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6”选录了周敦颐的《周子通书》,张载的《张载集》,程颢、程颐的《二程集》和胡宏的《知言》。《周子通书》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张载集》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是研究张载儒学思想全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二程集》是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此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期待是能从中挖掘出李敖对于“士大夫精神”与传统儒学之间张力的独特解读。毕竟,李敖自己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士”的代表。然而,全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对文本本身的考证和对理学家们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的作为的评判,而非对他们哲学体系内在逻辑的现代化重构。读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时,我期待李敖能给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解读,但呈现的却是一些相对保守的学术性评议,缺乏我所熟悉的“李敖式”的颠覆性批判。这种“收敛”的风格,让我感到一丝意外和不满足。或许,将这些严肃的哲学经典与李敖的批判精神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本书似乎在努力保持一种学术的审慎性,反而牺牲了李敖作品应有的那种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读完一章,我往往需要合上书本,花很长时间在脑中梳理刚刚读到的,到底是什么核心思想,而不是像读他的杂文那样,读完后便能立刻形成清晰的观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透着一股子强烈的“复古”风,可能这是为了契合其内容的古典性,但对于我来说,这种粗粝的纸张触感和略显沉闷的封面设计,实在提不起太多阅读的兴趣。我本以为“精编”二字意味着的是一种高度提炼、易于消化的版本,毕竟李敖的文风是有名的“杀伐决断”,应该能把这些理学家的核心思想用他特有的犀利语言点出来。结果呢?我看到的是大量我根本无法有效吸收的古代哲学文本,而李敖本人的声音,时隐时现,缺乏一个稳定、持续的引导。这让我感觉像是在一个布满蜘蛛网的古董店里淘宝,虽然知道里面可能有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清理和辨识的过程太过耗费心神。特别是涉及到二程(程颢、程颐)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辩论时,上下文的跳跃性太大,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铺垫,读者很容易就陷入概念的泥沼里无法自拔。这本书更像是给那些已经熟读过宋明理学基础、只是想看看李敖高屋建瓴的评价的学者准备的,对于像我这样,想通过李敖的视角来“破冰”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实在太高了。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精编”二字也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它更像是一份针对特定研究者的“精选与注释”,而非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宋明理学的优秀译注本,它们在语言的现代化处理上做得更为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阅读门槛。这部作品的价值,或许在于其学术史的意义——它记录了李敖处理这些“正统”思想遗产的方式。但作为普通读者,我更看重的是获取知识的效率和阅读的流畅度。这本书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耐心和一定的哲学基础,否则,大量的术语和引经据典,会像一层厚厚的屏障,阻碍人们真正触及到周子、张载、二程思想的核心光芒。我最终决定把它放在书架的“待攻克”区域,等待一个更专注、更有学术准备的时候再去挑战,而不是在日常的闲暇时光中轻易触碰。
评分我花了周末的整整两天时间试图攻克其中的一部分,但最终的收获感,与付出的时间成本不成正比。让我感到挫败的是,这本书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现代读者的认知习惯。它不是一本流畅的散文集,也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份带有很多个人注解的珍贵手稿的影印本。周子(周敦颐)的文字相对简洁,但其背后的形而上学意蕴,需要极强的哲学功底才能领会。李敖的批注虽然辛辣,却常常是针对某一句话的局部批判,而非对整体思想体系的梳理。这种碎片化的解读方式,反而打断了我试图建立起一个完整理学框架的努力。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李敖能够像一个导游一样,带着我走过这些理学家的思想迷宫,而不是扔给我一堆地图碎片,让我自己去拼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沉浸式”的,但这种沉浸是带着负担和阻力的,而不是令人愉悦的探索。
评分这部书架上赫然立着的《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着实让我有些犯难,倒不是因为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它散发出的那种浓厚的、近乎于“老学究”的气质,让我这个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感到一丝压力。我承认,初衷是想从李敖这位“文化斗士”的精选辑中,窥见他对于宋明理学大家们的独特见解,毕竟李敖的文字向来犀利、不留情面。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厚厚的篇章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大量晦涩难懂的古籍原文,中间夹杂着李敖那些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批注,两者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我努力想去理解周敦颐“太极图说”背后的哲学意涵,试图跟上张载“横渠语录”的思辨脉络,可事实是,我常常在朱熹的注疏和李敖的解读之间迷失方向。这本书的排版也显得有些拥挤,字体偏小,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眼睛实在是一种负担。我不得不承认,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论述更为清晰、结构更符合当代阅读习惯的学术普及读物,而不是这种直接将原始文本和批判性解读“原封不动”呈现的精编本。它更像是一份给专业研究者准备的案头参考书,而非一本可以让人轻松走进宋明理学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