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到底在想些什麼?”
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可,但不願意因此失去自我。
他們追求”生活的遊戲“,因為活在”照顧好自己就已經夠纍的世界“。
90後一代中,年紀最長的已步入30歲。他們逐漸成為中堅力量,以特有的簡單、有趣和率真改變著周圍的世界。本書作者林洪澤多年為韓國政府、企業做代際溝通方麵的培訓和演講。他以輕快的文字風格、豐富的個案調查、統計數據、文化理論、社會背景分析,深入研究韓國的90後一代。他們身上,體現的是東亞90後一代青年共通的特性。
90後討厭
長篇大論
倚老賣老,爹裏爹氣
嚴格的等級製度和權力結構
一切形式主義和人浮於事
工作對生活嚴重入侵
特權和不公平
商業欺詐和誘導消費
90後喜歡
玩梗、錶情包
平等、開放的交流態度
扁平化的管理層級,決定權和參與感
務實的工作方式
工作與生活平衡,有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在社會各領域實現平等和誠實
從個人喜好齣發的消費
##韓國90後跟中國90後很像,什麼時候纔能擺脫東亞地獄環境?同樣惡劣的環境,但中國明顯更有希望一些(目前來看中國的市場還比較大,物流等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成本較低,嚮上的通道還沒有堵死,工作時間比韓國短,不需要全民喝咖啡喝營養液活著,這點我們還是要承認,不承認就是不客觀。憤青勿杠,如杠你對)。後麵兩章從商業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分析瞭90後的性格,和催生齣的管理模式/營銷方式的改變。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亮點在後麵,但前半部分觸目驚心,特彆引人共鳴,不過也隻是大部分人都已經認識到的事實罷瞭。
評分##題目很大,讀來有種資料堆砌的感覺,工作的部分像是翻來覆去講同一件事的公眾號,總結群體特徵時又太想輕易概括。反抗形式主義,追求穩定、主體性、參與感,渴望工作生活的平衡,這些都熟悉得像在照鏡子,但直接提到中國的求職圖景和企業文化時還是看得淺瞭些。 作者說他提齣的對策“都是以對年輕人的真正關心為大前提”。這本書與其說是寫給90後,不如說是寫給需要直麵90後、傾聽新世代聲音的人。當“告訴年輕人工作可以學到東西”也成為PUA的話術,企業傢和社會應該改變的地方分明還有更多。韓國國內的消費案例比較有趣,講得再深入些就好瞭。
評分##韓國90後跟中國90後很像,什麼時候纔能擺脫東亞地獄環境?同樣惡劣的環境,但中國明顯更有希望一些(目前來看中國的市場還比較大,物流等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成本較低,嚮上的通道還沒有堵死,工作時間比韓國短,不需要全民喝咖啡喝營養液活著,這點我們還是要承認,不承認就是不客觀。憤青勿杠,如杠你對)。後麵兩章從商業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分析瞭90後的性格,和催生齣的管理模式/營銷方式的改變。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亮點在後麵,但前半部分觸目驚心,特彆引人共鳴,不過也隻是大部分人都已經認識到的事實罷瞭。
評分##90後人群的觀察報告,讀著主要是圖個樂嗬。觀察分析下結論不嚴謹,但是瞭解一下隔壁國當代人現狀就還行。有時也會拿中國做比較。整體來說,與國內的文化、經濟、價值觀和所經曆的非常相似。比如一開始章節說大傢都要去考公務員,因為不想去企業裏做996.....書裏討論的與其說是90後的特點,不如說是時代特性。然後成為瞭什麼都可以裝的框架。另外齣書時代大概是15-18年左右,現在的情形與之比又不一樣瞭。
評分##瞭解當代社會
評分##3.5/5。本書最適閤的閱讀對象是:像金正恩那樣高高在上又離地的治國者、企業管理層、人事培訓部門,以及自媒體時代的品牌公關、策劃營銷人員,他們要瞭解的並不僅限於90後,畢竟00後及更新的世代在每個消費社會都會占據一段時間的主角地位。因此,本書專門談論90後的新特點或者說優點,其實並非他們所獨有,有的甚至難以稱得上優點,比如90後對政治冷感又熱衷於考公務員、“簡單”這個標簽既有褒義也有貶義,考慮到作者本身是做營銷培訓的倒可理解。對我來說,本書介紹的不少韓國網絡縮略語,對瞭解當代韓國網絡、影視不無幫助,但也不能全陷入其中。我對韓國人更喜歡用樹維基而非維基百科就有保留:前者固然更本土內容更豐富但不夠規範,比如要查某韓國作傢或演員曆年作品,維基百科逐年列齣一目瞭然,樹維基往往丟三落四。
評分##全書中的韓國改成日本和中國,竟然沒有絲毫違和。我們為什麼會活成這樣啊。加班文化,消費慣習,婚戀觀念,東亞三國真的是攜手並進,就連應對措施和無效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評分##瞭解當代社會
評分##這本書的吊詭之處在於,好似虛構瞭一個遙遠的國傢來文學諷刺,但是韓國又確實是存在的,他們真的這樣麼,怎麼這麼相像,明明他們是財閥控製的資本主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