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常識》對古代詩詞作全麵扼要的介紹和闡述,除古代詩詞的種類、名稱及押韻規則、平仄格式、對仗要求、章法句式外,還介紹瞭古代詩詞的語法特點、修辭手段、藝術形式和風格流派,書末附《詩韻例字》及《詞譜舉例》,比同類書更為全麵而有條理,對讀者寫作、閱讀和欣賞古代詩詞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前言
第一章 種類、名稱
第一節 古體詩和近體詩
第二節 關於詩的一些名稱
第三節 部分詩題的來源和含義
第四節 詞的一些彆名
第五節 詞的分類及有關名稱
第六節 常見詞牌的來源和含義
第七節 名同實異和名異實同
第二章 押韻規則
第一節 詩詞押韻的一般規則
第二節 近體詩的押韻
第三節 古體詩的押韻
第四節 詞的押韻
第三章 平仄格式
第一節 近體詩調平仄的一般規則
第二節 律詩的平仄格式
第三節 絕句的平仄格式
第四節 近體詩調平仄的一些講究
第五節 古體詩的平仄
第六節 詞的平仄
第四章 對仗要求
第一節 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詩詞對仗的特殊形式
第三節 近體詩的對仗
第四節 古體詩的對仗
第五節 詞的對仗
第五章 章 法、句式
第一節 詩的起、承、轉、閤
第二節 詞的分段
第三節 詩中句子的節 奏形式
第四節 詞中句子的節 奏形式
第六章 語法特點
第一節 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二節 名詞性詞組組成句子
第三節 修飾詞語取代中心詞語
第四節 句子成分的順序變換
第五節 詞類的活用
第六節 語氣詞的運用
第七章 修辭手段
第一節 省略
第二節 互文
第三節 倒裝
第四節 藉代
第五節 雙關
第六節 重疊、反復
第七節 排比
第八節 連珠、連環
第九節 拆字、藏詞
第八章 藝術形式
第一節 賦、比、興
第二節 意境
第三節 謀篇方麵的一些技巧
第四節 誇飾
第五節 用典
第六節 詩中議論和以文為詞
第九章 風格、流派
第一節 詩詞創作的不同藝術風格
第二節 文學史上的一些詩派
第三節 婉約詞派和豪放詞派
第四節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
附錄一 詩韻例字
附錄二 詞譜舉例
再版後記
第一章種類、名稱
詩和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兩大種類。(麯作為古代詩歌的又一種類,不在本書的講述範圍。)
詩又可從不同的角度分為若乾種類,如從格律的角度來分,則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
第一節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代的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開始於唐代。從唐初開始,一種新的詩體形成瞭。這種詩體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麵都有格律規定,是一種格律詩,唐人稱之為今體詩或近體詩,後人沿用唐人的說法,多稱為近體詩。同近體詩相區彆的一種詩體,是不受格律限製的自由詩。它産生於近體詩之前,唐人稱之為往體詩或古體詩,後人沿用唐人的說法,多稱為古體詩。古體詩,在唐代以前就有瞭;唐代及其以後的詩人仍有寫作古體詩的。
古體詩和近體詩,還可以各分成若乾種類。二般的劃分角度是,按“言”,即按每一詩句的字數。比.如,每句五個字的,便稱為五言。詩的種類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雜言等都有。但是,三言的詩是極少見的。
古體詩如按言分,可分為:四言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雜言詩等。
(一)四言詩,在近體詩中是沒有的,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詩經》之後,兩漢、魏、晉仍有人在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唐代及其以後,四言詩就很少見瞭,但也有,如王維的《酬諸公見過》便是。
(二)五言古詩,簡稱五古。較四言詩晚起,最早産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五言的也較多。
(三)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它的産生可能早於五言古詩。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言古詩多見。到瞭唐代,七言古詩大量地齣現瞭。唐人又稱七言古詩為長句。
(四)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短句僅一言,長句達十言以上,但以三、四、五、七言為多見。《詩經》中就有雜言詩,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唐代及其以後的詩人,也寫瞭不少雜言詩。對這種雜言詩,不管其詩句字數多少,都被劃入瞭七言古詩一類。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其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張籍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鞦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等等。因詩句長短不齊,又被稱作長短句。
(五)古體詩中還有少量的六言詩。六言詩,現能見到的最早的是孔融的《六言》。唐人也有偶而寫六言詩的,如顧況的《過山農傢》。
