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存義武學輯注(全三冊)
定價:268.00元
作者:李存義著,閻伯群、李洪鍾校注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04844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接近傳奇,從讀懂原著開始,集天津中華武士會教範之精華,高度提煉“八字訣”“九歌”等形意拳古法,津派畫壇巨擘、中華武士會學務公所畫師閻道生親筆配圖。
內容提要
建立於民國初年的中華武士會,在確立瞭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傢拳格局的同時,把國粹武術普及到學校、軍隊,繼之上升為“國術”,其肇始之功當首歸李存義。然而,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傢,其著作卻在今天少有齣版。本輯注收錄瞭李存義先生傳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對照簡體字版,並邀請中華武士會首批教員、李存義弟子閻道生之孫閻伯群,定興“李氏三傑”之一李星階曾孫李洪鍾閤力校注,參閱多種版本,加以詳明闡釋,確保內容正宗且。
目錄
《嶽氏意拳五行精義》上編意拳總論章 不動姿勢第二章 意拳養氣學中編意拳原理章 五行拳第二章 五行生剋第三章 進退連環拳下編 緒論章 嶽武穆九要論第二章 練習附錄 五行連環拳譜閤璧
《嶽氏意拳十二形精義》嶽氏意拳原序上編嶽氏意拳十六要訣形拳原理十二形中編章 形意閤一第二章 形意全體大用下編曹繼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結論附錄 八字功
《三十六劍譜》章 總論第二章 分論第三章 結論附錄一 五行劍附錄二 連環劍附錄三 梅花劍附錄四 三纔劍附錄五 三閤劍
作者介紹
李存義(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少時傢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並周遊各地。師從形意拳名傢劉奇蘭,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誌授徒。1911年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於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李存義的形意拳特點鮮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傳承特徵,融閤瞭八卦掌、太極拳的一些技法風格,部分動作還保留瞭外傢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義先生的武學著述,在我國形意拳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論基礎的同時,也促進瞭民國時期武術黃金時代的到來。
文摘
序言
我嚮來對那些被時間洗禮過的經典有著莫名的親近感,仿佛其中蘊藏著曆經歲月沉澱的智慧。這套《李存疑武學輯注》恰恰是這樣的存在。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研讀一套關於傳統武學的巨著,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慢下來”的體驗。李存疑先生的武名,我從小就有所耳聞,他的武功造詣,甚至他那股子“硬漢”的形象,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然而,對於他武學體係的認知,卻一直停留在一種比較模糊的狀態。我渴望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將形意拳推嚮一個高峰的?他的“內傢”理念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技擊動作中的?這套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門,讓我有機會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曆史煙塵中的真實。閻伯群、李洪鍾先生的校注,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整理,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再創造。我期待在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李存疑先生武學精髓的深入理解,以及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他們的注釋,我希望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與這位偉大的武術傢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去理解他所追求的“拳道閤一”的境界。這套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和對傳統的緻敬。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套《李存疑武學輯注》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特彆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武術的書籍良莠不齊,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充斥著誇大其詞的宣傳。但是,當我看到“李存疑著,閻伯群、李洪鍾校注”這幾個字時,我的興趣立刻被提瞭起來。李存疑先生的大名,即使是不太瞭解武術的人,也可能聽說過,他可是當年形意拳的代錶人物之一。而閻伯群、李洪鍾兩位先生,在武術研究領域也是享有盛譽的。這樣的組閤,讓這套書具備瞭相當的學術分量。我最關心的是,這套書是否能夠真正地還原李存疑先生的武學原貌,而不是後人的臆測或者改編。我希望看到的是,他對拳理、拳法、以及勁力的運用有詳細的闡述,能夠讓我這個普通愛好者也能有所領悟,有所啓發。我希望這套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拆解動作的細節,甚至是一些關於養生保健的經驗。總而言之,我希望它是一本能夠讓我真正學到東西,並且對我的武術實踐有所助益的著作,而不是一本隻能擺在書架上落灰的“紀念品”。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武術懷有深厚感情的讀者,我對“李存疑”這個名字一直充滿瞭敬意。他的武學造詣,尤其是在形意拳領域的影響力,幾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真正係統地瞭解他的武學思想和實踐,卻一直是我的一大心願。市麵上關於他的資料,很多都是零散的,或者是一些口耳相傳的經驗,缺乏係統性和權威性。這套《李存疑武學輯注》(全三冊)的齣現,無疑是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機會。從書名上看,“輯注”二字就錶明瞭編校者付齣的心血,他們是在整理、考證、並加以注釋,力求還原李存疑先生武學的原貌。閻伯群、李洪鍾兩位先生,都是武術界資深的研究者,他們的校注,我相信會是非常嚴謹和專業的。我特彆期待在書中能夠看到李存疑先生對基本功、勁力、以及各種拳法的詳細闡述。我希望能夠通過這套書,理解形意拳的內在機理,以及李存疑先生是如何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的。同時,我也希望這套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武術的哲學思想,以及李存疑先生的人生感悟,讓我不僅僅能學到“術”,更能領悟到“道”。
評分拿到這套《李存疑武學輯注》的時候,我第一眼就覺得它絕非等閑之輩。全三冊的篇幅,再配上“李存疑著,閻伯群、李洪鍾校注”這樣的署名,就足以引起我對它的高度重視。我本身對形意拳頗有研究,而李存疑先生作為一代宗師,他的武學思想和實踐,對後世形意拳的發展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關於他武學體係的係統性論述,一直以來都比較稀缺,很多資料都存在一些斷層和爭議。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空白。我期待著在這三冊書中,能夠看到對李存疑先生武學思想的全麵梳理和深入挖掘。我希望能瞭解到他對於形意拳基本功的理解,對於“十二形”的獨到見解,以及他對於勁力運用、發力技巧等方麵的精闢論述。閻伯群、李洪鍾兩位先生的校注,也讓我對內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有瞭極大的信心。我希望通過他們的專業解讀,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李存疑先生武學的精髓,甚至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武術實踐中。這套書,對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武術專著,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與大師精神傳承的機會。
評分拿到這套《李存疑武學輯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厚重的裝幀,全三冊的體量就預示著內容的豐富與深度。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尤其對傳統武術的源流和精髓充滿好奇。李存疑先生的名字在武術界早已是如雷貫耳,他的武學思想和實踐,被譽為“形意拳的集大成者”,這句話本身就足以引人遐想。但遺憾的是,關於他具體武學體係的係統性闡述,我此前接觸到的資料並不多,往往是碎片化的,或者停留在一些傳奇軼事層麵。這套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這樣渴望深入瞭解的讀者提供瞭一個難得的契機。從書名上的“輯注”二字,我便能感受到編校者的用心。將零散的、可能流傳過程中有所失真的內容進行梳理、考證、並加以注釋,這本身就是一項艱巨且意義重大的工程。閻伯群、李洪鍾兩位先生的校注,也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有瞭初步的信心。翻閱目錄,那些熟悉的拳種名稱,如十二形、五行拳、八式、雜式等,雖然隻是字麵上的呈現,但已經勾勒齣瞭一個完整的武學體係的輪廓。我期待著在這三冊書中,能夠窺見李存疑先生武學思想的脈絡,理解其動作的內在邏輯,甚至能從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武術獨特的哲學韻味。這不僅僅是一套武術書籍,更可能是一扇通往中國武術文化深邃世界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