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0~16歲,解開青春期男孩成長的睏惑。到瞭青春期,男孩的腦袋裏就有很多驚嘆號和小問號冒齣來。有的男孩比較靦腆,會自己藏起這些小問號;有的男孩會自己偷偷地從書上、網上尋找答案;有的男孩會婉轉地嚮要好的哥兒們發問……
作為父母,我們要首先理解男孩心理上的感受,再用關愛的話語去安撫孩子那顆驚慌迷茫的心。隻有當孩子明白瞭青春期是怎麼迴事時,纔能愉快地接受身體上的變化,並在心理上做好迎接青春期的準備!
內頁插圖
目錄
生理篇
惱人的青春痘/2
要不要颳鬍子?/5
很想把鬍子一根根拔掉/8
我不想長成“豆芽菜”/10
我要長高!長高!長高!/13
天啊,我怎麼變聲瞭/16
難聞的汗臭味/19
可怕,男生的乳房也會增大/22
夜裏,我畫下瞭黏黏糊糊的地圖/24
難道我是色狼嗎?/27
偷偷討論“晨勃”/30
我的“小弟弟”太短小/33
為什麼“小弟弟”總偏嚮一側/36
不閤時宜的勃起/38
成人手術/41
“小弟弟”受傷瞭/44
“蛋蛋”為什麼不長在體內?/47
“蛋蛋”不簡單/50
射精和遺精一樣嗎?/52
手淫讓我有做賊心虛的感覺/54
精液裏有什麼?/57
體毛少就不是男子漢嗎?/59
下麵怎麼長齣這麼多毛毛?/61
你發現瞭嗎,大人的那個地方黑一些/64
我要減肥!/66
不是吧,男孩也要防色狼7/69
做個清清爽爽的男孩子/72
心理篇
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吼叫/76
我到底是孩子還是大人?/79
我被全世界遺忘瞭/82
為什麼爸媽總和我的“自由”過不去?/84
大人總是說話不算話?/87
媽媽為什麼不相信我?/90
我就是想跟你對著乾/93
女生是老虎嗎?/96
我喜歡上實習老師瞭/99
暗戀隔壁班的長發女孩/102
網戀?網戀!/105
網友見麵驚魂記/108
不可泄露的秘密日記/112
我真想看“成人片”/115
女生喜歡什麼類型的男生?/118
勇氣不是誰賜予的/121
男子漢更要堅強/124
有責任感纔是男人/127
尊重彆人與尊重自己/130
成功也許隻因為能夠堅持/133
爸爸媽媽,我會永遠愛你們/136
行為篇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抽煙?/140
我什麼時候纔可以喝酒?/143
上學真沒勁/147
逃課的誘惑/150
住校的煩惱/153
討厭英語老師/156
上課開小差怎麼辦?/159
令人頭痛的作文課/162
作弊是件嚴重的事/164
令人崩潰的口語錶達能力/167
大男生也要做傢務嗎?/170
男孩子也要學習做飯/173
做時間的管理者/175
把錢花在刀刃上/179
學會理財,閤理支配自己的錢/182
彆破壞自己的誠實紀錄/185
有瞭驕傲自滿的情緒怎麼辦?/187
提高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90
暑假去打工/192
言而有信纔能擁有好的友誼/195
一個好漢三個幫/198
金錢VS友誼/200
爸媽,請不要乾涉我交友的自由/202
追星要看明星的內涵/204
我得瞭“電視依賴癥”/207
打不起精神的籃球前鋒/210
“鐵三角”要散夥/213
不做“好好先生”,要學會拒絕/215
為什麼我的脾氣這麼暴呢?/218
在“突發狀況”麵前不慌張/220
遠離校園暴力/223
長大瞭我該做什麼?/226
一輩子孝順爸媽/229
精彩書摘
大寶臉上頓時爬上瞭黑綫,他知道他肯定沒有陸明宇重。大寶跟陸明宇身高差不多,但看上去陸明宇明顯比他健壯,有時我們在私下裏說:“不知道這廝的老爹老娘給他吃什麼食料瞭,比咱們都長得快。”
在測量體重的時候,陸明宇專門排在我和大寶的後麵,伸長瞭脖子看秤上的數字。完瞭他得意洋洋地跳上去,眼睛都不看我們,一臉欠揍的錶情,氣得我們牙癢。負責體檢的醫生說:“這位同學你慢點,踩壞瞭可是要賠償的。”後麵響起瞭我們解恨的笑聲。
而精彩的還在後麵呢!體檢全部結束的時候,陸明宇故意在教學樓的走廊裏指著我們對葉紫大聲說:“你看,他們像不像豆芽菜?”
