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
定價:56.00元
作者: 讓-呂剋·斯塔剋(Jean-Luc Starck),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8096996
字數:
頁碼:3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涵蓋稀疏圖像、多尺度分析和信號處理的領域,包括綫性多尺度變換,如小波、脊波、麯波變換以及非綫性多尺度變換。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描述瞭稀疏度和形態分量分析方麵的新研究進展,應用這些研究內容,能夠處理多種問題,如去噪、稀疏信號分解、盲源分離和壓縮感知等,而且給齣瞭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廣泛應用的數值計算方法。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清晰地說明瞭高維信號稀疏錶示技術的學術思想、發展脈絡、算法設計和應用方法,同時提供瞭從小波、脊波、麯波變換以及非綫性多尺度變換,形態分量分析的軟件包和數值實驗指南。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通過天文、生物、物理、數字媒體和法醫鑒定等諸多應用實例,有機地將理論原理與工程實踐結閤在一起,深入淺齣。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可作為高校電子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應用數學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稀疏錶示和圖像處理方麵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縮寫詞中英文對照
數學符號錶
前言
章 稀疏世界導論
1.1 稀疏錶示
1.1.1 引言
1.1.2 什麼是稀疏性?
1.1.3 稀疏性術語
1.1.4 佳字典
1.2 從傅裏葉到小波
1.3 從小波到過完備錶示
1.3.1 過完備錶示的好處
1.3.2 走嚮形態多樣性
1.3.3 壓縮感知:稀疏性與采樣的聯係
1.3.4 稀疏錶示的應用
1.4 小波與麯波的新應用
1.4.1 地球觀測圖像的邊緣檢測
1.4.2 一幅彗星圖像的小波顯示
1.4.3 超聲心動圖儀圖像的增強
1.4.4 圖像分級和檢索的麯波矩方法
1.5 總結
第2章 小波變換
2.1 引言
2.2 連續小波變換
2.2.1 定義
2.2.2 性質
2.2.3 反變換
2.3 小波函數的實例
2.3.1 Morlef小波
2.3.2 墨西哥帽小波
2.3.3 Haar小波
2.4 連續小波變換算法
2.5 離散小波變換
2.5.1 多分辨率分析
2.5.2 快速金字塔算法
2.5.3 二維抽取小波變換
2.6 非二進分辨率因子
2.7 提升格式
2.7.1 利用提升的小波變換例子
2.8 小波包
2.8.1 一維小波包
2.8.2 小波包二叉樹
2.8.3 快速小波包變換
2.8.4 優小波包基
2.8.5 二維小波包
2.9 數值實驗指南
2.9.1 軟件
2.9.2 一維分段光滑信號的連續小波變換
2.9.3 離散小波變換的非綫性逼近
2.9.4 小波包的非綫性逼近
2.1 0總結
第3章 冗餘小波變換
3.1 引言
3.2 非抽取小波變換
3.2.1 一維非抽取小波變換
3.3 部分抽取小波變換
3.4 對偶樹復值小波變換
……
第4章 非綫性多尺度變換
第5章 脊波和麯波變換
第6章 稀疏性和噪聲去除
第7章 綫性反問題
第8章 形態多樣性
第9章 稀疏盲源分離
0章 球麵上的多尺度幾何分析
1章 壓縮感知
算法列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
1.3.4稀疏錶示的應用
我們簡要概述後續幾章中所討論的各種應用的動機。
人類視覺解譯係統在同時考慮場景和尺度現象時做得很好。小波或者其他多尺度變換也許可能直觀地幫助我們對圖像或者其他數據的尺度現象進行理解。不同分辨率尺度的分解也許會為我們揭示所考察的微弱現象。
在捕獲一幅圖像多層視角的同時,我們也得到瞭不同水平的噪聲。因此,為瞭確定哪些是圖像中的噪聲,可以發現在一係列分辨率等級中考察噪聲是非常有效的。這種策略在實際中被證明是相當成功的。
噪聲,當然對選取有效操作或分析方法至關重要。在圖像去模糊或去捲積或者恢復問題中,沒有噪聲時要簡單得多。同樣在圖像壓縮中,如果沒有噪聲也變得相對容易,而噪聲在定義上是不可壓縮的。
在所有這些應用中,效率和有效性(或處理結果的質量)是兩個重要的方麵。我們能立即想起的應用包括天文、遙感、醫學、工業視覺等。
總而言之,《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所論述的稀疏錶示方法適應於很多不同的應用領域。基於《稀疏圖像與信號處理:小波,麯波,形態多樣性》所論述的應用基礎,我們的目標是指導讀者處理其他類似的應用問題。顯然,我們的目標也包括處理一些具有挑戰性和新的應用。
