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寶寶輔食添加與營養配餐(升級版) | ||
| 作者: | 滕越 | 開本: | |
| YJ: | 1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09 |
| 書號: | 9787512710788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D一章 及時閤理添加輔食
嬰兒的主食指的是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粉。輔食指的是除瞭母乳、嬰兒配方奶粉和較大嬰兒配方奶粉以外的食物,包括任何液體和固體食物。
寶寶1歲半之內應該把奶作為主食,這樣纔能保證相對高密度能量的提供。如果奶的攝入量受影響,食物提供的能量將大大減少,不利於嬰兒的正常生長。
隨著嬰兒生長發育,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單純乳類喂養不能WQ滿足6個月後嬰兒的生長發育需求,需要由純乳類的液體食物嚮固體食物逐漸轉換。傢長可以根據寶寶每日進食的奶量及生長情況來決定每日的輔食搭配,調整輔食的結構及喂養量,讓寶寶生長發育得更好。
1. 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在通常情況下,4~6個月時應該逐步添加輔助食品,但因嬰兒個體差異,開始添加輔食並沒有一個嚴格時間規定。一般有下列情形時可以開始添加輔食:
·嬰兒體重增長已達到齣生時的2倍。
·嬰兒在吃完約250毫升奶後不到4小時又餓瞭。
·嬰兒可以坐起來瞭。
·嬰兒在24小時內能吃完1000毫升或以上的奶。
·嬰兒月齡達6個月。
輔食添加過早可能會對健康産生不良影響,如果奶的攝入量受影響,食物提供的能量將大大減少,不利於嬰兒的正常生長。不滿4個月添加菜水、果汁、果泥都屬於過早添加。傢長要注意,在添加輔食期間,要保證寶寶一貫的喂養規律,不要主動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喂養量和喂養次數。嬰兒6個月至1歲期間,應保證每天喝奶量在600毫升~800毫升,1歲至1歲半不少於400毫升。
2. 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 補充母乳中營養素的不足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素需要量的增加,僅靠母乳或配方奶無法供給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素。WHO以及我國進行的乳母泌乳量調查錶明,營養良好的乳母平均泌乳量為700毫升/升~800毫升/天。毫無疑問,這一數量能滿足0~6個月內嬰兒的全麵營養需要。6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能量為700卡路裏~900卡路裏,以母乳量分泌800毫升計,約提供560卡路裏的能量,僅能滿足此時嬰兒需要量的80%。補充食物是W一的選擇。此外,嬰兒齣生4個月後,體內儲存的鐵被消耗殆盡,加上母乳含鐵量較低,寶寶必須從輔食中獲得足夠的鐵以滿足生長的需要。
☆ 增強消化機能
添加輔食可以增加嬰兒唾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量,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其牙齒的發育和消化機能的增強,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
☆ 促進神經係統的發育
及時添加輔食將有助於嬰兒神經係統發育,還可刺激味覺、嗅覺、觸覺和視覺的發育。
☆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轉乳期是嬰兒對食物形成D一印象的重要時期。通過添加輔食,使寶寶學會使用勺、杯子、碗等食具,結束母乳和奶瓶吸吮的攝食方式,逐漸適應普通的混閤食物,Z終達到斷奶的目的,為孩子將來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打下基礎。
3. 寶寶的輔食有哪些
寶寶的輔食主要有三種形式:液體食物、泥糊狀食物、固體食物。具體為果汁、菜汁等液體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爛麵、切成小塊的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
4. 如何添加輔食
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輔食種類,由泥糊狀食物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混閤喂養及人工喂養的寶寶建議從4月齡開始,母乳喂養的寶寶建議從6月齡開始增加泥糊狀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黃泥、魚泥等),7~9月齡可由泥糊狀食物逐漸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爛麵條、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齡時,大多數嬰兒可逐漸轉為以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目錄
D一章及時閤理添加輔食D
1.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002
2.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002
3.寶寶的輔食有哪些/ 003
4.如何添加輔食/ 003
5.添加輔食的原則/ 004
、、
D二章4~6個月寶寶吃什麼
1.寶寶的成長與能力/ 006
2.寶寶能吃的食物/ 006
3.輔食添加的方法/ 006
4.米湯、米糊類輔食/ 007
大米湯/ 008
小米湯/ 009
菠菜米湯/ 010
蘋果米湯/ 010
紅棗米湯/ 011
5.果菜汁類輔食/ 012
蘋果汁/ 013
番茄汁/ 014
橙汁/ 015
草莓汁/ 016
葡萄汁/ 017
小白菜汁/ 018
菠菜汁/ 019
鬍蘿蔔汁/ 020
白蘿蔔汁/ 021
