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瑜珈教师基础指南 | 作者 | B.K.S Iyengar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8166874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B.K.S.艾扬格、吉塔·S.艾扬格著田燕、王春明、付静、欧梅、游泽霞译的《瑜伽教师基础指南》一书为以下目标读者提供指引:已取得艾扬格瑜伽认证资格的教师以及有意在将来成为艾扬格瑜伽老师的人。该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直接针对教学的技术流程,第二部分为教师夯实了一个好的瑜伽理论基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熟识这个科目。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导读 |
| 编辑推荐 | |
| 此教师基础培训教程是基于“Yogain Action: A Preliminary Course”——《艾扬格瑜伽入门教程》这本书编纂而成。该书主要侧重于瑜伽八支的其中一支——体式。所以,本教程的重点也在体式。 如书名显示的那样,这本书将系统完整地告诉你,如何从一个瑜伽高手成为一个瑜伽明师,如何顺畅地向后来者传授你对瑜伽的体悟与认知,从体式到哲学,身心修炼由浅入深,相信能给予一切有意成为瑜伽教师者明确、科学的指点。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快速掌握如何清晰、有效地传达指令。然而,这本书在“口令设计”上的处理,是我最为失望的部分。它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梵文术语,并给出了对应的中文翻译,但它完全没有教授“口令的节奏感和时机掌握”。瑜伽教学中的口令艺术,远不止于名称的罗列,它关乎在动作进行到哪个瞬间发出指令,何时应该沉默让学员感受内在,何时应该用平静但有力的声音来引导。比如,从山式过渡到“站立前屈”时,是从吸气抬高手臂开始说,还是在呼气低头时才开始说?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指令时间轴”的指导。此外,它对“如何有效使用静默”这一高级技巧也着墨甚少。静默是教学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但如何掌握何时该静默,静默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软技能”在书中完全被忽略了。说到底,它教给我的是“教什么”,却没能教我“怎么教得好”,这对于一本号称“指南”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缺失。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从这本书里读出了一种……怎么说呢,一种非常“学院派”的、有些脱离实际地点的感觉。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瑜伽哲学的历史渊源和不同流派的理论基础,这当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急于走上讲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老师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有些“虚”得过头了。我的主要困惑在于,当书本谈及如何引导呼吸(Pranayama)时,它更多的是引用了古老的梵文定义和理论解释,却极少提及如何在大课上,当环境噪音大、学员呼吸不一致时,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去“捕获”并统一所有人的注意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深长的Ujjayi呼吸。真实的教学现场是充满变数的,有人会过度用力,有人会忘记呼吸,如何温柔而坚定地介入?这本书对此几乎是避而不谈。而且,在关于“序列编排”的部分,它似乎更偏向于传统的、线性的练习,缺乏对现代健身趋势的考量,比如如何将流瑜伽(Vinyasa)的动感与阴瑜伽(Yin)的停留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人紧张的节奏。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更适合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研究,而非在喧嚣的瑜伽馆里指导众生。我需要的是“工具箱”,而这本书给我的更多是“哲学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陈旧感,仿佛是直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瑜伽手册里复印出来的。尤其是在谈论“教师的个人特质”时,它强调了太多关于“纯洁”、“禁欲”这类非常个人化、甚至有些苛刻的要求,这对于成长于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新一代教师来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令人不适。现代瑜伽教学越来越注重包容性和多样性,它应该鼓励教师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而不是强行套用一个僵化的、理想化的“瑜伽导师模板”。例如,它对“着装”的要求非常保守,却没有提及如何在不同教学环境(如户外、空中瑜伽工作室)下,教师如何既保持专业又确保学员感到放松舒适。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专业边界”的探讨,比如如何处理与学员之间健康的关系,如何在提供身体接触时获得明确许可,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自我关怀,以避免职业倦怠。这本书似乎忽略了“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被关怀的个体,而过于强调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这对于保持长久的教学热情是极为不利的。
评分坦白讲,作为一本号称“基础指南”的书,它的结构安排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在试图同时服务于零基础的练习者和刚刚起步的教师,结果就是两头都照顾得不太到位。我特意翻阅了关于“辅助与保护”的那一章,本以为会看到非常细致的图解,展示如何用双手或工具安全地深压学员进入体式。然而,书中的配图数量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不高,很多体式的角度和关键接触点都看不真切。更令人沮丧的是,它几乎没有提到“如何学会观察(Observation)”。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学会的不是做体式,而是观察到那个在你面前感到挣扎、身体微微颤抖的学员。这本书更多地是告诉你“你应该教什么”,而不是“你应该如何看到别人需要什么”。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培养出真正有洞察力的教师的。我个人更倾向于那些会提供大量“如果……那么……”情景分析的书籍,比如“如果学员的髋部很紧,而你正在教战士二,那么你应该优先调整他们的膝盖外旋,而不是强行要求他们下沉。”但这本书里,这种实战的智慧几乎找不到。
评分这本关于基础瑜伽教学的书籍,老实说,我期待它能提供更深入的体式解析和更实用的课堂管理技巧。我翻阅了前几章,感觉内容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更像是给一个刚开始接触瑜伽的爱好者看的入门手册,而非面向“教师”的“指南”。比如,在讲解“下犬式”时,文字描述略显单薄,对于如何纠正常见的新手错误——比如脚后跟抬得太高、背部过度拱起——提供的细致指导非常有限。一个合格的教师指南,理应在生物力学层面上给予更详尽的剖析,比如不同体型的学员如何调整,或者在体式中加入辅助工具(如瑜伽砖、伸展带)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口令设计。此外,对于如何建立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如何处理学员的健康顾虑(如膝盖或腰部旧伤),书中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给出太多可以立即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脚本”或案例分析。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教学法(Pedagogy)的内容,比如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课程流程,如何衔接不同强度的体式,以及如何保持自己的声音在课堂上既有权威性又不失亲和力。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一本“瑜伽体式词典的精简版”,而非指导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武功秘籍”。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提升我教学专业度的关键点,但目前似乎还需要去寻找其他更具实操性的参考资料来填补这些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