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埃里克·沃格林 著,霍伟岸,叶颖 译
图书标签:
  • 以色列历史
  • 圣经启示
  • 末世论
  • 宗教研究
  • 历史神学
  • 旧约研究
  • 新约研究
  • 犹太教
  • 基督教神学
  • 秩序神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11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0727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文与社会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作者以古代近东文明为背景,探讨了以色列社会中建立秩序的历史轨迹,并讨论了宗教信仰在以色列人社会存在经验中的作用。《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具体分为古代近东的宇宙论秩序、以色列的历史秩序等几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年生于德国科隆,但他“完全是在维也纳熏陶成长起来的”,而沃格林的学术生命,严格说来,却是在美国度过和完成的。沃格林大学期间主修的是法律,他的导师是名噪一时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师凯尔森,但他似乎更关心“法国、德国哲学家以及天主教神学家的著作”,而在公众眼中,沃格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哲学家。一切地域文化的界限,学科专业的藩篱,在沃格林身上都土崩瓦解。

目录

编者导言
序言
致谢
详细目录
导论:秩序的符号化
第一部分 古代近东的宇宙论秩序
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二章 阿契明帝国
第三章 埃及
第二部分 以色列的历史秩序
第四章 以色列与历史
第五章 意义的显露
第六章 史学著作
第三部分 历史与符号的轨迹
第七章 从宗族社会到王权统治
第八章 为帝国而奋斗
第九章 世俗事业的巅峰
第十章 以色列世俗生存的终结
第四部分 摩西与先知
第十一章 申命律法
第十二章 摩西
第十三章 先知
《圣经》文献索引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以色列从“以色列”分裂出去——这句话令人迷惑之处并没有逃过时人的注意,并且使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感到担忧。大卫帝国实际上是以大卫的名义建立的。以色列可以勉强加入;它可以在一位本族领袖的领导下反叛该帝国;它可以最终从帝国中分裂出去;但是大卫所建立的王国仍然存在,不论以色列对它的感受如何。尽管如此,没有了以色列,这个新的政治实体在实际政治中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了。甚至更糟,当以色列公开反对它时,它的合法性就遭到质疑,因为它正是从以色列那里借用了它的那一套符号体系。在这两个方面,大卫对于他所建立的王国的不稳定性都有着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的理解。他通过把米甲留在他的后宫而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他接替扫罗对以色列的王权统治的合法性;他坚持通过在希伯仑立约而正式接受他对以色列的统治;他甚至使自己第二次受涂油礼以便确保他已经存在的王权统治真正成为对以色列的王权统治;在米甲的那段插曲中,他发展了由耶和华从扫罗家到他自己和他的继承人传承统治权(translatioi mperii)的概念;与他自己家族内爆发的反叛和谋杀相比,他更担心便雅悯人示巴的反叛。但是大卫对此即使理解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以色列是被选民族的事实。同盟的希伯来部族才是以色列,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神;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在以色列与大卫所建立的王国之间的任何冲突都会激起这个关键的问题:耶和华与以色列同在,还是与大卫同在?
这个问题一直到北王国覆灭,以色列作为一个竞争对手消失时才得以解决,因为那时犹大不仅能够声称耶和华是它自己的神,而且能够把以色列的历史当作它自己的历史继承下来。只有到那时,这个领域才允许自由地以例证的方式阐释一个符号体系,该体系的最初建构可以追溯到大卫时期的冲突。只有假设耶和华对以色列的选择包括选择大卫家作为它的统治者,假设耶和华与他的民所立之约同时就是他与大卫家为建立永久王权统治所立之约,以色列和大卫究竟谁是神之所选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由米甲的那段插曲(《撒母耳记下》第六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发展出来的大卫关于传承统治权的概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建构的开始,因为在这些小节中,耶和华不仅被解释为以色列的神,而且被解释为在耶和华的民之上建立的王权统治的神,以及王权继承秩序的神。写作《列王记上》第十二章第十九节的历史学家则更进一步,他摧毁了盛行于扫罗和撒母耳时期的神权统治的思想。在早期的统治中,以色列人要求立一位王的呼声仍然是对耶和华的背叛;现在,在所罗门寿终时,拒绝后来的国王统治不是意味着对耶和华的回归,而是对耶和华新的背叛,因为国王是耶和华的敕许代表。从非利士战争和大卫的胜利中浮现出一种关于被选国王的经验,当发生冲突的时候,被选国王优先于被选民族。当以色列与大卫和大卫家同在时,耶和华就与以色列同在。对于他的民而言,法老是神的秩序的仲裁人,在同样的意义上,国王变成了耶和华秩序的仲裁人。
……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这本书,并非直接叙述历史事件的编年史,亦非探讨宗教教义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次深邃的探索,旨在揭示一个古老民族——以色列——其独特存在、历史演进以及宗教信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将目光投向“秩序”这一概念,不仅仅是指社会政治结构,更包含了宇宙秩序、道德律令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视角,试图理解以色列民族如何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构建并维系其独特的秩序感,并从中汲取力量,应对无数挑战。 本书的开篇,并非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切入,而是先深入探讨“秩序”本身的哲学意涵。什么是秩序?它为何如此重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当原始的混乱尚未被完全驯服时,秩序的萌芽是如何出现的?