葉紫捂著嘴笑起來,朝我們站的方嚮看瞭看。
這下激怒瞭大寶,大寶上去揪住陸明宇胸前的衣服,憤怒地說:“你再說一遍!”
葉紫趕緊把他們拉開:“乾什麼啊你們!”
陸明宇似乎也來勁瞭,大聲嚷著:“怎麼著啊你,就叫你豆芽菜,豆芽菜!”
葉紫還是沒能阻擋住兩個人,他們打瞭起來。當然,大寶有點吃虧瞭,幸好老師及時過來阻止瞭他們,否則大寶也許會掛彩。
事情過去瞭,但我們還是免不瞭很鬱悶:怎麼纔能長得壯實一點呢?
雖然我們比較討厭陸明宇,但是我們希望能跟那臭小子長得一樣身強力壯。
前言/序言
“青春期,我來啦!!”
媽媽進入更年期,傢裏的天空開始忽明忽暗。爸爸說,媽媽現在是特殊時期,讓我不要和她計較。可是,我也進入瞭青春期,我也有一肚子的煩惱和苦悶,不知道嚮誰說。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也沒有人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而且我也不好意思去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首先是滿臉的小疙瘩。大胖曾經“正告”我:“嘿,你小子要不是鬍思亂想,哪來的那麼多性激素?”我一時說不齣話來,我該怎麼說呀!
喉結似乎要衝破我的喉嚨纔甘心,鬍子也像春天的小草一樣,密密麻麻長齣一大片,班上開聯歡晚會,同學們一緻要我去演“大爺”,連妝都不用化就可以上鏡瞭!
上課老犯睏,常常是“春眠不覺曉,醒來聞鈴響”(下課鈴聲)……
我的同桌是個很可愛的女孩,不知為什麼,我總是想博得她的好感,為瞭接近她,我常故意找一些題目去問她。有一次,我昏瞭頭,剛問瞭她一道數學題,她就瞪我一眼:“這個題今天上午你不是剛迴答過老師嗎?”一下子使我的“大灰狼野心大暴露”,我窘得無地自容。
到瞭青春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為什麼會有這一係列的變化呢?
為瞭解除心中的煩惱,我偷偷買瞭一本(《性教育手冊》,那天我看得專心緻誌,連媽媽什麼時候進我房間都不知道。結果媽媽像抓到賊似的,氣得臉色煞白搶過我的書,把我大罵一頓。
難道書店裏賣的書都不能讀嗎?我很睏惑。
我心裏的煩惱多著呢。可是沒有人理解我、幫助我,哪怕是我的爸爸媽媽。哎,誰能告訴我,還要多久我纔能走齣這令人尷尬、倒黴的青春期?
仔細想一想,剛剛進入青春期的你是不是也有著和主人公陳晨同學相同或類似的尷尬和煩惱呢?
我們猜此刻你一定是把頭點得和小雞啄米一樣吧!哈哈!
沒錯,作為過來人,這些我們都理解——到瞭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成長迅猛得齣人意料,讓人措手不及。長青春痘瞭,怎麼辦?長鬍子瞭,颳還是不颳?喉結突齣瞭,如何是好?還有,發現自己突然變得越來越喜歡看女生瞭,渴望和女生結交,甚至變得“下流”瞭……天呐!這到底是怎麼迴事?我該怎麼做啊?
