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

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渡邊有子 著
圖書標籤:
  • 烹飪
  • 美食
  • 廚具
  • 食材
  • 廚房
  • 食譜
  • 傢常菜
  • 烘焙
  • 健康飲食
  • 生活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唐人易和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0019
商品編碼:30118507034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5-3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2015年春天,日本人氣料理傢、著名生活傢渡邊有子開辦瞭自己的料理教室。教室中使用的廚具經過重新改造,食材也精心挑選。本書介紹瞭作者長期慣用的廚具和食材,作者選擇並一直持續使用它們的理由,以及製造這些工具、生産這些食材的故事。此外,書中收錄瞭作者珍藏的食譜和照片,形成一部圖文並茂的美食書。書中涉及的廚具包括砧闆、燒飯鍋、麵闆、木質刨刀、測肉溫度計等,食材則有大米、意大利麵、粗鹽與細鹽、米醋、橄欖油、酒糟、新鮮香草、藍紋乳酪、純鬍椒、紹興酒等。作者用*挑剔的眼光來選擇這些廚具和食材:因為這些都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必須選擇*好的。

作者簡介

渡邊有子,日本著名料理傢。擅長組閤食材並創造料理,能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簡單而又不失美味,因此大受歡迎。此外,她很有挑選廚具、傢具和衣飾的眼光,非常善於經營生活,擁有眾多粉絲。人們不僅關注她的料理手藝,更加欣賞她的生活風格。國內已齣版《無印良品的花樣土鍋料理》《傢的日常,傢的自在》《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

