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我的*后一本减肥书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 作者:仰望尾迹云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131231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书从"减肥不要只看体重”、"只有慢减肥才是真减肥”等观点说起,对减肥常见的伪科学误区,做了基本的剖析和澄清,对减肥科普市场伪科学横行的现象做了揭露,总结了如何鉴别减肥伪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减肥的基础知识做了完备的总结,并详细阐述了作者研发的系统减肥方案。
推荐序 / 008 “模块化饮食法”受益者们说 / 010 **章:减肥,别只看体重 为什么她不称体重,减肥才成功了? NO.1 /减肥不等于减体重 / 014 NO.2 /一天瘦一斤,瘦下去的是什么? / 015 NO.3 /减肥时体重不变,就是失败吗? / 021 NO.4 /减肥,不看体重看什么? / 025 NO.5 /体脂秤能测准你的体成分吗? / 030 NO.6 /买一把便宜好用的脂肪卡尺 / 038 第二章:快速减肥——折腾人的体重游戏 为什么减肥*慢的一个反而成功了? NO.1 /为什么快速减肥=快速反弹? / 044 NO.2 /为什么减肥越快,反弹越快? / 050 NO.3 /快速减肥有多危险——减肥不能以健康为代价 / 054 NO.4 /快速减肥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和骨质疏松 / 056 NO.5 /如何预防或者治疗减肥引起的月经紊乱? / 061 NO.6 /快速减肥,可能会毁掉你的免疫功能 / 063 NO.7 /快速减肥为什么会伤害免疫功能? / 066 NO.8 /如何预防快速减肥导致的免疫力降低? / 070 NO.9 /只有慢减肥才是真减肥 / 074 第三章:全世界都在忽悠你—— 减肥知识我该信谁? 微信减肥内容正确率不到1% NO.1 /减肥,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忽悠你? / 080 NO.2 /减肥,为什么好骗? / 090 NO.3 /减肥伪科学都是怎么骗人的? / 095 NO.4 /怎么鉴别减肥伪科学——三个“金标准” / 100 第四章:从零开始精通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原来不止是“动”这么简单 NO.1 /没有不能减肥的运动 / 108 NO.2 /持续性有氧运动 / 110 NO.3 /如何简单地衡量运动强度? / 112 NO.4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 115 NO.5 / 如何让运动后过量氧耗多一点? / 120 NO.6 / 力量训练 / 126 NO.7 / 不运动的碎片活动减肥法——NEAT减肥法 / 128 NO.8 / 具体如何安排运动减脂? / 131 NO.9 / 健身房力量训练入门 / 135 第五章:“模块化饮食法”前篇——减肥你该吃多少? 以前吃不饱,现在吃不了的奇怪减肥法 NO.1 / 模块化饮食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减肥法?/ 152 NO.2 / 简单三步完成模块化饮食法 / 155 NO.3 / 有关热量消耗的那些事儿 / 159 NO.4 / 每日热量消耗怎么算? / 173 第六章:“模块化饮食法”后篇——如何利用模块化食材表? 减肥时他终于有了“掌控感” NO.1 / “模块化饮食法”如何制造热量缺口? / 178 NO.2 / 关于热量单位的误区 /181 NO.3 / 一份完美的食材表 / 183 NO.4 / 模块化饮食法具体如何使用? / 188 NO.5 / 模块化饮食法有哪些好处? / 190 NO.6 / 使用模块化饮食法如何注意膳食营养? / 196 NO.7 / “食物相克”是真的吗? / 200 NO.8 / 运动模块如何使用? / 202 NO.9 / 模块化饮食法如何应对减肥平台期? / 204 第七章:不骗你,我亲身验证——个人经验靠得住吗? “6个酸枣”真的是减肥“神药”吗? NO.1 /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 210 NO.2 / 我觉得有用的,不一定是真有用 / 218 NO.3 / 个人经验,容易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 224 NO.4 / 伪科学是如何利用我们“想当然”的心理的? / 231 NO.5 /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235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绝对是个心思细腻到近乎偏执的观察家。它不是一本教你“吃什么”和“做什么运动”的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平共处”的哲学思辨录。其中关于“饥饿感的误读”那一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们总以为饿了就得立刻吃东西,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我们生活中很多所谓的“饥饿”,其实是无聊、焦虑、或者只是单纯的口渴。书中甚至还探讨了食物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指出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爱吃,而是因为“不吃显得不合群”。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情感的方式,它没有把减肥塑造成一场与脂肪的战争,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无论是信号是真实的生理需求,还是被社会文化强加的信号。这种深层次的自我对话,远比任何食谱都有价值。