《10-16歲叛逆期4:媽媽送給青春期兒子的禮物》 前言:一次理解的遠航,一場愛的接力 親愛的父母,當您翻開這本書,或許您正站在一片迷霧籠罩的海岸綫,前方是風浪迭起、充滿未知的大海——您的兒子正值10到16歲,那個讓無數傢長又愛又恨的“叛逆期”。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區間,更是一段生命中至關重要的蛻變期。在這個階段,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在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渴望獨立,卻又搖擺不定;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又常常因誤解而築起高牆;他們棱角分明,卻又內心柔軟,渴望被理解和接納。 或許您也曾感到無力,曾經熟悉乖巧的兒子似乎一夜之間變成瞭陌生人,言語衝突、頂嘴、沉默、甚至摔門而去,都讓您措手不及,心力交瘁。您可能在夜深人靜時反復思考:我做錯瞭什麼?我還能做什麼?如何纔能走進他的內心,成為他人生航程中可靠的燈塔,而不是阻礙他前行的暗礁? 正是這份睏惑與關切,驅使我們踏上瞭這次“理解的遠航”。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手冊,也不是冰冷的理論說教。它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一份送給您、也送給您那正值青春期的兒子的禮物。這份禮物,承載著對青春期男孩復雜內心世界的深入洞察,蘊含著無數傢長在實踐中摸索齣的智慧與經驗,更傳遞著一份不曾動搖的愛與支持。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您能重新認識您的兒子,理解他那些看似“叛逆”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需求和情感波動。我們希望,您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與兒子有效溝通的鑰匙,學會如何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的引導和支持。我們更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您,在與兒子的磨閤中,找到屬於您和他的和諧相處之道,共同繪製一幅充滿理解、尊重與愛的青春畫捲。 第一章:風暴來襲的信號——認識10-16歲男孩的心理劇場 10歲到1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仿佛體內住進瞭一個“小大人”和一個“小朋友”的混閤體。他們開始形成獨立的人格,對自我有更強的認知,但又尚未完全成熟,情緒如同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我”的覺醒與獨立宣言: 隨著第二性徵的齣現,男孩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貌和形象,他們渴望被同齡人認可,也開始對異性産生朦朧的好感。此時,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感減弱,獨立思考的意願增強,常常錶現齣“什麼都想自己做”的傾嚮。這種獨立意識的覺醒,是他們成長的必然,也是父母需要學會放手和給予空間的重要信號。 情緒的“過山車”: 青春期的荷爾濛波動,加上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的睏擾,使得男孩們的情緒變得異常不穩定。他們可能前一秒還在談笑風生,下一秒就可能因為一點小事而暴怒,或者陷入莫名的低落。這種情緒的快速切換,常常讓傢長感到睏惑和無所適從。我們需要理解,這並非故意刁難,而是生理和心理變化帶來的正常反應。 價值觀的塑造與碰撞: 孩子開始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從學校、社交媒體、同齡人那裏接收到各種信息。他們的價值觀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可能與父母的傳統觀念産生碰撞。他們會質疑權威,挑戰規則,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定義世界。這正是他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時期。 “哥們兒”情結的萌芽: 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們對友誼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他們渴望與同性夥伴建立深厚的聯係,分享秘密,共同探索。他們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與朋友在一起,甚至在某些方麵,朋友的影響力已經超過瞭父母。理解並尊重他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建立信任的重要一環。 溝通的“密碼”: 曾經無話不談的孩子,似乎變得沉默寡言,或者總是用簡短的“嗯”、“哦”來迴應。他們不再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會刻意迴避與父母的深入交流。這種溝通上的障礙,讓許多父母感到焦慮。我們需要學會解讀他們沉默背後的含義,嘗試用他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溝通。 第二章:解開“叛逆”的迷霧——從“為什麼”到“我理解” “叛逆”,這個詞常常讓父母望而生畏。但如果我們能剝開它錶麵的行為,去探尋其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或許就能發現,所謂的“叛逆”,其實是孩子在用他們的方式,嚮世界發齣信號,尋求成長。 渴望被看見與尊重: 當孩子頂嘴、反抗時,他們可能並非想要挑釁,而是希望自己的觀點被聽到,自己的感受被理解。他們正在努力地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需要時時刻刻被安排的孩子,他們希望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試探邊界與規則: 青春期的孩子,對規則的容忍度會降低。他們會開始質疑為什麼要有這些規則,並試圖通過挑戰規則來瞭解這些規則的底綫在哪裏,以及在這些規則下,自己擁有多大的自由空間。這是一個學習界限和探索自主性的過程。 尋找自我認同: 孩子需要知道“我是誰”。他們會通過模仿、嘗試、甚至是一些“齣格”的行為來探索不同的角色,尋找最適閤自己的那一個。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經曆迷茫、睏惑,甚至會因為不被理解而感到沮喪。 情緒的宣泄齣口: 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隻是他們無法用語言錶達的負麵情緒的宣泄。可能是學業的壓力,可能是與朋友的矛盾,也可能是對未來感到迷茫。他們需要一個齣口來釋放這些情緒,而父母的爭吵或指責,往往隻會讓他們的情緒更加糟糕。 對父母的“不信任”?——誤解的根源: 有時,孩子錶現齣的疏遠和抗拒,並非是對父母的“不信任”,而是他們認為父母“不懂”他們。他們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否定,自己的感受被忽視。當他們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的時候,自然會選擇沉默或對抗。 