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清小品画大范本
定价:168.00元
作者:本社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32287963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体而言,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晋唐重墙面观瞻的大幅画,明清重案头展玩的小品画,宋元则兼而重之。张大干先生曾说:“晋唐的大画家,没有不画巨幅壁画的。”我可以补充一点,明清的大画家,没有不画小品册页的。因为,晋唐画以形象为中心,而并重笔墨,论形象之优美,画高于生活;论笔墨之精妙,生活决不如画。明清画则以笔墨为中心而轻忽形象,“论径之奇怪,画不如山水;论笔墨之精妙,山水决不如画”(董其昌语)。而论笔墨的表现,收千里于咫尺,纳须弥于芥子,小品比之大幅,无疑是精彩的用武之地,犹如诗中的绝句之于排律,词中的小令之于长调。今天,中国画的创作越来越倾向于超大的巨幅,充分地展现了艺术对于视觉的巨大冲击力,但却忽略了精妙的小品,越来越弱化了中国艺术所的对于心灵的深静感染力。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新倡导对于传统小品画的鉴赏和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意境深远,在方寸之间洞察人生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在极小的篇幅里,蕴含着极为深远的意境。那些看似简单的笔墨,却能营造出恢弘的气势,或是在一花一叶中,透露出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我常常会被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画作所吸引,比如一轮明月,几声鸟鸣,一树落叶。它们没有冗余的描绘,也没有过多的渲染,却能在瞬间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时空场景,引发观者无尽的联想。这种“少即是多”的艺术哲学,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人物画也同样如此,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士人形象,却能传递出其高洁的品格或淡淡的忧愁;市井小民的嬉笑怒骂,则在瞬间唤起人们对人情冷暖的共鸣。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力量并不在于篇幅的大小,而在于其能否触动人心,能否引发思考。通过这些小品画,我仿佛窥见了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哲学思考,甚至他们的生存智慧。这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次对人生的洞察,在方寸之间的画卷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
评分细节之美,匠心独运的传承 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颇感兴趣的观赏者,我常常会在一些画作中被其精湛的技艺所打动。而这本书,在我看来,便是这种“匠心独运”的绝佳体现。仔细品味画中的每一笔勾勒,每一处晕染,都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的心血。例如,在描绘人物衣物的褶皱时,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材质的垂坠感和光影的变化;在描绘花鸟虫鱼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每一片羽毛、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仿佛拥有生命。书中的构图也颇为讲究,虽然篇幅不大,但布局巧妙,疏密有致,留白之处更是别有深意,引人遐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在画作本身,也贯穿于整本书的编纂之中。从画面的选取,到装帧的设计,再到文字的注释(虽然我的重点不在文字),都能感受到编者在传承和展现这些艺术珍品时的审慎和用心。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对艺术精神的致敬。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味一件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每一次回味,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
评分启迪灵感,为当代创作注入古韵新风 作为一名对艺术创作抱有热情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灵感的事物,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小品画领域。那些古人留下的精妙笔触和构图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书中那些对细节的捕捉,对意境的营造,以及那种淡雅的审美情趣,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艺术家学习和借鉴的。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的创作中,融入这种古朴的韵味,如何将传统的笔墨技法与当代的观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传承又不失时代特色的作品。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视觉语言和审美观念,等待着我去挖掘和转化。我从中看到了将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性转化的可能性,无论是人物造型的简化提炼,还是景物意象的抽象表达,都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个关于东方美学的入门指南,一本关于如何“师古而不泥古”的实践手册,让我对未来的艺术探索充满了期待和动力。
评分初遇惊喜,窥见繁华旧梦 当这本书静静躺在书架上,封面那淡雅的笔触和古朴的装帧便已勾起我几分好奇。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穿越时空的艺术长廊。书页的触感温润,纸张的泛黄恰到好处,散发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那些或精巧、或写意的小幅画作,在白皙的纸面上缓缓铺陈开来,每一幅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像是大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珠。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在细微之处流露出别样的韵味。我喜欢那些描绘市井风情的人物画,鲜活的面孔,生动的神态,仿佛能听到街头的喧嚣,闻到食物的香气。还有那些写意山水,寥寥几笔,意境全出,云雾缭绕,山石崚嶒,让人心生向往。更不用说那些案头清玩,笔墨纸砚,古朴的瓷器,雅致的插花,无不透露出主人的审美情趣。总而言之,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享受,而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它让我仿佛有机会触碰到那些已经远去的年代,感受那份属于明清士人乃至寻常百姓的精致生活和内在情怀。
评分情韵悠长,品味淡泊的东方雅致 在我印象中,明清时期的小品画,往往带有一种不张扬的、内敛的东方雅致。这本书恰恰完美地捕捉并呈现了这种特质。它不像巨幅的山水那样需要仰视,也不像人物大幅那样需要凝视,而是以一种更亲切、更平和的方式,与观者进行对话。画中的景物,常常是山间的一角,水边的一株草,或是案头的一方砚台。它们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却在极其日常的画面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文人雅士生活的场景,几竿翠竹,一方石桌,几本书卷,一杯清茶,寥寥几人,谈笑风生,那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风骨,跃然纸上。这些画作,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取悦,而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读这样的画,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闻到淡淡的茶香,感受到一种涤荡心灵的平静。它让我们反思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浮躁,重新审视那些真正重要的、属于心灵层面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