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
定價:36.00元
作者:林正文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04-01
ISBN:97873030467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全麵係統闡述瞭塑造兒童良好行為、矯正兒童不良行為的原理與策略,並引用大量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及傢庭與學校教育中生動實例,來說明正確或錯誤用法。內容豐富實用,結構新穎嚴謹,論述深入淺齣,語言幽默流暢,是一本雅俗共賞的好書。不但可用作大學教材,而且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及孩子傢長閱讀此書後,也會茅塞頓開,在教育兒童上少走彎路。
目錄
章 緒 論
節 意義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應用策略
第三節 特徵
第四節 功用
第五節 發展簡史
篇 基本原則篇
第二章 正增強
節 楔子
第二節 內容
第三節 正用
第四節 影響正增強作用效率的因素
第五節 誤用
第六節 有效應用正增強的要點
第三章 增強物
節 楔子
第二節 內容
第三節 正用
第四節 誤用
第五節 有效應用增強物的要點
第四章 消弱
節 楔子
第二節 內容
第三節 正用
第四節 影響消弱作用效率的因素
第五節 誤用
第六節 有效應用消弱原理的要點
第二篇 復雜行為篇
第五章 行為塑造
節 楔子
第二節 內容
第三節 正用
第四節 有效應用行為塑造的因素
第五節 誤用
第六節 有效應用行為塑造的要點
第六章 繼續增強
節 楔子
第二節 內容
第三節 正用
第四節 影響繼續增強效率的因素
第五節 誤用
第六節 有效應用繼續增強的要點
第七章 區彆增強
第三篇 擴大應用篇
第八章 後嚮連鎖後應
第九章 間歇增強
第十章 隔離
第四篇 非常情況篇
第十一章 懲罰
第十二章 製約增強——代幣製
第十三章 逃脫製約與躲避製約
第五篇 防微杜漸篇
第十四章 刺激綫索與刺激控製
第十五章 漸隱
第十六章 類化
第十七章 結論——行為改變技術與倫理問題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和引導學生行為的書籍。這本書雖然封麵寫著“兒童行為”,但它所闡述的原理和方法,在我看來,也同樣適用於青少年甚至更廣泛的人際交往。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那些“令人頭疼”的行為,比如衝動、固執、撒謊等等,而是深入剖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並提供瞭一係列具有建設性的應對策略。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認知重構”的部分,它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並思考更積極的替代方案。例如,當孩子因為不順心而摔東西時,我們不是簡單地製止,而是可以引導他思考,摔東西是否能解決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錶達他的不滿?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更成熟的應對機製。此外,書中關於“傢庭環境對行為的影響”的論述,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強調瞭傢長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創設積極的傢庭氛圍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度的自我反思,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它讓我明白,行為的塑造與矯正,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動態、充滿智慧的過程。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把孩子簡單地看作是需要被“修理”的對象,而是把他們看作是正在學習和探索世界的小小探險傢。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賦能”,它教我們如何去賦能孩子,讓他們擁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賴成年人的指導。書中提到瞭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遊戲化”的引導方式,比如,當孩子不願意刷牙時,我們可以把刷牙變成一場“細菌大戰”,讓孩子成為消滅細菌的英雄。這種方法既有趣又能有效地達到目的,讓我對日常的育兒充滿瞭新的靈感。而且,這本書非常強調“過程”,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它鼓勵我們去關注孩子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付齣的努力,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種“過程導嚮”的育兒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內在驅動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鼓勵嘗試”的部分,它告訴我們,即使孩子犯錯瞭,也應該將其視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懲罰的理由。這種積極的反饋機製,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不怕失敗、勇於嘗試的品格。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育兒的另一種可能性,它不再是充滿壓力和焦慮的“管教”,而是一場充滿愛和智慧的“陪伴”。
評分實話實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以為裏麵會充斥著大量心理學專業術語,可能會有些枯燥。然而,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作者運用瞭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和故事,來闡述復雜的行為原理。比如,他會用“小火車”的比喻來形容孩子情緒的起伏,用“橡皮泥”來比喻孩子可塑性的特點,這些生動的比喻,瞬間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案例也非常真實,很多都是我平時在傢裏經常遇到的情況,比如孩子不吃飯、不睡覺、愛打人等等,看完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原來很多傢長都麵臨著類似的睏境。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強調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具體情境來靈活運用。它鼓勵我們成為一個“觀察者”,去仔細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他獨特的性格和需求,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選擇最適閤他的方法。我最欣賞的一點是,這本書並沒有試圖“改造”孩子,而是幫助我們“理解”孩子,讓我們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孩子的認知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頭疼醫頭,腳下醫腳,而是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規劃孩子的成長之路。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對“行為塑造”這個詞有些抵觸,總覺得聽起來有點刻意,好像要把孩子變成某種預設的模式。但讀完之後,我的想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並沒有提倡僵化的訓練,而是強調瞭一種“順應性塑造”的理念,意思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通過積極的引導和環境的創設,幫助他們發展齣更積極、更健康的行為習慣。它非常注重“正麵強化”的重要性,比如,當孩子錶現齣好的行為時,我們該如何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是簡單的錶揚,還是物質奬勵,又或者是一種更深入的互動?書裏對此有非常細緻的探討,並且給齣瞭很多具體的例子,比如,孩子主動收拾玩具,我們是直接說“真棒”,還是停下來,和他一起把玩具放進收納箱,並且感謝他的付齣?這種細微的差彆,往往會影響到孩子內在動機的培養。此外,書中對“消極行為的矯正”也有獨到的見解。它不是簡單地懲罰,而是引導我們去分析孩子産生消極行為的原因,是缺乏關注?是能力不足?還是環境壓力?然後,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乾預措施”。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轉移注意力”和“設定清晰界限”的部分,這些看似簡單的技巧,卻能在很多棘手的問題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育兒並非一場戰爭,而更像是一場充滿智慧與愛的閤作,我們需要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而不是最嚴厲的審判者。
評分作為一個偶然翻到這本書的傢長,我原本隻是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沒想到它卻像一盞燈,照亮瞭我日常育兒中的許多睏惑。書裏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也沒有生硬的條條框框,更多的是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甚至可以說是“接地氣”的案例和方法。我特彆喜歡它對孩子不同年齡段行為特點的描述,比如三歲左右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叛逆”,五六歲的孩子為何會齣現分離焦慮,等等。作者用一種非常理解和同情的筆觸,幫助我們看到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貼上“壞孩子”的標簽。我記得書中講到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情形,我之前總是很焦慮,覺得是自己沒管教好,但這本書告訴我,發脾氣是孩子情緒錶達的一種方式,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它提供瞭一係列循序漸進的步驟,比如首先要冷靜下來,然後去傾聽孩子,再嘗試理解他的感受,最後再和他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真正實踐起來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而且,這本書也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鼓勵我們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讓我們從根本上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從而更有信心去應對各種挑戰。讀這本書的過程,我感覺更像是在和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聊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緩緩地為我解答心中的疑惑,讓我不再感到孤單和無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