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文字通俗易 懂。书中为每种中草药一一配备了精美的高清彩色鲜 药和饮片图片,还增加了一些药物主要识别特征的局 部放大图,以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对照识别。
     丛书集识药、用药于一体,适合广大中医药专业 学生、普通家庭、中医药爱好者及医务工作者收藏和 阅读。
     王满恩主编的《**学速记彩色图谱(1)》是其 中一册。
    

目录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桂枝
紫苏叶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鹅不食草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清热药
清热泻**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熊胆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本草纲目》:中华医药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花费近三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一部集大成式的医药学巨著。这部鸿篇巨制,不仅收录了历代本草学家的论述,更融入了李时珍本人对药物的深入考察、实践和辨析,以其科学的分类体系、详实的考证、精辟的论述以及对药物疗效的准确描述,成为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卷帙浩繁,内容精深 《本草纲目》全书共16卷,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这些药物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多个类别,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天然药物。全书的编纂严谨,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功效进行科学分类。共分16部,60类。这种分类方式,比以往的本草学著作更加科学、系统,便于读者查阅和理解。 新增药物,革新视野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将一些当时被认为“新奇”或“难登大雅之堂”的药物收录其中,如棉花、糖、烟叶等。他对这些新增药物的收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的种类,更体现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例如,他对棉花的记载,详细描述了其种植、采摘、加工过程,以及其作为药用和纺织材料的价值,为后世棉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烟叶的记载,虽然指出了其“味甘、辛,性温,无毒”,并提到其“能治风寒头痛、开胃口、消宿食、破气”,但也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种新兴植物的认识和应用。 药物考证,去伪存真 李时珍在药物考证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遍访名山大川,深入民间,亲身采集和品尝药物,与药农、药师、医生进行交流。对于前人本草书中存在的错误和讹误,他一一加以辨析和纠正。例如,在记载“人参”时,他详细考证了人参的产地、形态、功效,并对其疗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虽然人参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但并非“万能”,并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极大地提高了本草学著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药性理论,独具匠心 《本草纲目》在阐述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禁忌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李时珍将药物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进行归类,并结合药物的实际功效进行阐述。例如,他认为“凡味厚者,宜散;味薄者,宜聚;气薄者,散;气厚者,聚”。这种药性理论,虽然带有一定的古代哲学色彩,但却对后世中医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附方和医案,临床价值 除了药物本身的记载,《本草纲目》还收录了大量的附方和医案。这些附方和医案,都是李时珍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例如,在记载“附子”时,他收录了数十个附子相关的附方,涵盖了温阳散寒、祛风止痛、回阳救逆等多种功效。这些附方,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参考。 插图精美,直观易懂 《本草纲目》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附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描绘了药物的形态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认识药物,便于区分和鉴定。这些插图,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本草纲目》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本草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不仅被誉为“东方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今,《本草纲目》仍然是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著作,其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也为后世治学者树立了典范。 超越时代的价值 时至今日,《本草纲目》的价值依然不可估量。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人民认识和利用天然药物的智慧,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天然药物的重新认识,《本草纲目》所蕴含的宝贵财富,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研究《本草纲目》,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遗产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资深爱好者和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教科书范畴,它更像是一本“中药艺术鉴赏录”。每一幅植物或炮制品图片都像是艺术品一样被精心捕捉和呈现。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时候是靠着对自然之物的好奇心驱使着学习中药。这本书满足了这种“美学需求”。它让冰冷的药材知识拥有了温度和生命力。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药材的“神韵”,比如某种药材的皮部纹理透露出的生命力,或者某种加工方式对药材形态的微妙改变。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让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每味药背后的自然规律和人工智慧的结合。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激发对传统文化敬畏和热爱的催化剂。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信息点。它似乎是按照中药的传统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等等,进行了逻辑清晰的编排。当你学习某一类药时,所有同类的药材都会被集中展示,这极大地便利了横向对比和知识的系统性整合。我发现,通过这种对比学习法,我能很快地在脑海中建立起不同功效药材之间的区分边界,比如哪些解表药偏重辛温,哪些偏重辛凉,通过对比图谱中的特征就能迅速定位。对于准备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同行们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提分神器”。它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药性规律,通过高度浓缩的图示语言表达出来,让记忆曲线变得更平缓、更持久。它不是一本用来“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放在手边随时“查阅”和“印证”的案头工具。

评分

这本关于传统中医药学的图谱,给我的感觉是既专业又极其直观。我平时阅读中药相关的书籍,常常会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拗口的学名搞得晕头转向,但这本书的排版方式明显是为我们这些“实战型”学习者设计的。首先,色彩的运用非常到位,每一味药材的配图都清晰地展示了其自然形态、炮制后的区别,这对于辨识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区分两种外形相似的根茎类药材,翻阅了好多参考资料,而这本书仅凭一张对比图就解决了我的困惑。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知识点的提炼上非常下功夫,不是简单地堆砌药性,而是用图示化的方式总结了主治功效和配伍禁忌。尤其是一些复杂的中药炮制过程,通过流程图的展示,让原本抽象的步骤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对于想要快速建立中药材视觉记忆库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视觉辅助工具,它让“死记硬背”变成了一种“看图识药”的愉悦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携带的参考书,耐用性非常重要。它的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使用荧光笔做了标记,也不会透墨,这让我可以大胆地进行二次加工和批注。在图书馆或诊所里,光线条件不总是理想,但这本书的排版字号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即使在昏暗环境下,关键的药名和功效描述依然能清晰辨认,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实用。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留白处理,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眼睛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学习下来也不会产生强烈的疲劳感。这体现了出版方在用户体验上的用心,他们明白,一本好的工具书,除了内容要硬核,使用过程中的“手感”和“视觉感受”同样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图册时,我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毕竟市面上打着“速记”旗号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内容空洞、图文质量粗糙的凑数之作。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似乎是深入剖析了临床上最常用、最容易混淆的那些药材,每一个条目都不是敷衍了事。我注意到它在药材的拉丁文名、科属信息以及产地来源上都做了详尽的标注,这对于做研究或者需要深入探究本草源流的人来说,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特殊药材的“经验性”鉴别点也做了细致的描绘,比如某种药材特有的气味、断面结构中的微小纹理等,这些是普通文字描述难以传达的细节。这本书显然是集合了资深药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图像采集成果,不是随便哪位作者闭门造车能完成的。它真正做到了在“速记”的框架下,保证了知识的精确性和专业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