6.泥糊類輔食/ 022
大米糊/ 022
豌豆米糊/ 023
鬍蘿蔔米粉/ 023
蛋黃泥/ 024
香蕉泥/ 025
鬍蘿蔔泥/ 026
D三章7~9個月寶寶吃什麼
1.寶寶的成長與能力/ 028
2.寶寶能吃的食物/ 028
3.輔食添加的方法/ 028
4.泥糊類輔食/ 029
葡萄汁米糊/ 029
蘋果汁麥糊/ 029
香蕉米糊/ 030
獼猴桃泥/ 031
雞肝泥/ 032
豌豆泥/ 033
土豆泥/ 034
菠菜泥/ 035
豆腐泥/ 035
南瓜泥/ 036
5.蛋羹類輔食/ 037
雞蛋羹/ 037
肉末蛋羹/ 038
菜末蛋羹/ 039
肝粒蛋羹/ 040
水果蛋羹/ 041
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超乎我的預期,它簡直就是我廚房裏的“輔食聖經”。我之前看瞭一些網絡上的食譜,要麼材料難找,要麼步驟繁瑣得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裏的食譜就完全不同。它們大多使用瞭我們在菜市場隨處可見的常見食材,比如南瓜、紅薯、雞胸肉這些,這極大地降低瞭製作的門檻。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不同季節的食材應用做瞭非常清晰的劃分。比如夏天,它會推薦多用些清熱解暑的瓜類;到瞭鼕天,則會側重於富含熱量的根莖類蔬菜。這種與時令相結閤的建議,讓我感覺這份輔食指南是非常“接地氣”的,完全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模闆。我嘗試做瞭書裏推薦的“什錦蔬菜肉鬆粥”,步驟拆分得極其細緻,甚至連“如何將肉鬆拌入粥中使其口感均勻”這種小細節都有提示,做齣來的成品,寶寶竟然吃得一粒不剩,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評分真正讓我對這本書産生深度認同感的,是它對“食物的質地與口感”變化的精妙把握。很多育兒書隻關注“加瞭什麼”,卻忽略瞭“怎麼吃”。這本書對輔食從細膩的“糊狀”過渡到有顆粒感的“軟爛”再到小塊“手指食物”的每一個階段,都給齣瞭非常清晰的視覺指導和操作提示。它甚至配有小圖示,告訴你什麼樣的稠度纔算閤格,什麼時候應該開始引入咀嚼挑戰。我發現,我之前給寶寶添加的蔬菜塊可能太硬瞭,寶寶總是不願意吞咽,後來對照書裏的建議,我把鬍蘿蔔煮得更軟一些,加入瞭少許牛油果泥增加潤滑度,寶寶的接受度立刻就提高瞭。這說明作者不僅僅是營養學傢,更是資深的“喂養觀察傢”,她深知寶寶在不同月齡對食物的口腔感知需求。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這本書的價值提升瞭一個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充滿驚喜和樂趣的,尤其是在解決“選擇睏難癥”方麵,簡直是神器。我們都知道,寶寶的輔食世界充滿瞭各種可能性,但每天早上打開冰箱,麵對一堆食材時,常常會陷入“今天該做點啥?”的僵局。這本書的“一周食譜建議錶”徹底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它不是那種僵硬的日程錶,而是提供瞭一個模塊化的框架:周一主打魚肉蛋白,周三側重粗糧榖物等等。更妙的是,每個模塊下都提供瞭兩到三種不同的食譜選項,比如周一你可以選擇“三文魚菠菜泥”或者“鱈魚蔬菜燴飯”,讓我在既有指導又不失自由度的前提下,輕鬆完成瞭備餐任務。這種結構化的引導方式,極大地減輕瞭我的精神負擔,讓我能更享受陪伴寶寶吃飯的過程,而不是為做飯而焦慮。
評分我必須重點錶揚一下這本書在“營養均衡”方麵的專業度。作為一個學文科的媽媽,我對營養學的概念一直有點模糊,但這本書巧妙地將復雜的營養學知識,轉化成瞭傢長能理解的語言。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這個菜富含維生素A”,而是會解釋說:“在寶寶的這個發育階段,為什麼需要更多的鐵元素,以及如何通過搭配豆製品和綠葉菜來提升鐵的吸收率。”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讓我不再是盲目地喂食,而是真正理解瞭每一餐的意義。書中還有一些專門針對“特殊情況”的篇幅,比如寶寶感冒初愈後如何快速恢復元氣,或者如何應對偶爾的挑食問題。這些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遠超一般的育兒書籍,感覺作者不僅是做瞭食譜整理,而是深入研究瞭嬰幼兒的生理需求。這種兼顧瞭科學性和操作性的平衡點,是它最大的亮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貼心瞭,封麵那種柔和的色調,一看就知道是為新手爸媽準備的,讓人感覺很親切、很踏實。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圖文並茂,色彩搭配得剛剛好,既不會過於花哨,又能清晰地引導閱讀。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非常基礎的、關於輔食製作理念的介紹,比如“從泥到塊”的過渡原則,這些內容寫得非常科學和循序漸進。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堆復雜的食譜,而是先打好基礎,這對於我們這些剛開始接觸輔食添加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記得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的腸胃適應問題,這本書裏詳細講解瞭不同月齡段添加輔食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觀察寶寶的反應,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讓我充滿瞭信心。而且,書裏還專門闢瞭一個章節講如何自製高湯和醬料,這對於追求食材本味的傢長來說,價值太大瞭。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外觀和基礎理念的呈現方式,給我留下瞭極佳的第一印象,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動手實踐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