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译注 [春秋] 孙武,刘开举](https://pic.qciss.net/29843700411/5b386426Ne13964c9.jpg) 
			 
				基本信息
书名:孙子兵法---译注
定价:27.00元
作者: 孙武,刘开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93
字数:
页码:1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两千五百年前的兵学精华
◎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世界兵学库的瑰宝
◎世界上较早的军事著作,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世界上现存古老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世界各地研习者辈出。集合两千五百年前的兵学精华,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以及世界兵学库的魁宝。
目录
前言
计篇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作者介绍
孙武(约前545~前470),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又称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
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其祖先妫满曾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部发生,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全家老小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得知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改姓田,故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示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本以为它会集中在纯粹的军事部署和战场技巧上,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哲学宝典。书中关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论述,在我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项目风险评估时,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赢”,而是如何更聪明地“避免输”。比如,关于“形”与“势”的论述,在我看来,就与现代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和市场环境的敏感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兵者,诡道也”的解读,它并非鼓励欺骗,而是在强调信息差和心理博弈的重要性,提示我们永远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底牌。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让我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审视当前的困境。
评分从结构上来看,这部译注本的编排逻辑性极强,使得阅读过程层层递进,非常顺畅。它首先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切入,奠定了全书的基调,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战术细节,最后又回归到对主帅心性的探讨。这种“由大到小,再由小及大”的结构,非常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尤其是译注者在每篇章末尾增加的“现代启示录”式的简短总结,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能精准地提炼出该章在当代的哲学意义,避免了读者陷入对古代战争场景的过度细节纠缠中而忽略了核心思想。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作为“案头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文学作品,而是那种需要随时翻开、在特定问题出现时寻求指导的智慧之源。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阅读起来酣畅淋漓,绝无拖沓之处。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纹理摸上去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粗粝感,不像现在很多畅销书那样追求那种过于光滑的触感,反而更贴合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封面采用了经典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低调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庄重感。翻开内页,版式布局设计得非常考究,正文与译注部分采用了清晰的分栏或者不同的字体大小来区分,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种古代典籍的人,也能很快找到阅读的脉络,不至于在密集的文字中迷失方向。特别是注释部分的排版,没有一股脑堆砌在页脚,而是巧妙地穿插在原文的注释中,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使得对疑难词句的解释能够即时对照,这种细节的处理,看得出出版方在用户阅读体验上的用心良苦。而且,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经常需要摊开阅读,也不担心书脊会松脱,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次翻阅都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对知识的敬畏感。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最欣赏的还是译注者的文字功底和对文本的深厚理解。现代人读古文,最大的障碍往往在于语言的隔阂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但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学术化、生涩难懂的白话翻译,而是用了一种既能精准传达原文意境,又极富现代阅读美感的语言来阐释。例如,在阐述“庙算”的章节时,译注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了战争前的筹划,更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和孙武的战略思想,深入剖析了这种“庙算”在后世管理学和商业决策中的应用,让人豁然开朗,仿佛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智者,正坐在你对面,与你进行一次高屋建瓴的对话。这种翻译的妙处在于,它保持了原著的“气”,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运筹帷幄的磅礴气势,同时又通过现代的视角进行了解构和重塑,使得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军事理论,变得可以触摸、可以实践。可以说,这部译注版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本兵学经典的“可读性”。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购买和阅读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心性的锤炼。在信息爆炸、情绪驱动的当代社会,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噪音所裹挟,做出反应性而非战略性的决策。而《孙子兵法》所倡导的“静”“审”“慎”的态度,提供了一种宝贵的逆行力量。我尤其欣赏译者对于“道”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它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感召力和对全局的掌控力,这远比单纯的军事力量要重要得多。每一次读到关于“慎战”的论述时,都会让我反思自己近期做出的决策是否足够审慎,是否在追求短期效益时忽略了长远布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读者跳出眼前的得失心,从一个更宏大、更具时间跨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它不是教人如何去战胜别人,而是教人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这种内省的力量,是任何一本现代管理学书籍都难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