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校教育
定价:20.00元
售价:12.0元,便宜8.0元,折扣60
作者:(英) 夏洛特·梅森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80234876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英国教育家,“家庭学校”(Homeschool)创始人,“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一直在为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而勤奋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勤奋笔耕,*终形成了此套《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其核心观点,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接触中。在这套书中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令他们兴奋的教育。在各国教育家的努力下,她的这套丛书又回到了人间,成为人们教育孩子的指南,并在美国和欧洲兴趣一股“梅森家庭教育运动”。
这些作品对父母、教师、学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我们需要再度思考生命、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被生命的养料而不是锯屑所滋养。夏洛特梅森,亲爱的导师,欢迎你回来,我们的孩子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你。
——苏珊马克琳(世界教育家)
内容提要
100多年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创立了所“儿童之家”;在英国,另一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创建了“教育之家”,探索真正的人的教育。梅森是西方“家庭教育运动”发起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在当时只有富人家庭孩子才能享受在家接受教育的背景下,梅森提出了“面向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她终身从事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写作了一系列教育经典,让她杰出的教育智慧流传于世。
这套书与其他儿童教育书相比,可以说是一株奇葩,因为它的题材广泛,研究翔实。梅森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儿童、父母和教师等人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场所。读她的书,我们能够发现自我,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
梅森在本书中指出,在家庭内外,教育的前景模糊不清,为了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天性,所有儿童都有权接受人文教育,它基于文学和艺术。科学应作为教育的主要学科,现代语言、数学等学科必须改革,自然和手工须用于训练学生的手眼能力,儿童必须学英语,了解历史。另一方面,教育必须更加技术化和实用化。她在本书中提出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案。
目录
作者介绍
夏洛特·梅森(1842-1923)英国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她毕生奉献于儿童教育事业之中,倡导“面向所有儿童的自由教育”理念。她写作的“夏洛特·梅森教育经典”一直成为西方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
梅森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的班戈尔,儿童时代基本是在家庭接受教育。当她16岁,母亲离世,次年父亲病故。梅森开始就读于一所教师培训学校,获得一级证书。此后来到英格兰沃辛市戴维逊学校教书。从事教学期间,她一直探索其“面向所有孩子的自由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她提出这种“自由”教育理念是何等可贵!
1880-1892年,梅森开始为学生们编写系列地理教材,受到学校的欢迎。她应邀请到英格兰南部奇切斯特市的一所教师培训学院进行演讲,并在那儿呆了五年多时间。这些年她不断演讲,倡导其自由教育理念,这些演讲,促成了《家庭教育》一书的诞生。她同时创办了一本期刊《父母评论》,与父母教育联盟的成员保持联络。
1891年,梅森来到安布尔赛德,创立了“教育之家”,专门培训女教师及其他儿童工作者。父母联盟推广至全英国,并成立了父母联盟学校。更多的家长得以充分理解和运用的梅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她不断总结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写作了更多教育图书,如《父母与孩子》、《学校教育》、
《我们自己》、《性格的培养》、《通往自由教育的哲学》等,成为家长们必读的教育经典。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叫《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虽然我还没有读过它,但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应该是在探讨当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可能涉及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生发展、教师培训,甚至教育体制的改革等方面。 我一直对教育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不能再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教育的本质”这个话题。教育究竟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启发。 另外,我个人比较关注教师的角色和发展。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师,如何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如何让他们在教育岗位上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毕竟,只有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教师,才能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总而言之,虽然我还没有翻开这本书,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它所带来的思想火花。它就像一扇窗户,我相信能够让我看到更多关于学校教育的可能性,并为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评分《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这本书,光是那个ISBN码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我平常也不是那种特别爱啃大部头的人,但“学校教育”这四个字,总能勾起我一股莫名的关注。毕竟,谁没上过学呢?谁又没对自己的学生时代有过这样那样的回忆和感悟? 我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这本书的轮廓了。它会不会像一本百科全书,把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都一一剖析?比如,它会深入探讨应试教育的利弊吗?或者,它会为素质教育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我猜,书中很可能会涉及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关于“家校合作”的部分。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有时候,家长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沟通的壁垒。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家长和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那简直是太有价值了。 而且,我想这本书应该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很有可能会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甚至是国内外不同教育模式的比较。我想看看,那些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育家,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是相当高的。我希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学校教育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成长、关于学习、关于未来的议题。虽然我还没有亲自翻阅,但仅仅是“学校教育”这几个字,就足以激发我无限的遐想。 我想,这本书很可能会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当前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它可能会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毕竟,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水平。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终身学习”的观点。在知识更新迭代飞快的今天,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如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本书会提供怎样的理念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此外,我也很好奇,书中对于“数字时代下的教育”会有怎样的论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线上教育、混合式学习等模式的兴起,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这本书会如何探讨这些新趋势,以及它们对学校教育的深远影响? 或许,这本书还会深入分析一些教育改革的案例,从中提炼出可推广的经验,或者揭示出一些潜在的风险。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的“前沿思想”,并为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总而言之,我期待《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能给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对学校教育这个话题,有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它一定是在探讨教育领域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我虽然不是教育界的专业人士,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对教育的关注是毋庸置疑的。 我猜这本书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分析。国家在教育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对学校的运行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会如何解读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和意图?它是否会评估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学生德育”的部分。除了知识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学校环境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德育方法和实践经验。 另外,我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学校文化”的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如何塑造学生的性格,如何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 或许,这本书还会触及一些关于教育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学校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它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它又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关于未来的启示,让我对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我希望《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能够引发思考、提供洞见的读物,让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我看到《学校教育 9787802348769》这本书的封面,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些年我们挤在教室里,被课本和习题包围的画面。但今天,当我们谈论“学校教育”时,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社会工程。 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教育公平”这个议题。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也是教育领域永远绕不开的焦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是否真的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本书会给出怎样的分析和思考?它是否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弥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鸿沟? 另外,我还想知道,书中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会是怎样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教育的核心任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如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从书名来看,它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关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是否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全部价值?有没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发现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才能?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教育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当前教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示,让我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对教育这个宏大的课题,有更清醒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