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約翰·肖內西(John J.Shaughnessy) 等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研究方法
  • 教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實驗設計
  • 統計分析
  • 問捲調查
  • 觀察法
  • 質性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2326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6433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
外文名稱: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本由約翰·肖內西等人編撰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眾多的特色,這本書已經齣到第七版,從內容安排到文字錶達都比較成熟,事例豐富。通俗易懂。第二,與一些《實驗心理學》教材相比,這本書更注重介紹實際研究中的思路、方法和過程,而不是具體的研究內容(如記憶,語言等)。我認為,這種對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強調可能正是中國心理學在教學和研究中所缺乏的,隻有加強對學生提齣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訓練,中國的心理學研究纔能真正具有創新性.第三,在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具體介紹上,《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超齣瞭一些傳統教材所涉及的範圍,例如《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較為詳細地講述瞭個案(sIngle-case)研究方法。這種對傳統範圍的突破,有助於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心理學研究的各個分支(如神經心理學)中去,有助乾他們認識到心理學研究的精髓和共通之處。第四,也是我要特彆強調的,這本書對心理學研究中的道德問題和論文的寫作有比較恰當的關注、
  總之,我認為,這本《心理學研究方法》是一本優秀的教材。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真正領會書中介紹的內容和規範,我國心理學隊伍的水平必將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我熱忱推薦這本書。
  周曉林 教授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係主任

內容簡介

  《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是一本供心理學專業學生使用的研究方法教材。作者選擇大量全新的研究實例,詳細說明瞭心理學研究中經常要用到的各種描述性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研究、行為的隱蔽測量)、實驗性方法(包括獨立組設計、重復測量設計和復閤設計)以及應用性研究(個案研究法和單被試設計、準實驗設計和項目評估),並簡單敘述瞭數據處理和統計的基本概念、心理學研究報告撰寫和心理學學術交流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方法(第7版)》適閤心理學專業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堂學習使用。也可供心理學研究方法和實驗心理學課程的教師以及從事心理學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參考。同時還可以供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人員藉鑒。

作者簡介

  約翰·肖內西(John J.Shaughrlessy)在密歇根一個相對較小、但絕對一流的人文藝術學院HopeCollege擔任心理學教授,1 972年獲西北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西北大學跟隨著名實驗心理學傢、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論大師安德伍德(Berlton J.Underwood)做助教,受其影響,緻力於研究方法的探索和著述,於1975年和安德伍德閤著《心理學中的實驗》一書,1985年齣版瞭這部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第1版,並不斷修訂再版,暢銷至今。肖內西多次被評為蔔tope College的傑齣教授,是HopeCollege學術發展委員會委員、心理係係主任。
  尤金·澤剋邁斯特(Eugene B.Zechmeister)是芝加哥LoyaIa大學的心理學榮譽教授,人類認知和實驗方法學方麵的專傢。
  珍妮·澤剋邁斯特(Jearlne S.Zechmeister)也任教於芝加哥Loyola大學,多年以來一直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方法學課程。目前專職從事心理學研究方法等方麵的寫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編 一般問題1
第1章 緒論2
科學心理學3
科學的背景5
曆史背景5
社會和文化背景8
道德背景10
像研究者一樣思考11
評價媒體報道中的研究發現14
開始做研究15
小結18

第2章 科學方法21
科學方法和日常方法22
一般方法22
觀察23
報告25
概念27
儀器29
測量30
假設30
科學方法的目標32
描述32
預測34
解釋36
應用38
科學理論的建構和檢驗38
小結41

第3章 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45
引言46
研究前需要思考的倫理問題47
APA倫理標準47
注解47
風險收益比49
風險判定50
最小風險51
風險應對51
知情同意53
APA倫理標準54
注解55
心理學研究中的欺騙59
APA倫理標準60
注解60
事後解釋61
APA倫理標準63
注解63
用動物做研究65
APA倫理標準65
注解66
心理學研究的報告68
APA倫理標準68
注解69
倫理決策的步驟71
小結71

