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冯京诗文注评 | 作者 | 张艺兵 韩晖 ,王娟 注评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594870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冯京,字当世,宋真宗天禧五年生于宜州,是宋代三元及第状元,曾官至参知政事,是千余年来宜州人的骄傲。本书是“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的一本,对冯京的诗歌、对联、残句、奏疏、游记等进行注评,注释准确、简洁而又通俗易懂。同时书中收录了冯京的传记材料、墓志铭、趣闻轶事以及与冯京相关的作品,是了解冯京其人其事其诗其文的一本重要书籍。 | 
| 作者简介 | |
| 王娟,女,湖北十堰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方向为词学、明清文学。著有《况周颐研究四题》《况周颐词学文献研究》。 | 
| 目录 | |
| 谢鄂倅南宫诚 送程给事知越州 题寺壁 题钓台 答伯庸 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 咏张昌宗 句 句 句 僧舍作 句 句 题角妓股上 题妓家壁 题三万王氏义学 自制故宅坏墙联 《偷狗赋》中警联 朱温其权发遣大理少卿不当奏 薛向除待制不当奏 以河东麟府等州城垒兵械不治自劾疏 乞留苗授奏 乞令有司固护府城横堤奏 河阳谢上表 谢状元及第启 与李大博帖 与李龙图帖 与修撰某书 嘉祐禅院记 黄鹄山赋 沼山月台斋记 永丰驿读书台记 沼山记 沼山八景记 论用材 论士节 答宋英宗问楚税撮要 受姓辨讹 序 冯司徒式公庙碑 附录一:宋史·冯京传 附录二:东都事略·冯京传 附录三:冯京墓志铭 附录四:冯京趣闻轶事 附录五:相关作品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宜州是一座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汉元鼎六年置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可谓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本书对连中三元的大宋宰相冯京(宜州人)的诗文进行系统梳理和注评,让读者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宜州的历史名人冯京,了解宜州的历史文化。 “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丛书”包括《冯京诗文注评》、《山谷宜州诗文注评》、《郑献甫宜州诗文注评》、《霞客宜州游记注评》,这些先贤的诗文,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视角,生动记叙了特色和魅力的宜州历史文化。这一系列丛书的推出,将有利于宜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利于宜州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发展与提升。“宜州历史名人诗文注评系列丛书”作为宜州文化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文本梳理和注释体系,展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主题的书籍,发现这里的考证工作做得尤为细致入微。对于那些生僻的典故和晦涩的用词,注释不仅提供了准确的解释,还常常追溯其历史渊源和引文出处,这对于想要深入探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并没有让注释显得过于枯燥或掉书袋。注释的语言流畅自然,与正文的衔接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不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又能及时有效地解答疑惑。这种平衡感的把握,是许多学术性著作难以企及的。我感觉自己手中的不是一份简单的整理稿,而是一张详尽的、由专业向导绘制的探索地图。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的安排,体现了一种清晰的层次感和递进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体验。开篇总论部分对该诗文的宏观把握到位,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调,避免了读者在进入细节前感到迷茫。随后进入的分篇细读,则采用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策略,先是文本的白话导读,紧接着是对精妙之处的批注和点评,最后往往还会附带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补充材料。这种结构设计,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新手,也能在流畅的导读中获得基础认知;而资深研究者,则可以专注于那些深奥的评注和考据。这种设计上的包容性,使得这本书的受众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展,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角度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激发了我重新审视和热爱传统文学的热情。以前读某些作品时,总觉得隔着一层历史的厚雾,难以触及其核心。但通过这本书提供的专业视角和细致的评注,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被重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我惊喜地发现,许多在以往阅读中被忽略的细节,如今看来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院派著作,反而充满了引导和鼓励的力量,让人有种“原来我可以理解得更深”的成就感。这种提升读者自身鉴赏能力的效用,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积极的阅读反馈循环,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打开它,去发现新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气息。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微微泛黄的米白色纸张,触感温润,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让人仿佛置身于旧日书房之中。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内文排版疏密得当,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的坚固程度也给人以信心,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松散。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初次接触,这份对书籍本身的敬意,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调,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思想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怀与抱负。我特别留意了其对诗文意境的阐发部分,它没有流于空泛的赞美,而是深入剖析了作品在遣词造句、结构布局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匠心。解读的视角非常多元,既有对传统儒家思想背景的考量,也有对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使得那些看似平淡的诗句,顿时焕发出复杂而多层次的光彩。这种立体化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典文学的理解边界。合上书本时,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些文字所营造的氛围,仿佛亲身经历了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这种精神上的共鸣,是阅读最令人沉醉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