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定价:155.00元
作者:温玉成 等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215102187
字数:
页码:34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介绍了河洛地区的早期宗教情况,包括佛教、道教的早期情况、宗旨及活动情况等。
目录
绪言
章 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代的河洛宗教概说
一、河洛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
二、河洛夏商周时代的宗教
第二章 秦汉时代的宗教概述
一、秦汉神仙方术
二、西王母神话
三、嵩山神的信仰
第三章 东汉至西晋的河洛佛教
一、汉明帝“永平求法”
二、东汉至西晋的佛教经典翻译及信仰特征
(一)东汉译经
(二)三国译经
(三)西晋译经
三、信仰特征
第四章 十六国至北朝的河洛佛教
一、佛图澄及其影响
二、跋陀、菩提达摩与少林寺
(一)跋陀开创
(二)菩提达摩
(三)菩提达摩的葬地
(四)《洛阳伽蓝记》的少林寺之谜
三、北魏后期洛阳佛教的繁盛
(一)北魏皇室崇佛
(二)北魏后期洛阳的寺院
(三)洛阳民众的佛教生活
四、北周武帝灭佛及其影响
第五章 隋唐时代的河洛佛教
一、隋代河洛佛教、隋唐洛阳寺院
(一)隋代佛教
(二)龙门十寺
(三)隋唐时期的少林寺
(四)隋唐时期的白马寺
二、玄奘、义净、惠超的西行求法
(一)玄奘
(二)义净
(三)惠超
三、河洛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印度的佛教交流
(二)与新罗、日本的佛教交流
(三)龙门石窟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六章 源于河洛的佛教宗派
一、禅宗、天台宗、华严宗与河洛
(一)禅宗与河洛
(二)天台宗与河洛
(三)华严宗与河洛
二、密宗与河洛
(一)密宗的早期传播
(二)开元士
(三)龙门石窟早的密教雕刻
三、律宗与河洛
(一)律宗的创立
(二)洛阳大福先寺
第七章 宋金元时期的河洛佛教
一、宋金元时期的白马寺
(一)宋代的白马寺
(二)龙川和尚与元代白马寺
二、宋金元时期的少林寺
(一)宋代少林寺
(二)金代少林寺
(三)孔门禅
(四)元代少林寺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河洛佛教
一、明清的白马寺与少林寺
(一)明清白马寺
(二)明代少林寺
(三)清代少林寺
二、明清伏牛山诸寺
(一)伏牛山云岩寺的相关资料
(二)关于洧水、汝水、伏牛山及曼氏方国
(三)自在禅师创设伏牛山云岩寺
(四)唐末、五代、宋、金、元时代的伏牛山
(五)明代伏牛山诸寺的复兴
(六)李自成在伏牛山
三、巩县青龙山慈云寺
(一)关于青龙山的原名
(二)关于“释源白马寺”问题
(三)关于南宗觉顺和尚
(四)慈云寺与少林寺的关系
第九章 河洛宗教艺术
一、“仙佛模式”的提出
(一)关于东汉有佛像的文献
(二)永元五年的浮屠铜镜
(三)青海省平安县的早期佛教造像
(四)沂南画像石墓中佛教图像之再察
(五)孔望山摩崖造像之再察
(六)用“仙佛模式”察日本的佛兽镜
(七)用“仙佛模式”论说钱树老君
二、北魏佛教艺术的兴盛
(一)龙门石窟
(二)巩县石窟寺
(三)永宁寺
三、隋唐佛教艺术的辉煌
(一)龙门石窟
(二)安阳宝山灵泉寺石窟
第十章 北朝的道教革新
一、革新预期的河洛道教
二、河洛道教革新
(一)葛洪
(二)寇谦之
(三)陶弘景
第十一章 隋唐时期的河洛道教
一、隋唐时期的河洛道教综述
(一)隋代道教
(二)唐代道教
二、王远知与潘师正
(一)王远知
(二)潘师正
三、武则天与河洛道教
四、吕洞宾的史实与传说
(一)吕洞宾的史实
(二)吕洞宾的传说
第十二章 宋金元时期的河洛道教
一、宋金元时期的河洛道教
二、河洛全真教
(一)谭处端
(二)刘处玄
(三)孙伯英
(四)孙仙姑
(五)丘处机
第十三章 明清时期河洛的主要道观
(一)上清宫
(二)吕祖庵
(三)祖师庙
(四)河南府城隍庙
(五)洞真观
(六)济渎庙
(七)中岳庙
(八)关林
第十四章 河洛的景教、袄教与摩尼教
一、河洛景教
二、河洛袄教
三、河洛摩尼教
附录 河洛宗教大事年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完全打破了我对学术书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考据,又不乏生动的叙述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在论述河洛地区本土宗教如何吸收外来宗教元素,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融合体时,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他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细致解读,展现了河洛文化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民间故事、传说与宗教教义相结合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在普通民众的口耳相传中得以传承和创新的。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河洛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创新的动态过程,而宗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解释了“河洛文化”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在“如何成为”河洛文化的层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
评分读完这本《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踏上了千年之前的河洛大地,亲眼见证了那段辉煌而复杂的历史。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作者似乎对河洛地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期都了如指掌。在论述宗教对河洛文化的影响时,他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着重于具体的神祇崇拜、寺庙建筑、宗教仪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河洛地区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演变,以及这些建筑如何体现了中原地区的建筑美学和宗教思想的结合。书中对一些地方性宗教活动,如祭祀、庙会等的详细描述,也让我对河洛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文化画卷,将河洛地区的过去以一种鲜活、立体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实地探访那些曾经在书中出现过的古迹,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底蕴。
评分不得不说,《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理论研究的书籍,但它却展现出了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在梳理河洛地区宗教发展脉络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表达。他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的信徒、僧侣、道士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坚持和智慧。书中对宗教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稳定人心、凝聚力量作用的分析,尤其让我深思。它揭示了宗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宗教派系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客观和中立态度,他既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也肯定了它们在丰富河洛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的贡献。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让我对“文化”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河洛地区孕育出的独特精神气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套《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原地区历史文化认知的全新大门!在我翻阅它之前,我对河洛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顶多知道它是黄河、洛水流域孕育出的古老文明。但这本书,尤其是它对于宗教与河洛文化之间微妙联系的探讨,让我惊叹不已。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佛教、道教,甚至更早期的民间信仰是如何在河洛这片土地上扎根、演变,并最终与当地的社会结构、民俗习惯、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作者在论述时,旁征博引,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辅以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作为佐证,使得论证过程既严谨又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河洛地区神话传说与宗教融合的章节,那些古老的故事在宗教教义的包装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揭示了河洛人民内心深处对于宇宙、生命和命运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去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古代故事,理解它们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而且,它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为我今后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评分《河洛文化与宗教/河洛文化研究丛书》是一部极其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它成功地将河洛地区的宗教信仰置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得宗教不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土壤之中。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颖,他不仅关注了主要宗教的官方叙事,更挖掘了那些在民间流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信仰体系。我特别赞赏书中对河洛地区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与佛教、道教相结合的探讨,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它让我意识到,宗教并非简单的外来文化,而是与中华本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过程。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对“文化认同”有了更深的思考,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宗教信仰的演变历程,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财富,更是所有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