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全3册)
定价:148.00元
作者:(明)杨慎,王大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101063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2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嘉靖三年《一五二四》,以上疏议大礼,两被廷杖,毙而苏,旋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从此僻居边疆三十五年。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卒于戍所,已七十二矣。升庵既得罪时君,自知不为当世所容,虽处遐荒,独肆志于学,著作之富,为一代冠。身后誉之者固多,毁之者亦复不少,要其绪言余论,足以倾动当时而影响于后世。今校理《升庵诗话》,因揭橥数端,桷略论之,以弁于首焉。
《升庵诗话新笺证(套装上中下册)》以《升庵外集》十二卷为主,以《函海》本《升庵诗话》及有关《诗话》各本参校,今斟酌去取,共得五九十六条。新笺本在作者父亲王仲镛教授原有笺证之基础上重加新笺,首先着重于搜求升庵之所引据,于原笺所未及或已笺而未尽者,皆尽力穷探其本源,注明其出处。进而考核其异同,查检其疏误。其或记忆失误,或考论偶疏,或乃有意改窜,或乃强为牵合,皆酌加分辨,略为说明。凡有众议纷纭,而与升庵之说可互为参详者,则略举其要,并稍疏己意,以明是。或有奥辞僻典,不注不足以明升庵之意者,亦稍加注明,以利读者。另将诗话之外书中辑出诗话资料,共得三九条。及各书序跋、年谱、志传、逸事等,并附书末。
目录
前言
凡例
升庵诗话新笺证上册
升庵诗话新笺证卷一
古诗二言至十二日
四言诗
雉噫
白渠歌
探情以华
鸿篆
七经诗集句之始
四言诗自然句
上巳诗
雪赞书纨扇
孙思邈诗
袁崧山川记
南裔志
六言诗始
荔枝六言
咄喑歌
麦含金
狄香
古歌铜雀词
曹孟德乐府
曹子建遣诗
甄后塘上行
升庵诗话新笺证卷二
横浦论诗
王粲用刘歆赋语
刘文房诗
连绵字
陆士衡诗
赵李
湖阴曲题误
寄梅事
苻坚诗
傅玄杂诗
粘天
慧远诗
帛道猷诗
古诗用古韵
凝笳叠鼓
谢灵运逸诗
牵线
串
谢灵运逸句
晚见朝日
颜谢诗评
陶渊明九月九日
东坡评陶诗
驱雁
后山诗话
平楚
谢诗
古今乐绿
挂胡床
夏侯湛补亡诗
石城乐
估客乐
魏收挟瑟歌
魏收赠裴伯茂诗
王融诗
长河既已萦
梁武白纡辞
瑟居
梁简文咏枫叶诗
梁简文和萧侍中子显春别
滩滪
梁简文帝咏萤诗
韦应物萤火诗
梁元帝阳云馆柳诗
攀兀帝登花亭怀荆楚
落星远戍
萧子显春别
萧纪巫峡诗
升庵诗话新笺证卷三
……
升庵诗话新笺证中册
升庵诗话新笺证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厚实的纸张触感和细腻的印刷质量就给我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封面设计很典雅,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那种沉稳的色调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特别是那种微微泛黄的书页边缘处理,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庄重感。三册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可以看出,出版方在书籍的物理形态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对于严肃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尊重和享受。装帧的精美程度,足以让它成为书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不仅仅是一套普通的工具书。
评分这部文集给我的感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复述或观点堆砌,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交流。作者们在解读诗话时,没有将古人的观点“抽离”到现代语境中去进行生硬评判,而是努力还原其产生的时代氛围和作者心境。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些文人墨客在特定历史节点下的心绪起伏和创作动机。这种深入文本肌理的解读,使得原本干巴巴的理论分析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更具同理心和历史纵深感的视角去审视古典文学遗产,这对于培养一个研究者的“史识”至关重要。
评分阅读的体验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的梳理和注释的详尽程度。这部作品在考证和笺注方面所展现出的严谨性,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诗话原文,作者团队的考证工作简直是化繁为简,层层剥开迷雾,让人茅塞顿开。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具体典故、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的解释,都引用了大量的旁证和侧证,清晰地勾勒出了历史的脉络。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不同版本差异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没有轻易下定论,而是将不同观点并置,供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学术的诚实度让人非常信服。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探究古典文学精髓的研究者来说,这样的注释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惊喜地发现,这部作品在“新”的方面也做了很多当代性的工作。它继承了传统笺注的精粹,但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学术的视野和方法论。例如,对于一些牵涉到版本流传和文本异文的讨论,它明显采用了更精细化的文献学手段进行辨析,这在以往的一些古典注释书中是相对少见的。而且,在引用和参考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使得整部书在扎根于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研究前沿性。这表明编纂者并非只是做简单的整理工作,而是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使得这套书具有了长久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套三册的丛书,其结构上的完整性和逻辑上的递进性处理得非常高明。它并非是简单地将内容平铺直叙,而是似乎在编排上遵循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回归整体审视的思路。第一册可能侧重于对基础概念的梳理和主要文本的框架搭建,第二册则深入到具体的诗话细节和旁征博引,而第三册则似乎承担了总结升华和跨文本对比的重任。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非常有利于读者系统性地吸收知识,也方便研究者在需要时快速定位到特定的研究层面。对于需要进行大量引用的学术工作而言,这种清晰的结构划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