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图书馆藏清人诗文集稿本丛书(辑)
定价:990.00元
作者:陈红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3012393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有清近三百年,學術文化集前代之大成,詩文作品蔚爲大觀。據統計,清人的各類著述有約二十二萬種,其中詩文集逾七萬種,現存四萬餘種。近代以來,清人詩文集主要作爲大型叢書中集部的一部分整理出版。《清代詩文集彙編》是首部清代斷代詩文總集,但以收録刻本爲主,仍有大量珍貴的稿鈔本分藏各地,未見整理。這些材料如果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掘和利用,將爲清史研究開闢新的天地。有鑒於此,我們整理了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稿鈔本清人詩文集,選取近百種二百餘册,分輯出版。每輯内以作者的生卒年代爲序(生卒年不詳者,以大致活動時期爲序排在*末);每種附以簡略的解題;如有夾條、貼簽等,局部放大附於原頁之後。我們相信,詩文集等基礎資料的整理出版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和文獻意義,可以給學術研究帶來便利,豐富我們對清代社會歷史、思想文化等各領域的認識,也有助於珍稀文獻的保護和利用。
内容提要
詩文集,也就是傳統目録學中所稱的'别集',是個人的文學作品集,記録了作者的經歷、情感和思想,反映出作者所生活的時代和地區的社會面貌、風土民情,對後世的研究者而言,是關於作者本人和當時社會的手資料,可以勾勒出豐富真實的歷史畫面。《國家圖書館藏清人詩文集稿本叢書》選取國家圖書館所藏清人詩文集稿鈔本近百種,分輯出版。辑收入十七種,分為三冊,包括:顧圖河《雄雉齋詩續集》,嚴遂成《海珊詩稿摘鈔》,姚東升《惜陰居文稿》《惜陰居吟稿》,錢儀吉《颺山樓初集》,祁寯藻《食筍齋日課》,沈榮仁《羨門吟略》,楊際運《飲翠山房詩草》,沈士模《岫云吟稿》,陳友皋《雪塘詩鈔》,舒翰《鴻雪集》,馮瓚《朱里稿》《甲申紀游草》《褱湘閣詩草》《瑤席齋詩草》《蠟屐草》《歸雲草》。絕大多數爲整理影印,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目录
作者介绍
陈红彦,女,研究馆员。现任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
文摘
序言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这套丛书的校勘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可靠。在比对了几篇知名度较高的作品的稿本与我们现有的通行本后,我发现了几处关键性的异文,这些差异并非简单的错别字,而是关乎全篇意境甚至历史细节的微妙变动。这表明编纂者在整理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们没有轻易地以“现代标准”去修正古人的笔误,而是忠实地记录了手稿本的面貌。这种对文本的敬畏感,是衡量一套学术丛书是否值得信赖的核心标准。对于需要引用这些文本的研究者来说,这意味着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减少前期繁琐的交叉验证工作,直接信任其提供的底本质量。这种细致入微的学术操守,着实令人敬佩。
评分这套丛书的收录范围之广,简直令人惊叹,它提供了一个近乎全景式的清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比对不同作者的篇目,发现其中收录了许多平日里难以一见的私人手稿和未刊本,这对于研究清代文学流派的演变和地域性文化特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其中几位江南士绅的尺牍往来,不仅展现了他们精妙的文笔,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微妙的权力关系。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它不是简单地把已刊作品汇编在一起,而是着重于那些“未定稿”的生命力,那种未经后人修饰的、最真实的创作状态。对于严肃的学者而言,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无可估量,它打破了传统文献整理的局限,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了更细微、更私人化的文本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质感十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封面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显得既典雅又不失气派。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考究,米白色的纸张,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代书法,也能辨认得清清楚楚。装帧的工艺水平绝对是上乘的,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这套书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完全配得上“国家图书馆藏”的身份。这样的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让人忍不住想随时翻阅,去触摸那些沉睡已久的墨香。我尤其喜欢它侧边切口的工艺处理,非常精致,没有丝毫毛边,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标准。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收藏者来说,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的尊重,就足以让人心动了。
评分阅读这些清代诗文稿本,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笔锋的抑扬顿挫间,似乎还能感受到作者伏案疾书时的心绪波动。我注意到,有些稿本上留下了大量的批注和修改痕迹,这些“涂抹”比最终定稿本身更耐人寻味。比如,一位诗人为表达对某位友人的思念,初稿用了略显平淡的辞藻,几经修改后,最终定稿的那几句,情感的张力陡然增强,甚至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近乎于痛苦的挣扎。这让我对“创作”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学并非一蹴而就的灵感喷发,而是反复锤炼、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种直观地看到“思想如何凝固成文字”的过程,是阅读任何印刷体精装本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体验,它让你不再只是一个读者,更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它既有学术的庄重,又不乏人性的温度。我发现,在那些正襟危坐的八股文和抒情长诗的间隙里,夹杂着许多极为生活化的片段——可能是对家中琐事的抱怨,对天气变化的记录,或是几句写给妻儿的俏皮话。这些零星的“花絮”恰恰是还原一个鲜活的清代知识分子群像的关键。他们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文人”,而是有着七情六欲、会为生计发愁、也会为一顿美食而欣喜的普通人。这种从宏大叙事退回到个人日常的视角切换,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情味,让人在仰望历史星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脚下泥土的芬芳。这是一套既能让你“仰望”又能让你“亲近”的珍贵文献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