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场所》作者李清志耗费两年时光的一趟“速度旅行计划”。全书采移动+速度分类,作者在各个章节中纳入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公里、海里、漫步、静止),到以这个速度所能抵达的地点(城市、海岛、小镇、墓园),看建筑、看文化、看风景、说故事,是一趟结合建筑、艺术和人文的当代建筑之旅。 本书分作“旅行人生故事”和“速度旅行概念”两段式书写。图文搭配,描绘了各种(小故事)(小情节)(小对白)。除了丰富整本书的情节画面,也和读者畅谈了一场他的生命旅程、他的人生风景、他的速度旅行告白。
李清志,建筑人文学者,专栏作家,广播主持人。密歇根大学(Ann Arbor)建筑硕士。现为台湾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专任副教授。以“都市侦探”自居,酷爱旅行、摄影、电影。已出版《铁道建筑漫游》、《天堂美术馆》、《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灵魂的场所》等作品。
Recommendation 李清志的新建筑乌托邦
Preface 旅行与速度
SpecialFeature 李清志的旅行思路讲堂——从思想、生命、观看、移动出发的20 种旅行概念
PART 1 高速铁路城市之旅 2 50 —3 5 0 km/hr HighSpeed Rail to Cities
旅行人生故事01 欲望的热血狂奔
Part 1- 1 西班牙AVE 高铁与都市天伞 AVE High Speed Train & Metropol Parasol
Part 1- 2 小町号与安藤新建筑 Super Komachi & Taodo Ando’s LatestProject
Part 1- 3 法国TGV 与当代建筑之旅 TGV High Speed Train &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s
PART 2 铁路周边小镇之旅 1 00 —1 5 0 km/hr Railway and theSmall Towns Nearby
旅行人生故事02 铁道旅行的无忧记忆
Part 2- 1 日立号与世界的尽头 SuperHitachi in the End of the World
Part 2- 2 白鸟号与冬雪中的奇幻历险 Super Hakuchō and the Adventures in Snow
PART 3 公路驾驶自由之旅 8 0 —1 0 0 km/hr Freedom on the Highway
旅行人生故事03 公路漫游的自我追寻
Part 3- 1 美西公路建筑散步 Architecture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3- 2 美西公路艺术散步 Art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4 电车艺术人文之旅 3 0—8 0 km/hr Riding a Tram to Art
旅行人生故事04 人性化的旅行速度
Part 4- 1 和歌山电车与猫咪车站 WakayamaLine & Tama Station
Part 4- 2 千叶都市单轨电车与HOKI 美术馆 ChibaUrban Monorail & HOKI Museum
Part 4- 3 江之岛电车与世界吃的早餐 Enoden Line& The Best Breakfast in the World
Part 4- 4 叡山电铁的京都另类旅行 EizanElectric Railway & Alternative Things to Do in Kyoto
Part 4- 5 马赛建筑与路面电车之旅 MarseilleArchitecture & Tramway
PART 5 渡轮滨海跳岛之旅 2 0 —3 0 km/hr JumpingIslands in a Ferryboat Ride
旅行人生故事05 漂泊的孤寂航行
Part 5- 1 濑户内海的跳岛旅行 Islandsof Adventures at Seto Inland Sea
Part 5- 2 松本零士的科幻未来船 A Futuristic Journey with theTokyo Cruise Ship
PART 6 漫步巷弄恬淡之旅 2 —4 km/hr Take a Stroll Down the Alley
旅行人生故事06 好奇的城市漫游者
Part 6- 1 JR 线的高圆寺建筑散步 Kōenji Station Architecture Walks
Part 6- 2 建筑侦探的东京追逐旅行 AnArchitecture Detective’sInvestigation in Tokyo
PART 7 回归宁静墓园之旅 0 km/hr Finding Peace at the Cemetery
旅行人生故事07 死亡与欲望的安息
Part 7- 1 巴黎墓园散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Paris
Part 7- 2 东京城市灵园漫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Tokyo
书评一: 这本《李清志一旅行的速度 7种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 20篇私密旅行概念 一场跨时空的速度概念之旅》无疑是一次对“旅行”这一古老命题的彻底颠覆与重构。它不是那种告诉你哪个城市值得一去的导游手册,也不是空洞的抒情散文集,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哲学思辨与个人体验的深度田野调查报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速度”维度上的精妙构思,它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概念,而是被赋予了文化、情感乃至历史的厚度。比如,当他描述那种“慢到几乎静止”的旅行状态时,那种沉浸感和对细节的捕捉,几乎让我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旧木头的味道。这是一种对“在场性”的极致追求,仿佛每一次呼吸都与脚下的土地进行了频率同步。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追求效率和打卡的指南,这本书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究竟是在“移动”,还是在“存在”?这种对旅行本质的拷问,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缓慢而有力的内省之旅。作者的叙事如同精心编织的挂毯,每一条线索都指向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仍然在脑海中回放那些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奇异对话。
