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睡眠革命: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
定价:49.80元
售价:32.4元,便宜17.4元,折扣65
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02996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英超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首度公开其创造的R90睡眠方案,提出修复睡眠的七大关键指标,颠覆八小时健康睡眠的传统定式,重新定义睡眠方式,有效掌握在适宜睡眠时间里获得更高质量睡眠的新方法,从而开启更自信、更快乐的人生。
目录
引言 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睡觉
部分 睡眠修复的关键指标
1 时钟在嘀嗒——昼夜节律
2 走慢与走快——睡眠类型
3 90分钟睡眠法——睡眠周期
4 热身与舒缓——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
5 暂停片刻,该休息了!——日间小睡
6 改造你的床铺——寝具套装
7 修复室——睡眠环境
第二部分 R90在行动
8 把握先机——利用R90修复方案
9 与敌同眠——各种睡眠问题
10 主队——性,伴侣和现代家庭
你个人的佳状态
作者介绍
【英】尼克·利特尔黑尔斯 英超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英国睡眠协会前任会长,从事睡眠科学研究超过30年,所提出的R90睡眠方案,获得了体育界和商界*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同,被视为是获得高质量睡眠的理想方案。他曾为包括NBA、英国天空车队,英超足球联赛选手和奥运会得主在内的诸多*团队和运动员提供咨询服务和长期合作,大卫·贝克汉姆、瑞恩·吉格斯、保罗·斯科尔斯、尼基·巴特和内维尔兄弟等体育名将,都是其睡眠方案的获益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直击痛点,我最近睡眠质量直线下降,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希望能找到点“立竿见影”的法子。读完第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把我们习以为常的“睡前仪式”彻底颠覆了。他没有简单地罗列那些老生常谈的建议,比如“睡前别看手机”或者“调暗灯光”,而是深入挖掘了我们大脑和身体在入睡前后的复杂机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睡眠负债”的阐述印象深刻,以前总觉得睡少了补一觉就行,但书中强调的累积效应,让我开始正视自己周末“报复性补觉”的习惯,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书中对于环境因素的分析也极其细致,从床垫的硬度到房间的湿度,每一个微小的变量都被提升到了影响睡眠效率的关键位置,这不像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睡眠环境优化指南”。我尝试着调整了卧室的温度,仅仅是几度的变化,带来的入睡速度提升是肉眼可见的,这种基于科学观察的改变,远比那些空泛的建议来得有说服力。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于“非传统睡眠模式”的探讨。我一直固守着朝九晚五,保证八小时睡眠的传统观念,但书中揭示了不同人群乃至历史时期中存在的各种睡眠结构,比如双相睡眠(Biphasic Sleep)的复兴。这种对既有认知的挑战,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足够睡眠”的定义。我开始思考,我是否需要八小时的连续睡眠,还是说,通过科学的小睡(Power Naps)来重新分配我的精力周期,可能更符合我目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书中对“小睡的艺术”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包括最佳时长、时间点以及如何避免小睡后的“睡眠惯性”。这种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思路,而非“一刀切”的教条,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健康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个人精力与时间的高阶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虽然我们谈论的是睡眠,但阅读体验本身就很重要。大量的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脑电波(EEG)的几种主要状态,让我对REM和NREM阶段有了直观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描述上。尤其是关于“褪黑素与光照剂量”的对比图,让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傍晚时分稍微晒晒太阳比睡前吃褪黑素片更有效。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写作中始终保持着一种严谨但又充满同理心的语气,他理解现代生活的压力,不会用过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读者立即成为“睡眠模范”。相反,他鼓励渐进式的改进,比如每周只尝试一个新习惯,并记录效果。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这个一向对“快速改变”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愿意投入时间去尝试书中的方法。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非虚构类书籍产生如此强烈的“改变生活”的冲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睡得更久,更是关于如何通过优化夜晚的休息,来最大化白天的效率和精神状态。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休息”——休息不是偷懒,而是对大脑进行高效的维护和数据整理。书中对于压力管理与睡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尤其深刻,它指出许多失眠的根源并不在于床垫,而在于我们白天累积的认知负荷和未解决的情绪冲突。最后几章提供的正念练习和睡前思维整理技术,对我这个“思绪过多症患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不再觉得失眠是件挫败的事情,而更像是一个需要系统性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本书,就是那套最详尽的技术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抓人,我原本以为这种关于生理机能的探讨会显得枯燥乏味,但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巧妙地穿插了一些非常个人的案例和历史上的睡眠研究趣闻,使得原本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平易近人。特别是关于“梦境分析”的那一章,我感到非常惊喜,这部分内容并没有陷入玄学的泥潭,而是用神经科学的视角解释了做梦对我们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我一直以为噩梦只是压力过大,但书里解释说,某些类型的梦境其实是大脑在进行“系统维护”和“错误修正”。这让我对自己的夜间活动多了一份敬畏感。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做笔记,不是划重点,而是记录下自己可以立即实践的小实验,比如改变晚餐的时间点对深睡眠周期的影响。这种高度的互动性和实践指导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