近體詩主要包括律詩和絕旬。律詩,格律詩的意思;絕句,又叫截句、斷句。律詩每__首是八句,絕句每一首是四句。還有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或排律;也有六句的律詩,稱為三韻小律。律詩和絕句,各有五言、七言的區彆。於是,可分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旬,簡稱七絕。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數不定,但必須超過八句,句數是偶數,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還有一種試帖詩,限定用十二句。近體詩有格律規定,簡單地說,即:每首詩句數固定(排律除外);每旬詩字數固定;一般隻押平聲韻,不許換韻,押韻位置固定;每句各字的平仄有規定;某些句子必須對仗。關於近體詩的格律規定,在下幾章中還要詳細介紹。
第二節關於詩的一些名稱
在閱讀古代詩和涉及古代詩的一些書籍中,常常遇到一些和詩有關的名稱。有關詩體方麵的名稱,前麵已介紹過古體詩、近體詩、五古、七古、律詩、絕句等。這裏,再就一些其他名稱,作一介紹。
(一)風、雅、頌。這三個名稱都和《詩經》有關,一是指《詩經》的風、雅、頌這三個組成部分;二是指《詩經》六義(風、雅、頌同賦、比、興閤稱六義)中的三種。風,又叫國風,即地方民歌的意思,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國風,共有詩一百六十篇。雅,為西周王畿一帶的樂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共有詩~百零五篇。雅有記事的意思,大、小雅多是敘事詩。頌有形容、贊美的意思,是祭祀用的樂歌,也有部分舞麯。它包括周頌、魯頌、商頌,共有詩四十篇。風、雅、頌,又是詩的分類名稱,唐人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
(二)楚辭。原是一本詩歌總集的名稱。總集裏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和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嚮等人的辭賦十六篇,因運用瞭楚地的文學樣式和方言聲韻,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後來楚辭便成為這一詩體的名稱。
(三)騷體。楚辭的異名。由屈原的代錶作《離騷》而得名,即《離騷》一類的詩體。這一詩體,形式較自由,多用“兮”字助語氣。
(四)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後用為詩歌的總代稱。
(五)辭賦。辭,原指楚辭一類的詩歌。賦,始於戰國時荀卿的《賦篇》,到瞭漢代,學習瞭楚辭的手法,並更多地糅進瞭散文的特點,以鋪敘為主,形成瞭宏篇巨製的漢賦。漢代以後,又齣現瞭文賦、駢賦、律賦等名稱。文賦,接近散文;駢賦、律賦,接近駢文(一種同散文相對的文體,以雙句為主)。漢代人認為辭和賦是一個體裁,故閤稱為辭賦。
(六)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漢武帝(劉徹)時開始建立樂府,掌管朝會、遊行等情況下所用的音樂,並從民間采集樂歌。後來樂府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為樂府或擬樂府。樂府又是宋、元、明以後的詞、麯的名稱,因詞、麯原是入樂的。
(七)古風。古體詩的異名。風,即詩歌的意思,是由《詩經》中的國風而引申齣來的。唐代及其以後的詩人寫作古體詩,還以古風作為詩題名的,如李白有《古風》五十九首。
(八)歌、行、樂、麯、引、吟、嘆、怨、弄、操等。這些名稱原來都是漢、魏、南北朝樂府詩題用的。南北朝樂府民歌詩題用“歌”者較多,有《子夜歌》、《企喻歌》、《琅琊王歌》等。漢樂府民歌詩題用“行”者較多,有《隴西行》、《婦病行》、《雁門太守行》等。文人擬樂府民歌寫的古體詩,詩題也常標以“歌”、“行”。歌、行有時在詩題中連稱,如漢樂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擬作的《怨歌行》。除歌、行外,漢、魏、南北朝樂府民歌及文人擬樂府民歌寫的古體詩,其詩題還有的標以“樂”、“麯”、“引”、“吟”、“嘆”、“怨”、“弄”、“操”等,如樂府民歌有《石城樂》、《西洲麯》、《梁甫吟》等,文人創作有李白的《估客樂》、溫庭筠的《西洲麯》、李賀的《箜篌引》、鮑照的《代東武吟》、皮日休的《橡媼嘆》、李白的《長門怨》、李賀的《江南弄》、劉禹锡的《飛鳶操》等。明人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說:“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日‘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日‘行’;兼之日‘歌行’;述事本末,先後有序,以抽其臆者日‘引’;高下長短,委麯盡情,以道其微者日‘麯’;籲嗟慨歌,悲憂深思,以呻其鬱者日‘吟’;因其立辭之意日‘辭’;本其命篇之意日‘篇’;發歌日‘唱’;條理日‘調’;憤而不怒日‘怨’;感而發言日‘嘆’。”這些解釋雖有一些道理,但在古體詩中采用歌、行等名稱的,並未這樣嚴格地區分。歌、行連稱時,又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歌行體,即形式較自由、句子長短參差的古體詩。歌行體的詩,題目上並不一定都有“歌行”等字樣。
(九)新體詩。這指南北朝後期的詩體。當時的詩歌創作,特彆注意聲律、對仗和詞藻,同以前的詩比較,在形式上有瞭顯著的區彆。因而,稱為新體詩。新體詩,在近體詩形成中,起瞭過渡作用。
第三節部分詩題的來源和含義
在古代的詩中,有不少詩的題目是相同的。為什麼會齣現這種現象呢?其中一個原因是:漢、魏、南北朝樂府中的一些詩題,為後來一些詩人所擬作,擬作的詩不再另標新題,而沿用樂府舊題,擬作的人多瞭,詩題相同的現象也就多瞭。藉樂府舊題進行擬作,並不是單純的模仿,雖同藉一個題擬作,但擬作的人不同,詩的內容就不一樣,藝術上也有高下之分。在這裏,將經常遇到的一些樂府舊題作一介紹。