第二編 描述性方法77
第4章 觀察法78
概述79
行為樣本80
時間抽樣80
情境抽樣81
觀察法的分類82
非乾預觀察83
乾預觀察84
參與性觀察85
結構化觀察87
現場實驗法90
行為記錄90
行為的定性記錄91
行為的定量測量93
觀察數據的分析97
數據簡化97
觀察者信度99
批判性思考觀察研究101
觀察者的影響101
觀察者偏差104
小結106

第5章 調查研究110
概要111
調查研究的使用111
調查研究的特點112
調查研究中的抽樣113
抽樣的基本術語113
抽樣方法116
調查方法120
郵寄調查法120
個人麵談法122
電話訪談法123
網絡調查法124
調查研究的設計125
橫斷設計126
連續獨立樣本設計127
縱嚮設計129
問捲131
作為調查工具的問捲132
自陳測量的信度和效度134
編製問捲136
關於調查研究的批判性思考141
報告行為與實際行為的一緻性問題141
相關與因果關係143
小結146

第6章 行為的隱蔽測量150
概述151
物理痕跡152
基本原理152
物理痕跡的類型153
問題與局限156
檔案數據158
基本原理158
檔案數據的類型162
內容分析164
問題與局限165
倫理問題與隱蔽測量169
小結170

第三編 實驗方法173
第7章 獨立組設計174
概述175
心理學傢為什麼要做實驗175
實驗研究的邏輯176
隨機組設計180
隨機分配180
對內部效度的威脅182
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186
數據分析在實驗中的作用186
描述結果188
確認結果所揭示的內容190
數據分析所不能告訴我們的193
確立實驗結果的外部效度193
匹配組設計196
自然組設計198
小結199

第8章 重復測量設計204
概述205
研究者為什麼使用重復測量設計205
練習效應在重復測量設計中的作用207
練習效應的定義207
在完全設計中平衡練習效應209
在不完全設計中平衡練習效應213
重復測量設計的數據分析217
描述結果217
確定結果所揭示的內容218
差異轉換問題220
小結221

第9章 復閤設計224
概述225
確定實驗設計的指導原則227
描述復閤設計中的實驗效應227
2×2設計舉例229
主效應和交互作用231
描述交互作用233
復閤設計的數據分析234
存在交互作用的數據分析237
不存在交互作用的數據分析239
解釋交互作用241
交互作用和理論檢驗241
交互作用與外部效度241
交互作用與天花闆效應和地闆效應243
交互作用和自然組設計244
小結245

第四編 應用研究249
第10章 個案研究法和單被試設計250
概述251
個案研究法252
個案研究法的特點252
個案研究法的優點254
個案研究法的缺陷258
對個案研究證據的批判性思考260
單被試(小樣本)實驗設計261
單被試實驗的主要特點262
具體的實驗設計264
所有單被試設計共同的問題和局限性271
小結272

第11章 準實驗設計和項目評估276
概述277
真實驗277
真實驗的特點277
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真實驗的睏難278
控製真實驗的內部效度281
真實驗也可能控製不到的問題283
準實驗285
非等控製組設計287
非等控製組設計:蘭格和羅丁的研究288
影響非等控製組設計內部效度的因素289
外部效度問題293
間斷時間係列設計293
非等控製組的時間係列296
項目評估297
小結301

第五編 分析和報告研究結果305
第12章 數據分析與解釋(Ⅰ):描述數據,置信區間,相關306
概述307
呈現研究結論308
計算機輔助的數據分析309
例證:一個實驗研究的數據分析:均數比較309
第一階段:瞭解數據310
第二階段:概括數據314
第三階段:用置信區間來判斷數據所反映的意義318
例證:一個相關研究的數據分析328
第一階段:熟悉數據329
第二階段:概括數據329
第三階段:為相關構建一個置信區間334
小結334

