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珠寶首飾設計與製作 |
| 作者/主編: | 鄒寜馨 著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ISBN號: | 9787562144953 |
| 齣版年份: | 2019年9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93頁 |
| 開本: | 大16 |
| 圖書定價: | 38元 |
| 實際重量: | 522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鄒寜馨,男,49歲;早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分院,任法語、英語翻譯多年;1991年赴比利時留學,就讀於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和聖·盧卡斯美術學院珠寶首飾及銀器設計,1997年畢業,獲碩士學位;1999年迴國從教於北京服裝學院,現任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裝飾藝術設計係主任、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客座教授。
總序
前言
章 現代珠寶首飾的內容及立體創造
一、現代首飾的立體空間構成2
二、頭飾與立體空間2
鏈接4
閱讀資料5
三、項飾的空間關係6
四、手飾與立體空間7
五、胸飾與立體空間8
思考題10
作品賞析11
小結13
第二章 現代首飾的形態溯源
閱讀資料14
一、“新藝術風格”追尋的內涵16
鏈接18
閱讀資料18
鏈接18
二、“裝飾藝術”時期首飾立體空間的傳達20
閱讀資料21
思考題23
第三章 現代珠寶首飾設計的基本規律
一、首飾設計的核心內容24
二、現代首飾的社會功能25
三、現代首飾的文化藝術品位25
鏈接26
四、現代首飾佩戴者的情感寄托27
閱讀資料32
五、首飾設計的要素與步驟34
設計案例34
方法案例35
方法案例36
思考題46
第四章 “現代感”的介入與凝聚
一、抽象錶現手法47
鏈接48
二、極簡主義的運用50
閱讀資料50
三、雕塑與建築構成51
四、裝置藝術53
閱讀資料54
五、WabiSabi的魅力54
六、新古典主義的再創55
閱讀資料56
思考題58
第五章 首飾設計能力的提高與培養
一、首飾設計創造力的培養59
閱讀資料61
二、首飾設計綜閤能力的培養61
三、如何麵對傳統與現代的雙重挑戰62
閱讀資料63
思考題63
第六章 珠寶首飾製作工藝與技術
一、各種金屬材料及其特性65
方法案例68
二、首飾的製作工藝69
技術資料75
三、首飾的錶麵裝飾78
四、首飾鑄造工藝81
閱讀資料83
思考題85
五、首飾鑲嵌工藝85
閱讀資料86
閱讀資料88
思考題92
後記93
主要參考文獻93
《珠寶首飾設計與製作》內容包括瞭現代首飾設計的一般方法和規律,珠寶知識,首飾製作的工具設備與使用方法,實用的手工珠寶製作技術。《珠寶首飾設計與製作》的適用的對象是已經具備一定美術基礎和設計基礎的學生、愛好者和具有一定技術的手工藝人。書中對材料、工藝技術、設計規律進行瞭歸納、整理、論證和發展,是作者經過若乾年首飾設計、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
這本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質量實在讓人挑不齣毛病,這對於視覺藝術類書籍來說太重要瞭。圖文配閤得天衣無縫,那些高分辨率的實物照片和手繪草圖,清晰度足以讓人分辨齣材料的肌理和光澤的變化。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可持續性設計”那部分的論述,在當前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大環境下,作者竟然能將舊材料的迴收再利用、無損切割技術等前沿議題融入到基礎教材中,足見其與時俱進的視野。閱讀過程中,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專業性和嚴謹性貫穿始終,每一個術語的解釋都力求精準無誤,這對於建立一個紮實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它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速成”讀物,而是踏踏實實地幫你打地基,確保你掌握的每一個技能點都是牢固可靠的,為未來更高階的學習和實踐做好瞭充分的準備。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工藝美術領域的一股清流,裝幀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低調的奢華感撲麵而來,完全符閤它所涵蓋的主題——珠寶首飾。我記得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那些精美的圖版吸引住瞭,綫條的流暢性、色彩的搭配,每一個細節都體現齣設計者深厚的功底。它不僅僅是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高定手冊,裏麵的案例分析非常深入,從概念的發想到最終成品的呈現,每一步驟都拆解得清晰透徹。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結閤時的那種獨到見解,既保留瞭曆史的厚重感,又注入瞭當代設計的輕盈與靈動。比如講到金屬的塑形技巧時,那種對材料特性的把握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窺見門徑。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設計倫理和知識産權保護的論述,這在很多技術導嚮的教材中是很少被如此詳盡強調的,它促使讀者在追求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要肩負起行業責任。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對一本專業教材的預期,絕對是書架上值得常駐的珍寶。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密集的專業“充電之旅”。它的內容密度非常高,但組織得井井有條,讓人感覺每翻一頁都有收獲。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寶石學基礎和鑲嵌工藝的那幾個章節,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參數,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切割方式對光效産生的微妙影響,以及如何根據寶石的特性來選擇最閤適的金屬基底和鑲嵌技術,這種關聯性思考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珠寶設計的演變進行瞭宏觀的梳理,這使得學習者能將自己的創作置於更廣闊的藝術史背景下審視,提升瞭理論素養。我發現自己開始不自覺地去觀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首飾作品,並嘗試用書中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它們的設計意圖和工藝難度。這本書不僅僅是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行業史和設計哲學指南,對於係統性提升個人專業視野非常有幫助。
評分從一個多年關注設計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學院理論與行業實踐的橋梁。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和可操作的方式,將復雜的珠寶設計與製作流程分解成一係列可執行的步驟。我欣賞它對工具使用的細緻講解,不僅提到瞭現代化的設備,也對傳統手工工具的運用技巧給予瞭足夠的重視,體現瞭一種對匠人精神的尊重。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珠寶”這個概念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貴金屬和寶石的堆砌,而是一種可以承載情感、講述故事、體現文化符號的微觀藝術品。它成功地激發瞭讀者對於材質、光影、結構之間關係的深層思考,讓我對未來的設計工作充滿瞭新的靈感和挑戰的欲望,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行業標杆之作。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樣一本專業性極強的教材抱持著謹慎的態度,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條分縷析,而是以一種類似“項目驅動”的方式展開教學,每介紹一個知識點,都會緊密聯係到一個具體的首飾設計項目,這種代入感極強。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復雜結構力學時所使用的類比方式,原本看著就頭疼的受力分析圖,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變成瞭有趣的幾何謎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瞭。這本教材的價值,遠不止於傳授“怎麼做”,更在於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還能怎麼做”。它鼓勵創新和實驗,書裏提到的一些非常前衛的設計理念,挑戰瞭我過去對珠寶首飾的傳統認知,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工具,立刻動手嘗試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造型。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渴望突破瓶頸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框架和靈感激發,是無價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