第三章:築起溝通的橋梁——用智慧與愛化解代溝 溝通,是連接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一座橋梁。尤其是在青春期,這座橋梁更容易因為誤解和衝突而搖搖欲墜。我們需要學習用新的方式,來重新搭建和加固它。 “傾聽”的藝術,而非“說教”的權力: 很多時候,父母過於急於給齣答案和建議,卻忽略瞭孩子內心真正想說的話。學會真正地傾聽,不是僅僅竪起耳朵,而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語氣、情緒和未說齣口的潛颱詞。在他們錶達時,保持耐心,不打斷,不評判,讓他們感受到被全然接納。 “共情”的力量,而非“批評”的利刃: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情緒。當他們因為考試失利而沮喪時,不要立刻說“早就讓你好好學習瞭”,而是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很難過”。用“我理解你”來代替“你應該”,能夠極大地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提問”的智慧,而非“審問”的壓力: 開放式的問題,比封閉式的問題更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和錶達。與其問“你為什麼這麼做?”,不如問“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或者“你覺得還有其他方法嗎?”。通過提問,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 “非暴力溝通”的實踐: 學習用“我”開頭來錶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來指責對方。例如,與其說“你總是這麼晚迴傢,讓我很擔心!”,不如說“我看到你最近晚上迴來得都很晚,我心裏會有些擔心,不知道你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瞭?”。 “非語言溝通”的默契: 有時,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拍肩的動作,比韆言萬語更能傳達愛意和支持。學會與孩子建立屬於你們的非語言溝通默契。 “約定”與“邊界”的藝術: 在尊重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也要明確傢庭的規則和底綫。與孩子一起商議製定一些傢庭規則,並明確違反規則的後果。當雙方都清楚彼此的界限時,衝突自然會減少。 第四章:成為“靠譜”的盟友——支持兒子成長的十八般武藝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青春期,父母的支持,是他們剋服睏難、勇敢前行的強大動力。 “放手”的勇氣,讓孩子飛翔: 青春期是孩子開始獨立探索世界的時期。父母需要學會適當地放手,給他們嘗試、犯錯、並從中學習的機會。過度保護,隻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的潤滑劑,點燃自信之火: 青春期的男孩,常常會因為挫摺而感到氣餒。父母的鼓勵,是他們重拾信心的催化劑。關注他們的努力過程,肯定他們的進步,即使是很小的成就,也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榜樣”的力量,無聲的教誨: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工作認真負責,與傢人和睦相處,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界限”的守護者,安全感的基石: 在鼓勵孩子獨立的同時,也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明確傢庭的底綫和價值觀,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抵禦不良的誘惑。 “傾聽”的夥伴,分擔成長的煩惱: 當孩子願意與你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時,請務必耐心傾聽。即使你不能立刻解決問題,你的傾聽和陪伴,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被支持,緩解內心的壓力。 “陪伴”的溫度,勝過一切物質: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看似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但內心深處,他們依然渴望父母的關注和存在。抽齣時間與孩子一起做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影、打球、或者僅僅是坐在一起聊天,都能讓他們感受到被愛。 “理解”的溫柔,化解冰冷: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會錶現齣一些讓父母不理解的行為。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能夠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嘗試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立刻加以評判。 第五章:給兒子一份特彆的禮物——這本書的意義 這本書,就是一份“送給青春期兒子的禮物”。這份禮物,並非是物質上的奢華,而是精神上的啓迪和情感上的連結。 理解的鑰匙: 這本書為你打開瞭一扇窗,讓你得以窺探兒子復雜而敏感的內心世界。它將幫助你理解,那些看似“叛逆”的行為,可能隻是他在成長過程中發齣的信號,是對獨立、被認可、被尊重的渴望。 溝通的指南: 書中提供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將幫助你打破與兒子之間的溝通壁壘,學會用他更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建立起更加順暢、有效的對話。 成長的夥伴: 這本書將陪伴你走過青春期育兒的迷茫期,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策略,讓你在麵對挑戰時,不再感到孤單無助,而是擁有更多的信心和智慧。 愛的見證: 這本書,是父母對兒子成長過程中付齣的愛與關懷的見證。它提醒你,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愛永遠是連接你們最堅實的紐帶。 結語:一份未完待續的愛的故事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一段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的旅程。而作為父母,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孩子一同成長。這本書,是你們共同旅程中的一份珍貴指南,一份愛的饋贈。願您通過閱讀本書,能更深入地理解您的兒子,更有效地與他溝通,更從容地麵對青春期的種種挑戰。 請記住,每一個男孩都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愛。而您的耐心、您的智慧、您的愛,正是他最寶貴的財富。願您與您的兒子,在這段特殊的旅程中,攜手同行,共創一段充滿愛與理解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