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出发吧,去上学!:一年级趣事多
定价:15.00元
作者:(韩)金福姬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342946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福姬编*、孙燕杰编译、朴然静绘画的《出发吧去上学》是一套从韩国引进的**儿童入学准备读物。丛书共12册,分12个主题,以趣味故事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为孩子展示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到中国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了不少本土化的改造,同时又*大限度地保留了韩国原书的风貌和特色。这套丛书已经帮助无数韩国准小学生顺利地度过了入学前的“迷茫期”,为爸爸妈妈们缓解了忧虑,解决了难题。希望它也能对即将入学的中国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能有所帮助。 《一年级趣事多》为其中一册。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篇章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长篇大论,而是由一系列看似零散却又暗含主线的“碎片化”小故事构成的集合体。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它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哪怕只有十几分钟的空档,也能完整地读完一个小故事,带给孩子即时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松散的结构反而让主题的展现更加灵活自如。每一个小故事似乎都在探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一年级新生至关重要的小主题——关于友谊的试探、面对新环境的恐惧与适应、对规则的初次理解等等。它们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角色的行动和对话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让孩子在笑声和困惑中,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小学生活”的预演和心理建设。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直接的道德说教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方式,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育口吻”,而是像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在耳边娓娓道来,充满了孩童特有的那种天真烂漫和不加修饰的真实感。语言组织上,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节奏感拿捏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词汇,即便是刚接触拼音不久的孩子,也能在家长稍微引导下,很快抓住故事的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对日常小事的放大和解读,比如对一道突如其来的数学题感到手足无措时的内心挣扎,或者和小伙伴因为一支铅笔而产生的“世纪之争”,都被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那个主角。这种真切的代入感,是很多刻意煽情的儿童文学作品所达不到的。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发现一些自己童年时遗忘的片段,那种共鸣感,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布局,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童年那些充满阳光和欢笑的日子。我记得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摩挲着封面的纹理,就忍不住嘴角上扬。它没有那种故作深沉的严肃感,反而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轻快愉悦的氛围。装帧质量也相当扎实,即便是经常被孩子翻来覆去地阅读,书页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迹象,这对于经常和“破坏王”打交道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内页的纸张选用了柔和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一点都不会感到疲劳,这在现在的很多童书中是非常难得的细节考量。而且,插画的风格也特别讨喜,那种手绘的质感,线条圆润又不失活泼,每一个角色的表情都超级到位,仿佛每一个故事场景都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那些画中人物的衣角。整体来看,光是作为一本“陈列品”,它都足以增添家里的书架几分灵气。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用来打发时间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充满了对童年最真挚的敬意和赞美。
评分这本书的幽默感处理得非常高级,它不是那种低幼的、需要夸张肢体动作来烘托的笑料,而是根植于生活情境中的那种会心一笑。很多情节的转折点,都充满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趣味性。比如,当小主人公试图用一种自认为非常“聪明”的方式去解决一个简单问题时,最终却闹出了一个小小的“乌龙”,那种笨拙的可爱劲儿,简直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更难得的是,这种幽默感始终保持着一种善意和温暖的底色,即使是写到角色之间的摩擦和误解,最终也总能导向一个积极的和解与理解,没有丝毫的刻薄或讽刺。这种高质量的幽默,不仅能让孩子爱不释手,也让陪读的家长在哈哈大笑之余,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纯粹快乐,真正实现亲子阅读的共同愉悦。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年级新生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了成长过程中那些“里程碑式”的情感体验。它没有回避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时可能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反而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呈现。比如,对于“害怕上学”这种普遍情绪,书中的处理方式极其细腻,它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要害怕”,而是通过一系列冒险或尝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校里那些隐藏的乐趣和支持系统,从而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和探索欲。这种引导孩子自我赋权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是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读完之后,我感觉孩子不仅仅是了解了上学需要带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对即将到来的“新身份”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期待和拥抱变化的能力,这比任何技能传授都更为宝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