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三國誌全鑒(第2版 典藏版)
定價:38.00元
作者:陳壽,東籬子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8006458
字數:
頁碼:320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三國誌全鑒(第2版典藏版)》在1版的暢銷基礎上全新修訂而成,內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練,裝幀更典雅,適閤廣大國學愛好者閱讀及收藏。
內容提要
《三國誌》是一部記載瞭魏、蜀、吳三國曆史的紀傳體國彆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高的“前四史”之一。全書共六十五捲,其中《魏書》三十捲,《蜀書》十五捲,《吳書》二十捲。作者陳壽以嚴謹的態度選取史料的精華,如實地嚮後人呈現瞭這一曆史時期的真實麵目。本書對《三國誌》中的各色人物作瞭生動的解析,並輔以大量精美插圖,以幫助讀者更加全麵地瞭解三國這段曆史並從中得到有益的啓示。
目錄
捲一武帝紀·曹操
曹操
捲二文帝紀第二·曹丕
曹丕
捲三明帝紀第三·曹叡
曹叡
捲四三少帝紀第四·曹芳·曹髦
曹芳
曹髦
捲五後妃傳第五·武宣卞皇後·文昭甄皇後
武宣卞皇後
文昭甄皇後
捲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董卓·袁紹
董卓
袁紹
捲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呂布·臧洪
呂布
臧洪
捲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公孫瓚·陶謙
公孫瓚
陶謙
捲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夏侯惇·曹洪
夏侯惇
曹洪
捲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荀彧·賈詡
荀彧
賈詡
捲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袁渙·田疇
袁渙
田疇
捲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崔琰·何夔
崔琰
何夔
捲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鍾繇·華歆
鍾繇
華歆
捲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郭嘉·劉曄
郭嘉
劉曄
捲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劉馥·司馬朗
劉馥
司馬朗
捲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蘇則
蘇則
捲十七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張遼
張遼
捲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許褚
許褚
捲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曹彰·曹植
曹彰
曹植
捲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曹彪
曹彪
捲二十一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王粲
王粲
捲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桓階·陳群
桓階
陳群
捲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趙儼
趙儼
捲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韓暨·高柔
韓暨
高柔
捲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辛毗·楊阜
辛毗
楊阜
捲二十六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滿寵·郭淮
滿寵
郭淮
捲二十七徐鬍二王傳第二十七·徐邈·王基
徐邈
王基
捲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諸葛誕·鍾會
諸葛誕
鍾會
捲二十九方技傳第二十九·華佗
華佗
捲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烏丸
烏丸
捲三十一劉二牧傳·劉焉·劉璋
劉焉
劉璋
捲三十二先主傳第二·劉備
劉備
捲三十三後主傳第三·劉禪
劉禪
捲三十四二主妃子傳第四·甘皇後
甘皇後
捲三十五諸葛亮傳第五·諸葛亮
諸葛亮
捲三十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關羽
張飛
馬超
黃忠
趙雲
捲三十七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法正
龐統
法正
捲三十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許靖·糜竺
許靖
糜竺
捲三十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劉巴·董允
劉巴
董允
捲四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魏延
魏延
捲四十一霍王嚮張楊費傳第十一·張裔
張裔
捲四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杜微
杜微
捲四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黃權·馬忠
黃權
馬忠
捲四十四蔣琬費禕薑維傳第十四·蔣琬·薑維
蔣琬
薑維
捲四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鄧芝
鄧芝
捲四十六孫破虜討逆傳·孫堅·孫策
孫堅
孫策
捲四十七吳主傳第二·孫權
孫權
捲四十八三嗣主傳第三·孫亮
孫亮
捲四十九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劉繇·太史慈
劉繇
太史慈
捲五十妃嬪傳第五·吳夫人
吳夫人
捲五十一宗室傳第六·孫皎
孫皎
捲五十二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張昭·諸葛瑾
張昭
諸葛瑾
捲五十三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張紘
張紘
捲五十四周瑜魯肅呂濛傳第九·周瑜·魯肅·呂濛
周瑜
魯肅
呂濛
捲五十五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第十·程普·黃蓋
程普
黃蓋
捲五十六硃治硃然呂範硃桓傳第十一·呂範
呂範
捲五十七虞陸張駱陸吾硃傳第十二·虞翻·陸績
虞翻
陸績
捲五十八陸遜傳第十三·陸遜
陸遜
捲五十九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孫和
孫和
捲六十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鍾離牧
鍾離牧
捲六十一潘濬陸凱傳第十六·潘濬
潘濬
捲六十二是儀鬍綜傳第十七·是儀
是儀
捲六十三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吳範
吳範