目 錄

我喜愛的廚具

12 - 15 |菜刀和砧闆 柿餅白蘿蔔醋醃沙拉

16 - 19 | Cristel 可利淺鍋 奶油烤意大利麵

20 - 23 | Staub 琺琅鑄鐵鍋 香燉油菜花

24 - 27 |帶蓋迷你鐵煎鍋 青豆意大利熏肉蛋捲

28 - 31 |特氟龍塗層的不粘鍋 炒豆苗

32 - 35 |燒飯鍋 燜飯

36 - 69 |布菜勺 香燉雞翅

40 - 43 |漏勺 蠶豆意大利麵

44 - 47 |不銹鋼盆和笊籬 章魚土豆沙拉

48 - 51 |平底方盤套裝 醃竹莢魚

52 - 55 |篩子 拌涼菜

56 - 59 |麵闆 蔥花餅

60 - 63 |琺琅圓筒容器 蓮藕湯

64 - 67 |木質刨刀 鰹魚刺身沙拉

68 - 71 |燒烤篦子 牛油果吐司

72 - 75 |去核器 美國櫻桃蜜餞

76 - 79 |測肉溫度計 烤牛肉

80 - 83 |煎蛋鍋 煎蛋捲

84 - 87 |保溫棉罩 香蒸雞肉蓮藕

88 - 91 |鬍椒研磨器 番茄西葫蘆黑鬍椒Carpaccio

92 - 95 | Vitamix 破壁機 白蘭瓜薄荷汁

96 - 99 |料理棒 白芝麻涼拌木耳



我喜愛的食材

102 - 105 | 大米 乾貨梅子飯

106 - 109 | 意大利麵 番茄意大利麵

110 - 113 | 高湯 快醃夏令時蔬

114 - 117 | 粗鹽和細鹽 粗鹽炸土豆

118 - 121 | 米醋 蕪菁與櫻花西式泡菜

122 - 125 | 橄欖油 雞蛋蘆筍沙拉

126 - 129 | 菜籽油與芝麻油 菜籽油涼拌油菜

130 - 133 | 白味噌 白味噌無花果

134 - 137 | 酒糟 酒糟芋艿羹

138 - 141 | 番茄醬 番茄醬燉牛腿

142 - 145 | 鮮香草 香草沙拉

146 - 149 | 藍紋乳酪 藍紋乳酪橘皮果醬炸春捲

150 - 153 | 黃油 黃油蒸白菜

154 - 157 | 花生醬 花生醬鹵

158 - 161 | 純鬍椒 鬍椒韃靼醬意式烤麵包

162 - 165 | 餃子皮 煎餃子

166 - 169 | 苦椒醬 苦椒醬麵

170 - 173 | 紹興酒 蒜香雞翅

174 - 177 | 小茴香 土豆小茴香

178 - 181 | 堅果類 白葡萄酒燜彩椒鯛魚 撒碎杏仁

182 - 185 | 蜂蜜 草莓甜菜蜂蜜沙拉


歲月沉香:老物件裏的光陰故事 作者: 許文清 齣版社: 文墨軒 裝幀: 精裝,附贈手繪插圖集 頁數: 480頁 定價: 128.00元 --- 內容簡介: 《歲月沉香:老物件裏的光陰故事》並非一本關於烹飪或食材的指南,它是一部沉靜而深邃的文化考察集,聚焦於二十世紀中葉至今,那些被時間衝刷、卻依然散發著獨特氣味的“舊物”。本書以細膩入微的筆觸,通過對數十件極具時代烙印的老物件的深度挖掘,試圖重建起一個正在逝去的日常圖景,探討物質形態如何承載和記錄著個體的記憶與社會的變遷。 本書的結構如同一個老舊的閣樓,每一章節都像一盞被灰塵覆蓋的燈,需要小心翼翼地擦拭,纔能看到它原本的光芒。作者許文清,一位資深的曆史民俗研究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紮實的考據功底,將那些被我們習慣性遺忘在角落的物品,提升到瞭文化符號的高度。 第一輯:時間的容器——記憶與物質的交織 本輯著重探討那些用於“盛放”或“承載”的物件,它們是凝固的時間膠囊。 一、搪瓷臉盆:共和國初期的集體記憶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洗漱工具,而是特定曆史時期集體生活美學的縮影。本書詳細考證瞭“搪瓷”(Enamelware)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批量投産,如何取代瞭傳統的木盆和瓦盆,成為傢庭和公共空間的標準配置。作者走訪瞭東北地區幾傢老牌搪瓷廠的退休職工,還原瞭“大紅花”、“牡丹圖”等經典花紋背後的設計理念——如何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用最樸素的材料,傳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臉盆上的磕碰和裂紋,被解讀為傢庭成員共同生活的“年輪”。書中通過對數十個傢庭的口述史整理,描繪齣搪瓷臉盆在婚禮、搬傢、甚至批鬥會等重大曆史事件中的“在場”記錄。 二、老式皮箱與票證:遠行者的重量 聚焦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齣遠門時依賴的厚重皮箱和隨身攜帶的各種票證。作者深入研究瞭不同時期皮箱的材質、鉚釘樣式和內襯布料的變化,以此反映齣時代對“耐用性”的追求。更引人注目的是對“糧票”、“布票”、“肉票”等票證的檔案研究。本書不僅展示瞭這些票證的防僞特徵,更探討瞭票證持有者在兌換物資時的微妙心理博弈——如何在有限的額度內,權衡傢庭的口腹之欲與計劃經濟的剛性約束。作者認為,皮箱裏的物件,是那個時代個體“能動性”與“受限性”的最直觀體現。 三、老式縫紉機:指尖上的工業美學 以經典的“蝴蝶牌”和“飛人牌”為藍本,詳細拆解瞭機械時代的復雜工藝。本書並非教授如何使用縫紉機,而是分析其“機械結構美學”。從鑄鐵機架的厚重感,到腳踏闆的往復運動規律,再到用於調節針距的精細鏇鈕,作者將其視為一個微縮的工業奇跡。通過訪談裁縫世傢,我們瞭解到老式縫紉機如何定義瞭“閤身”的概念,以及它在傢庭收入結構中扮演的“準工業生産單位”的角色。 第二輯:日常的儀式——聲光電中的時代脈動 本輯關注那些在傢庭生活中扮演“信息中樞”或“娛樂載體”的電子與機械設備。 四、膠片收音機:遠方的迴響 收音機是信息匱乏年代的“耳朵”。本書的重點在於“調頻的藝術”——那種用手指小心翼翼撥動刻度盤,試圖捕捉遠方電颱信號的專注。作者搜集瞭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收音機廣告宣傳冊,揭示瞭收音機如何從奢侈品轉變為必需品的過程。通過對幾代人圍坐在收音機前收聽《長徵》、《黃河大閤唱》等節目的記憶重構,展現瞭集體收聽行為如何建構起統一的文化敘事。 五、老式電話機:等待與阻隔 以搖把式電話和後來的撥號電話為研究對象。本書通過對電話綫接入方式和機身材質(如電木)的演變,探討瞭通信技術對人際交往模式的重塑。電話的“占綫”現象、撥號時的機械反饋聲,以及“請進城裏打電話”的特殊社會場景,構成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溝通焦慮與期待。 六、玻璃彈珠與毽子:童年的物理學 這部分是關於“非電子化娛樂”的溯源。彈珠(玻璃球)的製作工藝和不同等級的價值體係,映射齣兒童群體內部的社會分層。而毽子,則從材料(羽毛、廢布條、硬幣)的選擇上,反映瞭地域性和季節性對遊戲規則的影響。作者認為,這些簡單的物件,教會瞭孩子們最基礎的摩擦力、重力與群體協作。 第三輯:物質的終結——收藏與再發現的哲學 七、鐵皮文具盒:成長的印記 探討鐵皮文具盒的“生命周期”。從孩子擁有它的興奮,到被墨水洇濕、被鉛筆劃傷,再到最終被束之高閣。作者著重分析瞭文具盒上貼畫、貼紙的迭代,這些裝飾如何成為孩子個體身份認同的“徽章”。 八、舊日掛曆與日曆牌:時間的切片 掛曆是另一個時間的載體。本書細緻分析瞭特定年份掛曆的“主題”——無論是偉人肖像、山水風光還是月份牌美女,它們都代錶瞭官方或市場的審美導嚮。日曆牌的撕扯聲,被視為“時間正在流逝”的最具儀式感的背景音。 總結: 《歲月沉香》是一次對物質文化的溫柔“考古”。它沒有討論如何高效利用現代工具,而是邀請讀者慢下來,去感受那些由粗糲的金屬、溫潤的木頭和厚重的玻璃所承載的、人與人、人與時間交織的復雜情感。這本書適閤所有對社會變遷、民俗文化和非虛構寫作感興趣的讀者,它提醒我們,那些被我們視為“無用”的舊物,其實纔是我們來時的路標。它不是一本實用的生活手冊,而是一份厚重的、關於“活過”的證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傳承”的力量。它不僅僅是關於現代廚房的,字裏行間流露著對傳統烹飪智慧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章關於“傢庭自製調味品”的描述,那些關於醃製、發酵的介紹,仿佛讓我聞到瞭祖母廚房裏飄齣的香氣。它沒有使用太多復雜的化學添加劑的討論,而是專注於如何利用時間和自然規律來提升食材的風味。書中講述的那些關於如何挑選應季食材的段落,讓我開始重新關注季節的變化,這在如今這個全年都能買到任何東西的時代,是一種難得的迴歸本源的提醒。我甚至為之動容,因為它讓我意識到,最好的“廚具”和“食材”,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存在於自然和時間之中的東西。這本書讀完後,我不僅學會瞭如何更好地使用工具,更學會瞭如何以一種更尊重食物、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來對待我的廚房生活。

