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素书》,张良在楚汉相争的乱世帮助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以至于刘邦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宋朝宰相张商英亦说: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不过是运用了《素书》中的几条原则,就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成就帝业,更何况是对《素书》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呢?
《素书》对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用人原则、持家治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来的实用性极强的谋略宝典,它不仅是一部修身处事的格言集,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比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原文共有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
本书采用了《素书》的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同时,针对每一个观点精心选取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历史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素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使读者在修身、持家、为人处世、智谋、才干等方面有所收获。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原始章第yi》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正道章第二》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本德宗道章第四》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安礼章第六》
序言
前言
《素书》原序
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素书》全文
《素书》释解
原始章第一
正道章第二
求人之志章第三
本德宗道章第四
遵义章第五
安礼章第六
附录一 黄石公传
附录二 《素书》原评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这本《素书全集》的排版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它并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那种大开本、重彩绘的浮夸风格,而是回归到一种更加内敛、精巧的古籍设计。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个人特别喜欢它那种适中的开本,便于携带,也更适合在书房里静静地翻阅。书中的注释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古籍因为注释不全或错误百出,阅读起来十分困难,但在这套《素书全集》中,我看到的是清晰、准确且详尽的注释,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亲切起来。我尝试着读了几段,发现注释者功力深厚,对原文的理解鞭辟入里,很多我之前迷惑不解的地方,在注释的引导下豁然开朗。这种体验,就像是在迷雾中行走,突然有人为你点亮了前方的路。
评分拿到《素书全集》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重量”。这种重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沉淀下来、经久不衰的经典著作充满敬意,而《素书全集》显然属于此类。它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却透着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质感,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尤其欣赏它在装帧上的细致考究,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字号,都透露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翻阅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远离了现代社会信息的洪流,能够沉下心来,专注于文字本身。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古籍,不仅要内容精良,在形式上也要能传递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素书全集》做得非常出色,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仪式感,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庄重的对话。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素书全集》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有“古意”。它没有那些花哨的装饰,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纸、墨、线的结合,却能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我尤其喜欢它选用的纸张,那种带有天然纹理的质感,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触感温润,不像现代纸张那样生硬。书的字号大小适中,排版疏朗有致,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费眼。我是一名对古籍阅读有较高要求的读者,通常会关注书籍的校勘和注释,而这套《素书全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注释详尽且准确,为我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编纂者和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诚意和用心,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如今的出版界实属难得。
评分当我第一次打开这套《素书全集》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我一直觉得,好的古籍,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承载着一段段历史和一位位先贤的思想。这套书的封面设计,低调却极具内涵,那种素雅的风格,恰恰体现了“素书”二字的精髓。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的纸张质感极佳,字迹清晰,印刷精美,完全不像一些粗制滥造的古籍复制品。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遵循的传统方式,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让人沉浸其中。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读者,一直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而这套《素书全集》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与书中的思想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刚拿到这套《素书全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已经被一种深邃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书的装帧古朴典雅,纸张泛着温和的米黄色,触感温润,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墨香。封面上的“素书全集”四个字,遒劲有力,笔锋间流露出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我一直对古籍有着特殊的偏爱,总觉得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时代的记忆。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渴望。从目前的初步印象来看,这套书的编纂极为用心,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和可靠的阅读文本。我尤其期待其中关于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论述,希望能从中汲取古人治世的经验和处世的智慧,为当下浮躁的社会带来一丝清流。拿到手的时候,我的心就安定了不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其中,与古人的思想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
评分太商业了点.
评分本德宗道章第四
评分太商业了点.
评分很好,是正版的!京东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自封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评分同系列书系包括:《公子无耻》、《公子多情》、《公子难求》、《公子倾城》等。
评分多读书 读好书!!!!!!!!!!!!!!!
评分内容精彩,情节丰富,推荐
评分装帧一般,纸张中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