评分书评三: 坦白讲,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引人入胜的悖论感——“速度”与“私密概念”,它们似乎天生对立,但作者却成功地将它们熔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被深深吸引的是作者对于“跨时空”维度的处理手法。这绝非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种将当下足迹与遥远历史进行奇特共振的尝试。想象一下,在某个当下你踏足的地点,作者能够瞬间激活潜藏在地层之下的、前一个世纪甚至更早的某种情绪或场景,并且这种连接是如此的自然与不着痕迹,让你几乎相信时间河流在这里出现了分岔点。阅读体验是高度依赖读者的主动性的,你必须愿意放下既有的地图,跟随作者进入他所构建的那个精神场域。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你立刻订机票的指南,而是会让你在下一个清晨醒来时,重新审视你家窗外那片熟悉的天空,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慢速”旅行中才能捕捉到的、尚未消散的微光。
评分书评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刚刚完成了一场认知上的马拉松,但收获的不是疲惫,而是被彻底刷新过的感官系统。作者李清志展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腻观察力,尤其是在他构建的“20篇私密旅行概念”中,那些往往被我们忽视的边角料——比如一个老旧火车站台上的光影变化,或是一段被遗忘的窄巷里的回声——都被赋予了震撼人心的叙事力量。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多变,有时是冷峻的理性剖析,如同拆解一台精密的机械;转瞬之间,又切换为一种近乎梦呓般的抒情,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温柔缅怀。这种巨大的风格跨度,恰恰完美呼应了书中对“速度”的七种不同界定。它挑战了我们对旅行体验的固有期待,迫使读者跳出“快进”的现代思维定势,去适应那种时而加速、时而慢放的节奏变化。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错失的那些生命瞬间。它不是关于去哪里,而是关于“如何”体验“那里”。
评分书评四: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非功利性。在充斥着“最佳攻略”、“最快到达”的时代语境下,李清志提供了一种近乎禁欲主义的、对体验本身的尊重。七种速度的划分并非僵硬的分类学,而更像是七种不同的“心流”状态。我尤其喜欢他对“慢”的定义,那种深入到身体肌理层面的感知,比任何高清照片都来得更为真实。文字的编排也充满了设计感,不同主题和速度的切换,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模仿了旅行中的起伏跌宕。它像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乐,每一个乐章都有其独立的张力,但又被“速度”的主题线索紧密串联起来。这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去适应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高低起伏,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被邀请进入一场思想与感官的“私密派对”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它成功地将阅读行为转化成了一种主动的、具有高度参与性的“慢思考”。
评分书评五: 这本书的文本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把“旅行”从一个地理名词,彻底升华为一个哲学动词。作者在探讨不同速度时,仿佛在解剖人类对“效率”的病态崇拜,并温柔地引导我们回到生命节奏的本源。那些“私密旅行概念”的揭示,没有一丝一毫的炫耀或说教,而是通过极其克制而精准的笔触,展现了真正具有穿透力的观察。例如,对于某种“近乎零速度”的移动状态的描述,其深刻程度远超任何关于深度游的论述。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关于旅行的书,而是在阅读关于如何更完整地使用“时间”和“自我”的说明书。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去质问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既定认知:什么是真正的抵达?速度的终点又在哪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了我们什么,而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非线性体验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