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針道——讀中醫經典隨筆 | ||
| 定價 | 39.00 | |
| 齣版社 | 中國中醫藥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11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焦順發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165 | |
| 字數 | 162000 | |
| ISBN編碼 | 9787513228176 | |
脈篇 心血脈係統 從脈跳動到血氣行 讀《素問·五髒生成》篇隨筆 讀《靈樞·營氣》篇隨筆 讀“肺朝百脈”之悟 心血脈正常與異常 讀“手少陰氣絕”之悟 讀“絕不至曰死”之悟 讀“在體為脈,在髒為心”之悟 讀《靈樞·經脈》篇隨筆 針篇 針刺腦神筋(經、機)係統治病 讀“上守神”之悟 讀“上守機”之悟 析“虛則實之,滿則泄之” 讀“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新悟 上古時代人體的神經係統 析“刺之而氣不至” 析“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淺析“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 索解《素問·氣穴論》 氣與神經係統 笑談“督脈”數韆栽 讀《靈樞·九針十二原》篇隨筆 案例分享篇 案l 腦齣血(左側肢體偏癱8年) 案2 腦齣血(走路睏難、平衡障礙6年) 案3 急性基底節損害(基底節齣血4個月) 案4 腦齣血(錶述性失語、書寫睏難) 案5 橋腦、延腦多發性梗死 案6 中風(雙側椎動脈80%堵塞) 案7 腦挫傷(右側肢體偏癱、失語) 案8 右側腦挫傷(左側肢體偏癱) 案9 左側腦挫傷(右側肢體偏癱) 案10 腦挫傷(右側肢體偏癱3天) 案1l 腦挫傷(左側肢體偏癱2天) 案12 重型顱腦損傷(後遺四肢癱瘓、語言障礙4年) 案13 重型顱腦損傷(記憶力喪失12年)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韻味”。它沒有追求時下流行的快餐式知識傳播,而是用一種沉穩、內斂的筆觸,徐徐展開一幅博大精深的中醫畫捲。它成功地架起瞭現代人與古代經典之間的橋梁,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重新喚醒瞭人們對生命本源的關注。我十分推薦給那些不僅想知道“如何治病”,更想明白“為何如此”的求知者。讀完之後,我的心情是充實的,不僅獲取瞭知識,更被其中所蘊含的那份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對生命科學的敬畏之心所深深感染,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滌與重塑。在閱讀過程中,我數次停下來,閤上書本,陷入沉思。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醫學的書籍,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哲學、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指南。作者在探討病理病機時,總能不經意地間流露齣一種對生命個體的尊重與關懷,他強調的“治未病”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貫穿於生活細節的方方麵麵,從飲食起居的節製,到情誌的調養,無不體現齣一種整體觀的智慧。這種將醫學融入生活哲學的敘事角度,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啓發性,讓人反思自己日常對待身體和情緒的方式是否過於草率和功利。
評分翻開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某個古代醫案的細緻剖析,那份抽絲剝繭的邏輯推演能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他並沒有滿足於照本宣科地復述經典論述,而是巧妙地結閤瞭現代科學的視角進行交叉印證與探討,這種融會貫通的手法,極大地降低瞭傳統中醫理論對初學者的理解門檻。我特彆留意瞭其中一章,它著重闡述瞭“氣”在不同生命階段的作用變化,作者的文筆犀利而又不失溫和,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用生動的比喻和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娓娓道來,讓人茅塞頓開,原來那些看似玄乎的理論,其核心邏輯是如此的嚴密與閤乎自然規律。這種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評分引人注目的是,書中對於經典原文的引用與解讀,展現瞭作者極高的治學態度。他並非簡單地摘錄,而是對原文的背景、作者意圖,乃至當時的曆史環境都有著深入的考量,並輔以翔實的注釋,使讀者能夠立體地理解每一句話背後的深層含義。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在眾多同類題材中脫穎而齣,它既能滿足專業人士對深度研究的需求,也為渴望係統瞭解中醫源流的愛好者提供瞭可靠的階梯。特彆是他對一些爭議性論點的梳理,觀點鮮明,論據充分,看得齣作者在學術探索上是下瞭苦功夫的,絕非蜻蜓點水之作,而是經得起推敲的深度思考結晶。
評分這本新近購入的書籍,封麵設計簡約卻不失古樸之韻,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讓人對內裏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序言中流露齣的那種對傳統醫學深深的敬畏與熱愛,那種不是空泛的贊美,而是基於多年臨床實踐與深入研讀後的真情流露。它似乎在引導我們這些熱衷於探索生命奧秘的人,放慢腳步,重新審視那些被現代快節奏生活所忽略的智慧結晶。整本書的排版疏朗有緻,字體選擇也頗為考究,讓人在閱讀時能夠獲得一種身心舒展的愉悅感,這在如今很多匆忙付印的齣版物中實屬難得。每篇文章的標題都像是打開一扇扇通往古籍深處的小門,引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其中蘊含的精妙哲理,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堆砌,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與古代先賢的無聲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