第13章 數據分析與解釋(Ⅱ):統計顯著性檢驗與分析339
概述340
虛無假設顯著性檢驗(NHST)340
實驗敏感性和統計效力343
NHST:兩個平均數的比較344
獨立組設計345
重復測量設計346
統計顯著性和理論及實際意義346
均數比較的建議347
均數比較的結果報告348
多重條件的數據分析349
單因素獨立組方差分析350
三個以上獨立組設計的效應大小計算354
獨立組設計的統計效力估計355
多組實驗設計的均數比較355
單因素獨立組實驗設計的結果報告357
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358
獨立組設計的雙因素方差分析361
含有交互作用的復閤設計分析362
無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363
雙因素獨立組設計的效應大小計算364
復閤設計分析中置信區間的作用364
雙因素混閤設計的方差分析366
復閤設計的結果報告368
小結368

第14章 心理學的學術交流372
概述373
互聯網與心理學研究375
研究報告的寫作指導376
研究報告的結構379
標題頁379
摘要381
引言381
方法383
結果385
討論389
參考文獻390
附錄391
作者注釋391
腳注391
文稿各頁的排序392
口頭報告392
研究計劃393
研究報告寫作範文395
附錄統計錶415
術語錶423
參考文獻433

精彩書摘

  科學至少存在於三種背景之中:曆史背景、社會文化背景和道德背景。
  盡管科學方法這個概念看似抽象,但心理科學卻做瞭許多實實在在的事,在許多層麵上對人類産生瞭重大影響。心理學傢能在個人層麵(例如,對攻擊行為做齣治療乾預)、傢庭層麵(例如,幫助父母控製子女使用媒體)和社會層麵(例如,努力減少電視網絡中的暴力內容)對人們産生影響。然而,心理學傢必須以精心設計並實施的研究為基礎,纔能使這些影響得以實現。
  人類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處背景影響,科學活動也不例外。我們認為至少有三個背景影響到科學活動:即曆史背景、社會文化背景和道德背景。我們將依次簡要介紹這些內容。
  曆史背景
  實證方法強調依靠直接觀察和用實驗迴答問題,因其持續推動著科學心理學的發展而備受推崇。
  計算機革命是使心理學研究的主鏇律從行為主義轉嚮認知科學的關鍵因素。
  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確切時間。心理學是逐漸形成的,它植根於亞裏士多德的思想(Keller,1937)、存在於笛卡兒和洛剋等哲學傢的論述中,後來,又齣現在19世紀的生理學傢和物理學傢的研究工作中。公認的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時間是1879年,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锡大學建立瞭第一個正式的心理學實驗室。
  19世紀末,心理學傢麵臨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學應該更緊密地聯係物理學還是應該繼續作為哲學的一個子學科(Sokal,1992)。隨著心理物理法(特彆以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為代錶)和象徵神經係統傳導的反應時法(以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茲為代錶)的發展,心理學傢們相信他們最終能夠測量思維本身(Coon,1992)。基於這些有效的觀察方法,心理學開始成為一門定量的實驗科學。心理學傢希望他們對心理的研究能夠取得和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比較完善的學科一樣的知名度。

前言/序言

  我們編寫這部研究方法教科書已經二十多年瞭,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心理學研究的樂趣,同時掌握心理學研究的方法。看到學生從剛上課時略帶驚恐的神情嚮完成學習後的充實與自信轉變,這正是我們編寫這本書和講授研究方法這門課所獲得的最大滿足。
  第7版的修訂采納瞭學生和讀過之前版本的心理學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盡管讓所有人滿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在新一版中的這些修訂能夠更好地介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對於初次使用本書的讀者,請先閱讀下麵的“結構和方法”,而已經使用過本書先前版本的讀者則可以直接跳到“本版的修訂”來瞭解我們更新瞭哪些內容。結構和方法
  書中所講的研究方法來源於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作為教授心理學研究方法課程的教師,我們發現課堂上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研究的消費者而不是生産者。無論哪種角色的學生都將從批判性思維技巧中受益。因此,我們相信可以在研究方法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方式來更好地幫助學生鍛煉批判性思維。研究者通常從有價值的問題切人,然後針對問題選擇最好的研究方法。有些時候,痛苦的證據收集工作僅僅是研究進程的開始,但對於心理學研究進程中的結論部分,分析和解釋證據同樣重要。研究者(和學生)為瞭批判性地評估他們所獲證據的性質,還必須分析他們所選用的研究方法的優點和不足。
  另一個特點是,從上一版開始,我們為本書設計瞭一個網站。這裏有許多交互式的練習和測驗供學生檢驗學習效果,還有很多重要的心理學網站的鏈接。教師則會發現有用的教師指導、課程或討論指南。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通過這一網址聯係到本書的作者。
  最後,我們認為使用已經發錶的心理學研究來教授這門課程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探討研究者實際使用的方法時,我們會繼續使用大量心理學文獻作為例子。更新研究例子的過程總是充滿樂趣,特彆是增添瞭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研究方法的重要的“經典”發現和研究。我們相信。激發學生追求知識的方法之一是嚮他們展示學習心理學研究方法能夠得到哪些收獲和迴報。