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心理防御体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那些错误的认知连根拔起。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个名字略带夸张的书名持保留态度的,觉得可能又是另一本故作姿态的“终极秘籍”。但翻开后,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倒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深夜跟你推心置腹地聊天。书中有一段关于“完美主义的陷阱”的论述,让我拍案叫绝。作者指出,正是我们对“完美执行”的追求,导致了我们一次次的失败——只要计划被打乱了一餐,我们就觉得“完了,今天全毁了”,然后干脆自暴自弃。作者提倡的“70%原则”——只要大部分时间保持正确,就足够了——彻底解放了我的精神压力。我过去总是追求100分的完美,结果经常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得了0分。这种从“全有或全无”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的感觉,简直是体重管理中的一场革命。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告诉你,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点。我甚至推荐给那些不打算减肥的朋友,因为它教会人们如何更宽容地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它不是一本提供“快速修复方案”的自助书籍,而是一本深入探讨人类动机和习惯养成机制的百科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微习惯”的建立那一章。不同于传统减肥书要求的大幅改变,作者主张从“小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动作开始。比如,不是要求你每天跑步三十分钟,而是要求你每天穿上跑鞋,在门口站三分钟。这个看似荒谬的建议,却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基础——它降低了启动的门槛,让你能顺利地完成第一步,从而积累“我做到了”的微小成就感。随着这种微小胜利的累积,你自然而然地会想要多做一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方式,让我这个曾经对任何大目标都望而却步的人,找到了可以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不感到痛苦和压迫的前提下,实现长远的、不可逆转的积极变化。它需要的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对这种渐进式成长的耐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环境塑造行为”的精辟分析。我过去一直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自己的意志力薄弱,觉得自己是“意志力贫乏症”的重度患者。然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我们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外部环境才是决定我们日常选择的关键因素。比如,书里详细分析了家庭聚餐时的“被动进食”现象,以及办公室零食柜的“视觉诱惑力”。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具体,不是空泛的“要管住嘴”,而是教你如何设计一个让你更容易做出健康选择的环境:把水果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把不健康的零食放在难拿到的柜子深处,甚至是如何礼貌地拒绝那些你不想吃的食物而不伤和气。这套“行为工程学”的应用,比单纯的节食记录要有效得多。我按照书中的建议重新布置了我的厨房区域,效果立竿见影,因为我不再需要每次都和我的“意志力”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而是让环境替我做了决定。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减肥老手”量身定做的!我翻开它的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坦诚又带着点自嘲的语气给吸引住了。它没有那些陈词滥调,什么“一个月瘦二十斤”的夸张口号,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我们这些屡战屡败的人,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和陷阱。比如,它细致地分析了“平台期”其实不是身体的叛变,而是我们潜意识里对新体重的一种抗拒,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次快要达到目标,总会莫名其妙地找借口放纵一下。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身份认同”的心理学观点,让我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正在减肥的人”,而不是一个“健康生活者”,这种思维定势才是最大的敌人。作者建议我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关注那些日常的小胜利,比如今天没有因为压力而暴饮暴食,或者坚持多走了五百步。这种视角转换,真的让我感到豁然开朗,好像终于找到了那个能让我真正放下焦虑,并持之以恒下去的“开关”。我打算把书里的几个核心练习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时常提醒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