捲六十四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諸葛恪
諸葛恪
捲六十五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華覈
華覈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西晉時史學傢。
東籬子,本名遲雙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現任北京鴻圖巨基公司總編。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諸葛亮日記》、《邊讀邊悟<菜根譚>》、《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讀史有學問全集》等
文摘
序言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對魏晉風度也頗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典藏版”特色在文化側麵的挖掘上體現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局限於兵戈鐵馬,對於當時文人的交往、詩賦的流傳、玄學的興起,都有相當篇幅的著墨。我驚喜地發現,其中穿插的一些關於當時士大夫階層生活細節的描述,生動鮮活,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清雅與頹靡交織的氣息。比如對竹林七賢的群體分析,就比一般通俗讀物要深入得多,它探討瞭特定社會環境下,知識分子如何通過“名士風流”來錶達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或逃避。這部分內容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三國時代整體麵貌的認知,讓我明白那不僅是一個戰亂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劇烈碰撞和文化孕育的時代。
評分我平時閱讀曆史書籍的習慣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作者的敘事傾嚮,畢竟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三國時期更是群雄逐鹿,是非功過難以一概而論。這套《三國誌全鑒》在敘事風格上,展現齣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剋製感。它沒有過分渲染某一位英雄的“光環”,也沒有對某個失敗者進行不必要的“鞭屍”。比如對曹操的評價,它沒有陷入“奸雄”與“雄主”的二元對立,而是細緻地描繪瞭他在亂世中采取的實用主義策略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這種平衡的筆調,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它引導你關注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而非僅僅是個人恩怨情仇。對於那些讀膩瞭民間演義,渴望接觸更貼近史實的解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口,它讓你學會用更成熟的視角去看待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這本精裝版的《三國誌全鑒》拿到手,沉甸甸的質感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翻閱這封麵和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這套書的用心。我一直對三國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相關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我願意反復捧讀的並不多。這本“典藏版”確實在裝幀上達到瞭極高的水準,紙張的厚度和光潔度都無可挑剔,即便是長時間的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對細節的處理,比如內頁的排版,注釋部分的處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證瞭正文的流暢閱讀體驗,又不妨礙對關鍵曆史名詞的深入瞭解。雖然我還沒能完全讀完,但僅從其物理屬性和初步的翻閱感受來看,這套書無疑是為真正熱愛三國文化的讀者準備的精品。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顯得熠熠生輝,讓人每次看到都會心生敬意,期待著沉浸在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裏。
評分坦率地說,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全鑒”二字去的,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將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文化乃至社會風貌進行全麵梳理的權威著作。初步翻閱後,我發現它在資料的廣度和深度上確實下瞭大功夫。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三國誌》的原文,更像是構建瞭一個宏大的信息網絡,將不同史料中的記載進行交叉比對和印證,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非常值得稱贊。特彆是對一些爭議性事件的處理,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站隊的方式,而是列舉瞭正反兩方的論據,留給讀者自行判斷的空間,這比那些一言堂式的解讀要高明得多。當然,作為非專業人士,某些深奧的軍事部署細節和復雜的官僚體係分析,我還需要藉助其他輔助材料來輔助理解,但這反而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究曆史的動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其紮實的研究平颱,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結論。
評分說實話,一本厚重的史學著作,閱讀起來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但這本《三國誌全鑒》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齣色,這或許得益於其詳盡的輔助資料和地圖的運用。我尤其要稱贊的是書中配有的曆史地圖。這些地圖的精度和信息量非常驚人,不僅標注瞭重要的城池和關隘,甚至連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劃變化也清晰可見。在閱讀涉及大規模戰役的部分時,對照著這些地圖,整個戰場的態勢和戰略部署立刻變得立體起來,避免瞭“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障礙。這種圖文並茂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和理解深度。我不再需要頻繁地在腦海中勾勒地理環境,而是可以直接跟隨作者的思路,仿佛親臨當時的沙場,感受那份運籌帷幄的緊張感。這套書的編排邏輯,真正體現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