教育的基石,探索的羅盤:解讀人類心靈的科學之旅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深入瞭解人類心理奧秘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嚴謹且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方法論。我們堅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理解和解釋復雜心理現象的基石,是揭示個體行為、思維與情感背後深層機製的可靠羅盤。本書將引領您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學習旅程,從理論的萌芽到實證的檢驗,從數據的收集到結果的解讀,全方位地武裝您的研究能力,助您在心理學領域探索齣屬於自己的道路。 第一部分:理論的基石與研究的設計 心理學研究並非憑空臆想,它根植於深厚的理論土壤。本部分將首先引導您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理解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理論流派的演進。我們將探討如何從現有理論中提煉齣可供檢驗的科學問題,以及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可測量的變量。 理論的構建與演進: 瞭解科學理論的構成要素,掌握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認識理論在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我們將迴顧心理學史上幾個關鍵的理論範式,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精神分析以及人本主義,分析它們如何影響瞭對人類行為的理解,以及它們提齣的研究方法。 問題的界定與研究假設的提齣: 如何從廣泛的現象中捕捉到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本書將教授您識彆研究縫隙、文獻迴顧與分析的方法,以及將觀察轉化為清晰、具體、可檢驗的研究問題。您將學會如何根據理論和先前的研究,提齣精確、可操作的研究假設,這些假設是未來實證檢驗的起點。 研究設計的核心要素: 設計是研究的靈魂。本部分將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研究設計的原理、優缺點及適用場景。我們將深入探討: 實驗研究: 認識操縱變量、控製變量、隨機分配等關鍵概念,理解因果關係推斷的邏輯。我們將分析不同實驗設計(如簡單實驗設計、因子設計、重復測量設計)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來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聯係。 準實驗研究: 在無法完全滿足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準實驗設計來接近因果推斷?我們將探討匹配法、時間序列分析等技術,以及其在教育、臨床和社會情境下的應用。 非實驗研究: 探索描述性研究、相關研究、調查研究等非實驗方法的精髓。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係統的觀察、詳細的問捲設計、以及如何從這些方法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即使無法直接推斷因果關係。 研究倫理的考量: 任何科學研究都必須堅守倫理底綫。本部分將強調研究倫理的重要性,講解知情同意、保密原則、最小化傷害、以及研究對象的權利等基本準則。我們將通過真實案例分析,幫助您理解在研究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如何負責任地對待研究參與者。 第二部分:數據的收集與測量 精確的數據收集是科學研究的生命綫。本部分將帶領您深入瞭解各種數據收集方法和測量工具,培養您辨彆數據質量、選擇恰當測量工具的能力。 抽樣方法與代錶性: 如何從龐大的人群中選取具有代錶性的樣本?我們將介紹概率抽樣(如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和非概率抽樣(如方便抽樣、滾雪球抽樣)的原理與應用,以及如何評估樣本的代錶性,從而提高研究結果的普適性。 觀察法的藝術: 觀察是理解人類行為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本部分將教授您不同類型的觀察法,如自然觀察、參與式觀察、結構化觀察,以及如何進行係統、客觀的觀察記錄,避免觀察者偏差。 問捲法的設計與實施: 問捲是獲取大量信息的重要工具。我們將詳細講解問捲設計的原則,包括問題的類型(開放式、封閉式)、措辭的技巧、量錶的選擇(如李剋特量錶、語義差異量錶),以及如何進行預試與修訂,確保問捲的信度與效度。 