評分

我是一個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的美食愛好者,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我尤其關注那些烹飪科學層麵的討論,這本書在這方麵處理得極其到位。它不隻是告訴你“要用這個”,而是解釋瞭“為什麼用這個”。比如,在討論不同厚度的砧闆對食材處理的影響時,那種基於物理和化學原理的論述,讓我對廚房操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關於食材的儲存和處理,書中提到的那些小竅門,比如如何用最自然的方式保持香草的活性,或者如何通過簡單的測試來判斷肉類的最佳烹飪時間點,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我嘗試瞭書中提到的一個關於“油溫判斷法”,它完全摒棄瞭溫度計,完全依靠觀察油煙的形態和聲音來判斷,準確率高得驚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看似日常的知識,提升到瞭科學與藝術結閤的高度,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對自己的烹飪過程更加自信。

評分

我是一個非常忙碌的職業人士,下班後隻想快速搞定一頓飯,但又不想犧牲口味。我原以為這種工具書都會非常冗長乏味,但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設計簡直是為我這種時間緊張的人量身定做的。它巧妙地將“快速指南”穿插在詳細的論述中。例如,在介紹瞭不同種類的刀具後,緊接著就有一個“五分鍾磨刀速成法”的插頁,圖文並茂,我周末試瞭一下,真的五分鍾就讓我的主廚刀恢復瞭鋒利。而且,書中對“少即是多”的理念把握得很好,它著力推薦那些一物多用、高性價比的廚具,這幫我省去瞭在網上篩選成百上韆件商品的煩惱。它沒有誘導你去瘋狂購買,而是引導你去審視自己的需求,把錢花在刀刃上。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感覺作者非常懂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真正做到瞭實用主義和美學追求的完美平衡。

評分

天哪,這本書簡直是廚房裏的“聖經”!我最近迷上瞭烘焙,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帶我入門,又不會讓我望而卻步的指南。《我喜愛的廚具與食材》這本書,光是名字就讓人覺得親切又實用。我特彆喜歡它對基礎工具的介紹,那種詳盡程度,簡直像是老朋友在廚房裏手把手教你一樣。比如,它對不同材質的打蛋器、颳刀的特性分析,不是簡單地羅列品牌,而是深入講解瞭它們在實際操作中的細微差彆和最佳用途。我以前總覺得隻要有個攪拌碗就行瞭,看瞭這本書纔明白,選對工具能讓烘焙效率提升一大截。再說說食材的部分,作者對於不同産地的麵粉、糖類,甚至香草精的挑選都有獨到的見解。特彆是關於新鮮度判斷的那一章,我按照書裏的方法去挑選雞蛋和黃油,成品風味確實有瞭質的飛躍。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烹飪哲學,教你如何用心去對待每一件工具和每一份食材。強烈推薦給所有想把廚房提升到新境界的朋友們!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烹飪有點“畏懼”的新手,總覺得廚房裏需要一堆高大上的設備纔能做齣像樣的東西。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敘事方式非常輕鬆幽默,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時所傾注的熱情。比如,作者對一口鑄鐵鍋的贊美,描述得仿佛那不僅僅是一個鍋,而是廚房裏的一個老兵,見證瞭無數次的美味誕生。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養護”這些工具,讓它們陪伴你更久,這種理念非常環保和實在。它沒有過多地提及那些我根本買不起的專業級設備,而是聚焦於如何最大化利用手邊已有的基礎物件。這讓我感到非常受鼓舞,原來烹飪的樂趣並不在於擁有多少昂貴的東西,而在於如何理解和善用你手中的一切。看完這本書,我對待我那口舊的不銹鋼鍋都多瞭一份敬意,感覺自己好像解鎖瞭它的隱藏功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