作者会引用不同的哲学思想,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到东方哲学的和谐观,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秩序”的多维度框架。他将指出,秩序并非只是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在的认同,是人类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随后,作者将视线转向遥远的古代近东,描绘那个时代多元文化并存、政治格局复杂的图景。在这个大背景下,本书将着重考察以色列民族的起源。但这里的“起源”并非仅指血缘上的联系,而是指其民族意识、文化基因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作者将探讨早期以色列部落是如何在迦南地的土地上,通过共同的经历、信仰和叙事,逐渐凝聚成一个独特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启示”的概念开始显露其重要性。 “启示”在本书中,并非仅仅是神圣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对世界和自身存在的深刻洞察。作者将分析,正是通过一系列被认为是“启示”的事件和文本,以色列民族才确立了其独特的宇宙观和历史观。这些启示,塑造了他们对神、对人、对历史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善恶、正邪的道德标尺。换言之,启示是构建以色列民族秩序的核心要素。 本书的探讨将围绕着“秩序”与“启示”的互动展开。作者会详细阐述,古以色列的法律、礼仪、祭祀制度,是如何体现其对神圣秩序的敬畏和遵从。这些制度不仅仅是宗教实践,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它们通过确立规范、分配权责、惩罚罪恶,来维持社会内部的稳定与和谐。可以说,以色列的律法,是对神圣启示在人间秩序层面的具体体现。 同时,本书也毫不回避以色列历史中的冲突与动荡。当内部的秩序遭到破坏,当外部的压力不断袭来,以色列民族又是如何回应的?作者将深入分析,在王国分裂、战乱频仍、甚至亡国被掳的危机中,他们是如何通过重申和解释其启示,来寻找重建秩序的可能。在这些黑暗的时刻,先知们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仅是预言者,更是社会良知的监督者,他们呼唤悔改,指向复兴,试图将民族引回神圣秩序的轨道。 本书对“历史”的解读,也并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意义的进程。作者将探讨以色列人如何理解自己的历史,他们从中汲取教训,确立身份。历史叙事,特别是那些关于出埃及、西奈之约、应许之地等核心事件的叙事,是如何成为维系民族认同、传承信仰的重要载体。这些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秩序构建力量,它们为过去赋予意义,为现在提供指引,为未来点燃希望。 在探讨历史与秩序的过程中,本书也将触及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盟约”。盟约,作为神与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神圣契约,是构建以色列秩序的关键。无论是与亚伯拉罕、摩西,还是大卫的盟约,都设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相互的关系准则。这些盟约,为以色列民族提供了一个神圣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他们得以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神、与他人的关系。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的写作风格,力求避免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充满思辨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以色列的历史与精神世界。作者会巧妙地运用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绝不生搬硬套,而是将其融会贯通,以一种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他注重细节的考据,但更关注宏观的脉络。他尊重历史的原貌,但更强调其背后深刻的意义。 本书的“卷1”标识,暗示着这是一个更宏大叙事的开端。它并非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抛砖引玉,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门。它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卷集,铺设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总而言之,《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是一本旨在通过考察“秩序”和“启示”这两个核心概念,来深入理解以色列民族独特历史、文化与精神世界的重要著作。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一场智慧的对话。通过对古老以色列文明的深度剖析,本书不仅希望能增进读者对这一古老民族的认知,更能启发我们对人类文明中“秩序”的普遍性价值,以及“启示”在塑造人类信仰与价值观过程中的深远影响的思考。它所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寻找意义、构建秩序,并最终走向超越的永恒主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人瞬间联想到历史的厚重与宗教的神秘,"以色列与启示"这几个词组就足以勾起我对古老文明和深远意义的探索欲。我一直对犹太民族的历史轨迹以及他们与宗教信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深感兴趣,而"启示"一词则将这种兴趣延伸到了更宏大的叙事层面,让我联想到那些关于未来、关于救赎、关于终极真理的预言和解读。我个人对宏大叙事性的作品有着特别的偏好,喜欢追溯事物发展的源头,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过程。因此,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窥见犹太民族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与变迁的世界中,构建并维系他们独特的文化与精神秩序,以及这些历史进程中,是否孕育了或被何种"启示"所引领。卷一的标注也暗示了这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旅程的开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故事将如何展开,那些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线索又将指向何方。