訪談法的技巧: 深度訪談能提供更豐富、更細緻的信息。本部分將介紹不同類型的訪談,如結構化訪談、半結構化訪談、非結構化訪談,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傾聽與引導,捕捉訪談對象的真實想法。 心理測量學的基本原理: 測量是心理學研究的核心環節。我們將深入探討測量的不同層次(定類、定序、定距、定比),以及測量的信度(穩定性與一緻性)和效度(測量工具的準確性)的重要性。您將學習如何評估現有測量工具的質量,以及如何根據研究需求設計新的測量工具。 其他數據收集方法: 除瞭上述方法,我們還將簡要介紹心理生理測量、內容分析、案例研究等其他數據收集技術,拓展您的研究視野。 第三部分:數據的分析與解讀 收集到的數據需要通過嚴謹的分析纔能轉化為有意義的見解。本部分將為您打開數據分析的大門,掌握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的基本技能。 描述性統計: 如何用簡潔明瞭的方式概括數據?我們將介紹集中趨勢的測量(均值、中位數、眾數)、離散趨勢的測量(方差、標準差、全距),以及數據的可視化呈現(圖錶、直方圖)。 推論性統計: 如何從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特徵?本部分將重點講解: 假設檢驗的邏輯: 理解零假設、備擇假設、P值、顯著性水平等概念,掌握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ANOVA)等常用檢驗方法。 相關分析: 探索變量之間的綫性關係強度與方嚮,學習計算皮爾遜相關係數,以及理解相關不等於因果。 迴歸分析: 預測一個變量如何受到其他變量的影響,學習簡單綫性迴歸和多元綫性迴歸的基本原理。 卡方檢驗: 分析分類變量之間的關聯性。 非參數檢驗: 在數據不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時,如何進行統計分析?我們將介紹一些常用的非參數檢驗方法。 統計軟件的應用: 瞭解如何使用SPSS、R等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 結果的解讀與報告: 如何將統計結果轉化為有意義的解釋?本書將指導您如何清晰、準確地撰寫研究報告,如何在結果中討論其局限性,以及如何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建議。 第四部分:研究的進階與創新 隨著研究能力的提升,您將需要掌握更高級的研究技術,並具備創新思維,以應對更復雜的心理學問題。 高級研究設計: 探索多因素設計、前瞻性研究、縱嚮研究等更復雜的實驗與非實驗設計,瞭解如何控製混淆變量,如何處理期中效應和學習效應。 定性研究方法的深度探索: 除瞭量化研究,定性研究在理解個體經驗、文化背景等方麵具有獨特的價值。本部分將深入介紹現象學、紮根理論、敘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如何進行定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混閤方法研究: 結閤量化與定性研究的優勢,實現對心理現象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和實施混閤方法研究。 元分析: 如何整閤現有研究成果,得齣更穩健的結論?我們將介紹元分析的原理與方法,幫助您係統地評估和綜閤不同研究的結果。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再次強調研究過程中的信度和效度問題,從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到數據分析的各個環節,都應貫穿對信度和效度的追求。 科研寫作的藝術: 掌握科學論文的寫作規範、結構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文獻引用和投稿。 結語:賦能未來研究者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每一位熱愛心理學、渴望探索人類心靈奧秘的學習者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持。我們相信,通過係統學習和實踐本書介紹的研究方法,您將能夠: 具備批判性思維: 能夠敏銳地識彆研究中的邏輯漏洞、潛在偏差,並對各種研究結果做齣審慎的判斷。 擁有獨立研究能力: 能夠獨立設計、實施和分析一項心理學研究。 成為有價值的知識創造者: 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為心理學學科的發展貢獻新的見解。 這條探索人類心靈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也無比精彩。本書將是您這段旅程中最忠實的夥伴和最可靠的嚮導。願您在這趟科學探索之旅中,收獲知識、激發靈感,最終抵達您理想的研究彼岸。

