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印

璽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瑉民,方斌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2394708
版次:1
商品編碼:10264482
包裝:盒裝
叢書名: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7-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5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璽印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憑證工具。印即圖章、印章,璽為印的一種。秦以前,璽尊卑通用,多以金、玉、銀、銅製成。由於國傢、官吏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須以印記為憑證,古璽印大緻可以分為官璽和私璽兩大類。本捲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璽印中選齣各時代的珍品四百五十八件(套),按照時代與類彆編纂成書,成為目前較完整的一部中國璽印史。這四百五十八件威武,不僅是中國璽印文化悠久曆史的見證,同時也是可供研究的重要資料和足資鑒賞的藝術珍品,本文結閤所錄文物,就中國璽印的産生、應用和發展,試作扼要說明。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文物目錄
導言——從故宮博物院藏印看中國璽印的生産與發展
圖闆
戰國璽印
秦漢璽印
魏晉南北朝璽印
唐宋遼金元璽印
明清璽印

精彩書摘

圖闆
戰國璽印
11 大府
印麵有陰綫界欄,印文白文,為戰國古文字,左起橫讀。府即府庫,戰國時楚國設有大府、行府、造府、高府等各府,皆是儲備物資的機構。
此印形體碩大,在目前所見戰國官印中首屈一指。其印文筆道寬大,頗有書體之韻。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您的成長值為226949

評分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裏。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曆史記載,至少在春鞦戰國時已齣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隻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製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齣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鞦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

評分

好像書皮顔色不太一樣

評分

璽印,《釋名》解釋為:“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印,信也。所以封物為信驗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先秦前,璽、印是一物。秦始皇後,隻有皇帝印纔可稱“璽”。官吏及一般人稱“印”。印有官印和私印,作為官府書信往來和私人交往的憑證。漢代印又稱“章”和“印信”。唐以後又將印稱“記”或“硃記”,明清又稱“關防”。但通稱仍稱印。古印有鈕,可以係綬。印鈕形式有覆鬥鈕、鼻鈕、龜鈕、蛇鈕、虎豹鈕等,印文有陽文和陰文。字體依時代變化。先秦時代是六國古文;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是篆字;隋唐以後多隸書、楷書。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隻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製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曆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硃記"、"閤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評分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齣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評分

內容不錯,值得大傢購買

評分

評分

好像書皮顔色不太一樣

評分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裏。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曆史記載,至少在春鞦戰國時已齣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隻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製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齣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鞦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