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宋本抱朴子内篇 | 作者 | 葛洪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ISBN | 9787501360499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锁线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子》内篇20卷,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卷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本次出版据宋绍兴二十年临安府荣六郎刻本影印。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畅玄卷 论仙卷第二 对俗卷第三 论丹卷第四 论至理卷第五 微旨论卷第六 塞难卷第七 释滞卷第八 道意卷第九 明本卷第十 仙药卷第十一 辩问卷第十二 极言卷第十三 勤求卷第十四杂应卷第十五 黄白卷第十六 登涉卷第十七 第真卷第十八 遐览卷第十九 祛惑卷第二十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对读者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要求。那些对先秦诸子思想有所涉猎的人,会更容易跟上作者的论证脉络。但即便如此,其核心思想——即通过精神修炼来实现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依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书中关于“抱朴”的阐释,在我看来,是对现代社会过度“工具理性”的反抗,提倡回归到人性的本真状态。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观察细致入微,将天象变化与人体机能变化进行类比,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天人合一的微观模型。这种朴素而深刻的观察方法,让人对自然界的力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此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文献地位,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经时间考验的心灵导航系统。每一次重读,都像是与一位古代的宗师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私密对话,收获良多。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来源于其思想的穿透力。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世俗的虚妄和追求外在名利的可悲结局,直指人心最深处的渴望——永恒与圆满。作者的语气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智者在向后人娓娓道来修炼的真谛。对于那些热衷于追求“捷径”的人,书中那些关于“功到自然成”的论述无疑是一种警醒,它强调了持之以恒和内在积累的不可替代性。在涉及“仙道”的探讨中,作者展示了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胸襟,但这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承认有限生命的基础上,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无限拓展。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迫使我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重心是否放错了地方。这种强烈的反思力量,是当代快餐式阅读中难以获得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本关于道家思想的古籍,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初翻几页,便被那种古朴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神仙方士辈出的年代。作者的论述,尤其是在探讨“内丹”与“长生久视”的章节,那种对生命奥秘的执着探求和严谨的推演,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玄学说教,而是将修行的具体方法,比如服气、导引,与深邃的哲学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书中对人体内部精气神的运行路径描述得极为细致,虽然有些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反复揣摩,但那种尝试用有限的语言去描摹无限宇宙规律的努力本身就极具魅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现代的生理学知识去理解古人对生命体的认知模型,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其他读物难以给予的。全书的结构严谨,逻辑链条清晰,即便是那些涉及神异的部分,也建立在一套自洽的理论体系之上,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散文的流畅和术语的精确性,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文学上的享受,又不失学术上的严谨。特别是对一些古代隐晦词汇的解释,虽然需要借助注释,但一旦理解,便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阴阳五行”在人体运行中的具体应用描述,作者没有将之停留在表面的对应关系上,而是深入到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对动态平衡的强调,让人理解到生命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充满张力的系统。在处理一些看似玄奥的章节时,作者往往会穿插一些生活化的比喻,使得原本高深的理论变得更容易亲近。例如,他将“心神”比作君主,将“精气”比作臣属,这种形象的比拟,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教学智慧。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心沉浸才能体会其韵味的著作。
评分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一种将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的宏大视野。作者在论述如何“抱朴守真”时,那种回归原始、去芜存菁的理念,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过度复杂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对“外丹”的批判,也显得格外有远见,它强调了内在修炼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外部的、虚幻的物质替代品。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其关于“道德”与“术数”之间关系的论述。它清晰地划分了真正的修行应当以德行为基石,而非仅仅是技巧的堆砌。这种对“道”的根本性把握,使得整部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养生层面,而上升到了关乎个体生命意义的哲学高度。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感悟,绝对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