用戶評價

評分

相較於我之前看過的幾本研究方法書籍,這本書在統計學概念的解釋上顯得尤為“仁慈”。我知道很多學習者都對統計部分感到頭疼,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迴避復雜性,而是通過非常生活化、貼近實驗場景的語言去解釋那些核心概念,比如P值、效應量或者方差分析的意義。它強調的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統計工具”以及“這個工具告訴瞭我們什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如何計算”的層麵。這種以應用為導嚮的講解,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麵對後續的數據分析環節。

評分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邏輯構建上的嚴謹和連貫性。它不是零散地堆砌各種研究技巧,而是像一條精心編織的綫索,從最基礎的研究哲學和倫理,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每一次章節的過渡都顯得水到渠成,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是如何從一個想法發展成為一項嚴謹的實證工作的。這種體係化的講解方式,極大地幫助我建立瞭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隻停留在對某個孤立方法的記憶上。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迴歸整體的敘事結構,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成就感,感覺自己真的在係統地掌握一門科學的“語言”。

評分

從教學工具的角度來看,這本教材的配套資源和學習引導設計得非常到位。不僅僅是正文內容紮實,那些穿插在段落之間的“關鍵概念迴顧”、“自測小練習”以及章節末尾的“批判性思考題”,都像是貼心的私人助教一樣,不斷地在檢驗和鞏固我的學習效果。特彆是它的總結部分,常常會用列錶或流程圖的形式,將本章的核心內容提煉齣來,這對於考前復習或者快速迴顧知識點是極大的便利。這本書顯然是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需求量身定製的,充分體現瞭其作為“指導委員會推薦”的專業性和實用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感覺作者和齣版社在細節上花瞭不少心思。裝幀堅實,紙張質量也很有分量,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種可以長期翻閱的經典教材。字體清晰易讀,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更讓我欣賞的是,書中的圖錶和案例插圖都非常專業且直觀,很多復雜的統計概念通過圖形化展示後,一下子就清晰瞭許多。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太重要瞭,畢竟枯燥的理論文字堆砌起來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整體感覺就是一本製作精良、注重用戶體驗的學術讀物,完全符閤高等教育教材應有的水準,讓人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的愉悅感。

評分

這本書的案例豐富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成功地將抽象的方法論與鮮活的心理學前沿研究緊密地結閤起來。我發現書裏引用的文獻和例子非常具有代錶性,覆蓋瞭認知、發展、社會、臨床等多個心理學分支。這些真實的“研究故事”不僅讓理論變得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它們展示瞭在真實研究環境中,研究者是如何應對各種實際挑戰的,比如樣本選擇的局限性、測量工具的信效度問題,以及如何解釋那些不符閤預期的結果。這種“在實踐中學習”的模式,遠遠勝過瞭單純的公式推導,它教會瞭我如何像一個真正的研究人員那樣去思考和批判。

評分

律”。聽起來,鮑德裏亞此處講的似乎還是《物

評分

是一本供心理學專業學生使用的研究方法教材。作者選擇大量最新的研究實例,詳細說明瞭心理學研究中經常要用到的各種描述性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研究、行為的隱蔽測量)、實驗性方法(包括獨立組設計、重復測量設計和復閤設計)以及應用性研究(個案研究法和單被試設計、準實驗設計和項目評估),並簡單敘述瞭數據處理和統計的基本概念、心理學研究報告撰寫和心理學學術交流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評分

有用

評分

日常京東買書

評分

很實用,備考買的,平時有課題的時候能用上

評分

一般的看看 條條框框

評分

不幸的消費人。顯然,對消費在現今社會存在中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物流也挺快的,快遞小哥人很熱情

評分

在。顯然,在鮑德裏亞這裏,《物體係》中那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