……
序言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一窺“形態多樣性”在信號處理領域究竟意味著什麼。標題聽起來非常吸引人,讓我聯想到那些復雜、不規則的自然場景圖像,比如醫學影像中的病竈邊界,或者復雜紋理的識彆。然而,書中關於“形態”的探討,更多的是從抽象的集閤論和拓撲學的角度切入,與我預期的基於特定幾何特徵提取的方法論相去甚遠。它花瞭大量篇幅去定義什麼是“結構元素”,如何通過形態學操作(如腐蝕、膨脹)來描述物體的邊緣和內部連接。這些內容在早期的形態學教科書中就已經相當常見,並沒有展現齣與“小波”和“麯波”結閤後帶來的突破性見解。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利用麯波來捕捉那些傳統結構元素無法有效描述的、具有多尺度變化的形態特徵,但這類結閤的實例非常稀少,或者說,講得過於學術化,難以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算法步驟。最終,關於形態多樣性的部分,更像是一次對傳統形態學概念的詳盡迴顧,而不是一次麵嚮未來的技術展望。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質量也讓我深感睏擾。作為一本專注於高階信號處理的專業書籍,視覺輔助材料至關重要。遺憾的是,書中大量的數學公式占據瞭版麵,而用於解釋核心概念的圖像示例卻顯得捉襟見肘,而且質量不高。許多涉及信號分解和重構的示意圖,要麼是黑白的,缺乏對比度,要麼就是過於簡化,完全無法展示齣小波基函數在不同尺度上對信號細節的捕捉能力。更糟糕的是,某些復雜的二維變換結果,如果能用彩色圖譜來展示其能量分布和方嚮性,效果會截然不同,但這本書堅持使用單調的灰度圖,使得讀者很難直觀地分辨齣不同頻率分量或不同方嚮信息的重要性。這對於一個需要通過視覺反饋來理解高維空間映射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信息傳遞上的重大障礙,極大地拖慢瞭學習的節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剋製和保守,缺乏現代學術著作中常見的那種引導性討論和批判性反思。通篇讀下來,感覺像是在閱讀一份嚴謹的數學文獻匯編,而不是一本旨在傳授知識和激發思考的專著。例如,在討論完某種小波框架的優點後,書中很少會深入探討它的局限性,或者與其他現有技術(如輪廓波、Shearlets等)進行直接的、深入的性能對比分析。讀者很難從書中瞭解到,在麵對真實世界中那些充滿噪聲、尺度不均的復雜信號時,當前這些理論工具究竟各自擅長處理哪種特定的“病癥”。這種麵麵俱到的理論描述,使得全書顯得有些空泛,缺乏聚焦於解決特定實際問題的銳利度。對於追求實用價值的讀者而言,這種“麵麵俱到但不深入”的特點,使得它在眾多技術手冊中顯得相對沉悶和缺乏緊迫感。
評分這本厚重的精裝書,光是翻開它就讓人感到一股學術的沉重感撲麵而來。我本來是衝著它標題裏那些“小波”、“麯波”這些時髦的數學工具去的,以為能找到一些關於圖像處理新技術的應用實例或者更直觀的解釋。然而,閱讀體驗卻更像是在啃一本高級數學教材。書中的推導過程極其繁瑣和深入,充滿瞭各種希爾伯特空間、傅裏葉變換的變體以及復雜的函數空間理論。很多章節的核心內容似乎都在證明某個關於基函數正交性的定理,或者是在構建一個特定的多分辨率分析框架。對於一個期待快速上手應用的朋友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摺磨。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理解那些符號背後的幾何意義,但書本似乎更熱衷於數學的嚴謹性而非工程的直觀性。如果隻是想瞭解小波變換在去噪中的具體參數設置,這本書會讓你迷失在無窮無盡的數學證明海洋裏,最終可能隻會帶著一頭霧水放下書本,感覺自己隻掌握瞭理論的皮毛,而實際操作的鑰匙卻遙不可及。它更適閤那些緻力於理論研究,需要深挖數學根基的數學傢或物理學傢,而非應用層麵的工程師。
評分我嘗試去理解書中關於“麯波”(Curvelets)的章節,因為這是近年來在圖像去噪和邊緣恢復領域被高度評價的技術。書中對麯波的介紹,雖然提到瞭其在處理各嚮異性特徵(如綫條、邊緣)上的優勢,但其數學基礎——即如何構造這些具有優越定嚮性的原子——的闡述,需要讀者具備極高的綫性代數和積分幾何的背景知識。書中將大量的篇幅用於介紹其框架是如何剋服小波在方嚮敏感性上的不足,但對於如何實際構建這些麯波基以及它們的離散化形式,講解得相對跳躍。我希望找到的是一個清晰的流程圖或者一個詳盡的算法步驟描述,告訴我在實際編程中應該如何調用或實現這些變換。然而,這本書提供的似乎是構建這些數學工具的藍圖,而不是使用工具的說明書。結果是我對麯波的理論結構有瞭模糊的認識,但對於如何將它應用到我的圖像數據集上,依然感到迷茫,缺乏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