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9787512645790 团结出版社

传习录 9787512645790 团结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阳明 著
图书标签:
  • 武术
  • 拳法
  • 传统武术
  • 武学
  • 技击
  • 养生
  • 中华文化
  • 历史
  • 文化
  • 武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45790
商品编码:2998804916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传习录

定价:28.00元

作者:王阳明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2645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内容提要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作者介绍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文摘



序言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这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宇宙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的思想、文化、政治、军事、艺术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余言,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其核心思想在于“道”和“德”。“道”是《道德经》的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核心概念,它被描述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是超越一切具体事物的普遍性原则。道是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的,是虚无却又充盈的,它无为而无不为,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实在。 “德”则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和显现。如果说“道”是本体,那么“德”就是作用;如果说“道”是规律,那么“德”就是遵循规律的表现。因此,顺应“道”而行,就是“德”。《道德经》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揭示了事物由近及远、由显而隐的本源关系,也指明了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道的规律来行事。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它提出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一系列辩证范畴,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例如,“有”和“无”是相对的,但又是相互转化的,“无”可以生“有”,正如虚无的空间孕育了万物。这种辩证思维贯穿全书,使得《道德经》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普遍的适用性。 在认识论上,《道德经》强调“知常曰明”,即了解恒常的规律是明智的表现。它提倡“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指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去除不必要的欲望和杂念,回归内心的宁静与本真。“不以人的好恶来扰乱,独好之,而民不争。”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好恶的更高层次的认知。 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道德经》倡导“柔弱”和“不争”。它认为,坚强的外表往往是脆弱的根源,而柔弱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正如水一样,至柔却能穿石。“不争”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即不与人争夺名利,不主动挑起冲突,以退为进,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道德经》对政治的看法也颇具特色。它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应尽量减少干预,让人民自然而然地发展。过度的管制和人为的干涉反而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比喻说明了治理国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度折腾。它反对奢靡享乐,提倡朴素的生活方式,认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道德经》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意象丰富,富有诗意和哲理。字字珠玑,句句包含深意,需要反复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开篇就点明了“道”的不可言说性和超越性。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生命指南。它教导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其“道法自然”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引导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道德经》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国界。自古以来,其思想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东方智慧的重要代表,深刻影响了许多西方哲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从《道德经》中汲取灵感,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总而言之,《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超越时空的洞察力,以及对人、自然、宇宙的深刻理解,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所阐述的“道”与“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生命、处世为人的人生智慧,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力量的结合体。它不像某些快餐读物那样读完后只留下短暂的兴奋,而是会在你的精神世界中留下深刻的刻痕,这些刻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清晰和坚固。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少地去抱怨环境的不公,转而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力”,如何让自己的判断更加清明。书中那些关于“格物”的论述,我理解为对当下所做之事物的全然投入与理解,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工作和兴趣爱好的专注度。它成功地将一种古老的智慧,包装成了一种极具现代意义的生存哲学,教人如何不被世界的喧嚣所吞噬,如何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觉察。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强大的内在支撑系统,让人能够从容地面对世事的起起落落。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编排也十分得体,看得出出版社在整理和注释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注释清晰而不冗余,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适当地做了现代化的解读,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尤其赞赏那些关键概念的对比和辨析,它们帮助我避免了许多望文生义的误解。对于一个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苦于没有好入门引路的读者来说,这本《传习录》无疑是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问,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心性的磨砺。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套精密的内功心法,虽然不能立刻飞檐走壁,但至少知道了如何站稳马步,如何蓄养内在的气力。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才是阅读一本好书最令人欣慰的成果。

评分

这本《传习录》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它那种深入骨髓的对人性的洞察力,读起来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当时正是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个两难的抉择时,书中的寥寥数语,仿佛瞬间点亮了我的困惑,让我茅塞顿开。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化为可以触摸、可以实践的日常准则。这本书的文字,初看之下或许有些许古奥,但只要耐下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却字字珠玑,引你走向自我完善的道路。我常常在想,王阳明老先生在那个时代,是如何能将这些超越时空的智慧凝练成册,留给我们后人作为精神的灯塔。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就像面对一口深井,每次探寻,总能汲取到不同的清泉。这本书的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衡量,它给予我的,是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评分

翻开这书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沉稳而有力的气息,完全不是那种浮躁的、追求速成的“心灵鸡汤”能比拟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心学思想时,那种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它不是一股脑地灌输给你结论,而是引导你去经历思考的完整过程,让你最终自己得出那个“原来如此”的结论。这中间的“引”和“导”,才是这本书最精妙之处。我个人感觉,这本书对于现代人处理情绪和应对外部压力,有着极其强大的支撑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极快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裹挟,迷失了自己内心的定盘星。《传习录》就像一块定海神针,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力量源自内心那个未受污染的“良知”。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开阔和从容,不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更注重事物内在的联系和本质。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接触《传习录》时,我有些许畏难情绪,毕竟古代典籍总会带着一定的阅读门槛。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来展开论述,让那些艰深的义理仿佛就在眼前生动地演示出来。我记得有一段描述“致良知”的片段,作者的语气极其真诚恳切,仿佛不是在对历史上的某个听众说话,而是在对我这个千年后的读者谆谆教诲。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非常罕见。它不仅是哲学著作,更像是生活指南,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实践那些崇高的理想。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琐事中去印证书中的观点,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坦荡,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坚持,无不一一对应上书中的教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修身”这件事,从虚无缥缈的概念,彻底拉回到了脚踏实地的实践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