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昆侖秘史前傳:巴彆塔尖
定價:32.00元
作者:曹誰
齣版社:貴州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2210993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公元1402年,建文帝硃允炆被永樂皇帝硃棣的大軍擊敗以後神秘消失,他是逃亡到南洋,還是到西域求救?公元1399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的公主伊莎貝拉悄然離開皇宮,她是到西方求援,還是跟東方聯絡?建文帝硃允炆和伊莎貝拉公主是否在敦煌相遇?昆侖秘洞中遺留的建文通寶銅錢和曼努埃爾金幣是不是他們留下的?幫助賽依德汗建立葉爾羌汗國的桃花石王子為什麼神秘離去?傳說在昆侖山的源頭帕米爾深處有一個神秘的巴彆國,傷心欲絕的人都會在來世生活在那裏,裏麵到底是什麼樣子?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曹誰,詩人、作傢、批評傢。字亞歐,號巴彆塔主,原名曹宏波,被中國媒體網盟評為“2010中國十佳年度青年詩人”。作品有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冷抒情——亞歐大陸牧歌》《亞歐大陸地史詩》、散文集《巴彆塔尖手記》、遊記《大昆侖行走:西藏新疆遊曆記》、長篇小說《巴彆塔尖》《昆侖秘史1:時間地軸》《昆侖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引人入勝,那種古老文明與神秘力量交織的質感,一下子就把我拉進瞭那個宏大的敘事背景之中。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覺到作者在構建世界觀上的巨大投入。他沒有急於展現那些驚天動地的事件,而是用一種近乎考古學的嚴謹和詩意的筆觸,慢慢鋪陳齣那個時代的氣息。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細節的刻畫,無論是祭司袍服上的紋樣,還是高聳入雲的建築材料的選取,都透露齣一種深思熟慮的痕跡。這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部被塵封的曆史殘篇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拼湊起來的過程。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去迴味那些描述,想象著那個世界的真實樣貌。那種宏大敘事下的細膩情感處理,讓角色的命運感顯得格外沉重而真實,仿佛他們每一步的抉擇都承載著整個文明興衰的重量。我已經很久沒有讀到如此有“厚度”的作品瞭,每一次翻頁都像是進行一次探險,充滿瞭對未知文明的敬畏與好奇。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人性在巨大變革麵前的脆弱與堅韌”這一主題的深刻挖掘。故事中的人物,即便身處權力或神秘力量的中心,也無法完全擺脫自身的局限和情感的牽絆。作者沒有將角色簡單地劃分為善惡兩極,而是描繪瞭一幅復雜的人性光譜。那些看似光芒萬丈的領袖,私下裏卻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與自我懷疑;而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小人物,卻在不經意間展現齣足以撼動既有秩序的勇氣。這種對人性的立體刻畫,使得整個故事的張力持續在綫。每一次對話都充滿瞭潛颱詞,每一次看似平靜的場景下,都暗流湧動著關於信仰、背叛與救贖的哲學思辨。這種文學層次感,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一個故事,更是在參與一場關於人類本質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堪稱華麗,但絕非空洞的辭藻堆砌,而是一種服務於構建宏大氛圍的必要工具。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古典的韻律感,遣詞造句間流淌著一種對曆史的敬意和對逝去輝煌的追憶。即便是描述日常的場景,也仿佛被濛上瞭一層金色的光暈,充滿瞭史詩感。我發現自己不止一次地被某幾句措辭精妙的句子所打動,它們如同散落在廣袤沙漠中的綠洲,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種對語言質感的極緻追求,使得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仿佛是在聆聽一位技藝精湛的說書人,用他最完美的聲調,講述著一個關於起始與終結的古老傳說。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奇幻/曆史小說領域中,在文學性和故事性上都達到瞭頂尖水準的一部力作。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如同高明的音樂指揮傢在控製著樂章的強弱和速度。開篇的鋪陳是緩慢而富有儀式感的,像是在為一場盛大的史詩奠定基調,每一個場景的切換都恰到好處地積纍著讀者的期待值。而一旦進入到核心衝突階段,敘事的張力瞬間爆發,信息量陡增,但又絕不讓人感到混亂。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多重視角和穿插的古代文獻片段,使得信息的碎片化反而增強瞭整體的神秘感和真實性,讀者需要主動參與到信息的整閤過程中。這種“主動閱讀”的體驗,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滿足感。我很少能在一部長篇小說中體驗到如此流暢且富有層次感的閱讀體驗,仿佛自己正行走在一條不斷嚮上延伸的螺鏇樓梯上,每一步都清晰可見,但終點卻永遠籠罩在迷霧之中。
評分與其他同類型作品相比,這本書在文化符號和象徵意義的運用上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它所構建的那個古代世界,並非簡單的對現有神話體係的挪用,而是建立瞭一套自洽且充滿原創性的宇宙觀和底層邏輯。那些看似玄奧的符號、儀式和預言,並非是故作高深,它們都與角色的命運和情節的推進緊密相連,形成瞭強大的內在呼應。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知識與禁忌”關係的方式,知識的獲取往往伴隨著沉重的代價,而對更高真理的探求,最終導嚮的可能是對自我身份的徹底顛覆。這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對探求者命運的悲憫,貫穿始終,使得整本書在情節的刺激之餘,更擁有瞭形而上的探討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