评分

对于《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它所可能承载的宏大历史叙事和深邃的神学探讨。"以色列"作为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民族,其历史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曲折与传奇,而"启示"则是一个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和预言意味的概念,往往与神谕、末世论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解读紧密相连。将这两者并置,让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勾勒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信仰、神学思想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社会秩序、政治结构乃至文化认同。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历史的脉络与信仰的深度有机结合的作品,能够解释一个民族如何在信仰的指引下,在历史的洪流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独特性。这本书的标题恰好触及了我对这一领域长久以来的求知欲,让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这种复杂而迷人的联系,以及“秩序”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如何被建立、被维护,又如何可能被颠覆或重塑的。

评分

书名《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触及了两个我一直着迷的主题:古老的文明和人类对意义的追寻。以色列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分量,从它在古代近东的崛起,到如今的在地缘政治中的关键地位,其间的起伏跌宕、文化融合与冲突,都足以写就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启示"二字,则将目光引向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领域,我联想到各种宗教预言、末世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终极真理的探索,这些概念往往与集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重大转型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标题预示着一种将宏观历史事件与深层精神意义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以色列民族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宗教信仰和某种“启示”构建自身的社会秩序,并且这种秩序又是如何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被塑造和理解的。我尤其关注“秩序”这个词,它暗示着一种有目的、有结构的存在,这让我好奇作者会如何阐释这种秩序的来源、本质以及其对以色列民族乃至更广泛历史文化的影响。

评分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将带领我走进一段充满神秘与智慧的探索之旅。"以色列"这个词本身就唤起了我对一个古老而富有韧性的民族的联想,他们的历史充满了斗争、信仰与文化的传承。而"启示"则是一个更具哲学和神学意味的概念,它暗示着某种超越性的真理、某种关于宇宙、人生乃至未来的深刻洞见。将这两者并置,我预感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种对历史背后精神驱动力的挖掘,一种对人类如何在信仰的指引下理解自身存在和塑造社会秩序的深入探讨。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具体历史事件与抽象精神理念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阐释一个文明如何在信仰体系的支撑下,构建和维系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叙事的著作。"秩序"一词,让我期待作者能为我呈现一个清晰的脉络,讲述以色列民族如何围绕着他们的宗教信仰,在历史长河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秩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秩序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解读。

评分

读到《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卷1)》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副宏大的历史画卷,上面交织着古老民族的奋斗、宗教信仰的深刻影响以及对未来命运的种种猜想。以色列,这个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民族,其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值得探究的细节。而“启示”一词,则将故事的维度提升到了一个更深邃的精神层面,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凡俗的洞见、一种关于宇宙规律或人类终极命运的揭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历史的演进与人类的精神追求紧密结合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这种结合涉及到像以色列这样拥有深厚宗教传统和独特历史经历的文明时。书名中的“秩序”一词,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作者将如何描绘以色列民族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围绕着他们的信仰和对“启示”的理解,构建和维护自身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我非常好奇作者的切入点,以及他将如何通过“卷1”这样一种开篇,为我们揭示一个关于信仰、历史与秩序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宏大叙事。

评分

沃格林政治思想史的名著!

评分

沃格林五卷本哲学巨著《秩序与历史》第三卷,多角度透析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历史哲学观,继《以色列与启示》、《城邦的世界》之后,继续探寻真理与秩序在历史进程中的哲学体现,揭示具体历史情境所能给与当代人的最深刻的启示。

评分

送人的。可以,是一本好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有关思想史的书籍,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产品很不错,推荐大家买。不错不错。

评分

有人说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这当然是带有门户之见的看法,但也反映出沃格林的重要性。此书据说一共五卷,从现已出版的翻译来看,作者的野心是相当大的,似乎是要凭一己之力重写政治哲学。

评分

相较于C罗,我毫不掩饰对梅西的喜爱和崇拜:C罗有颜值有身体先天条件禀赋,梅西从小就身患疾病个子矮小典型的先天不足,但梅西不被这些困难吓倒,刻苦训练付出超常人的耐心,毅力,汗水和寂寞,方才取得当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所以他被当今足球界称为“梅球王”,是耶稣。C罗取得的成功和成绩比起梅西来要容易得多,但他在球场仍然爱抱怨和使小动作,比起梅西,他的人品和球品都要差一个层次,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他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认同他的实力和能力。今天早晨的葡西大战,C罗几乎一人扛着葡萄牙在与西班牙对抗,并最终依靠终场前的任意球绝杀逼平西班牙。我还是不会喜欢他,但是会尊敬他。

评分

慕名购买,通读不容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