……
我一直覺得,想要真正理解一首古詩,不光要懂字麵意思,更要瞭解它背後的文化底蘊。這本《古代詩詞常識》就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它不像一些純粹的詩詞鑒賞讀物,隻是告訴你這首詩有多美、多麼有哲理,而是非常係統地介紹瞭古代詩歌的方方麵麵。比如,書中花瞭不少篇幅講解瞭不同時期詩歌的社會功能,從《詩經》的教化、諷喻,到漢樂府的敘事、抒情,再到唐詩的傢國情懷、邊塞風光,以及宋詞的婉約豪放,這些都讓我明白,詩歌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時代精神的反映。而且,它還詳細介紹瞭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比如明月、楊柳、梅花、鴻雁等等,並解析瞭它們在不同時代、不同詩人心目中的象徵意義。讀完這部分,我再看那些描寫這些意象的詩句時,感覺一下子就“懂”瞭,不再是停留在字麵上的理解,而是能夠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文化內涵。這本書讓我對古代詩詞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熱愛它們瞭。
評分《古代詩詞常識》這本書,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裝幀設計很用心,封麵色彩搭配柔和,字體古樸典雅,一看就很有文化氣息。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摸上去有種溫潤的感覺,不像有些書那麼滑膩,閱讀起來眼睛也不容易疲勞。目錄的排版清晰明瞭,內容分類也很細緻,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麯明清詩歌,幾乎涵蓋瞭古代詩詞的各個重要時期和體裁。我尤其喜歡它在每個章節前都配有相關的曆史背景介紹,比如某個朝代的社會風貌、文人雅士的生活習慣,甚至是當時流行的思想觀念,這些都為理解詩詞創作的時代烙印提供瞭非常好的鋪墊。閱讀過程中,書中還穿插瞭不少精彩的詩詞賞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原文和解釋,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詩歌的意境、情感、藝術手法,還常常聯係當時的社會事件或作者的生平經曆,讓那些古老的文字瞬間鮮活起來,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心境。對於我這種對古代詩詞有點興趣但又不太係統學習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絕佳的入門之窗,讓我感覺學習詩詞不再是枯燥的背誦,而是一場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閱讀《古代詩詞常識》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一種彆樣的學習樂趣。它並非像教材那樣,上來就講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把詩詞知識融入到日常的閱讀和理解中。書中對於詩歌的韻律和聲調的講解,就做得非常到位。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古人在創作詩歌時,是如何運用平仄、押韻來營造音樂美感的。我以前讀詩,總覺得缺少點什麼,讀瞭這本書纔明白,原來是忽視瞭詩歌本身的“聲音”之美。而且,書中還專門闢齣章節,講解瞭不同時期詩歌的風格特點,比如漢魏的渾厚、盛唐的雄渾、中唐的綺麗、晚唐的傷感,以及宋詞的婉約與豪放。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細緻地分析瞭這些風格的成因和錶現,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辨彆不同詩人、不同流派的詩歌特點,也讓我對古代詩歌的美有瞭更立體的感受。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詩詞,其實就是在學習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充滿瞭韻味和智慧。
評分這本《古代詩詞常識》給我帶來瞭完全不同於以往閱讀體驗的驚喜。它以一種極其生動的方式,將我帶入到瞭中國古代詩歌的世界。這本書在介紹詩歌知識時,並非枯燥的羅列,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敘事和故事性。例如,在講解詩歌的創作背景時,書中會穿插講述詩人的人生經曆、社會交往,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軼事,讓那些高高在上的詩人形象變得觸手可及,也使得他們的詩歌充滿瞭人情味。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詩歌中“典故”的講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典故的齣處和含義,而是會分析這個典故在具體詩歌中的運用,是如何增強詩歌的錶達力、深化詩歌的情感,甚至是在某種程度上“復活”瞭曆史人物或事件。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詩歌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書中還通過對比不同詩人對同一主題的創作,展現瞭詩歌藝術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讓我領略到瞭中國古代詩歌的博大精深,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更多優秀詩篇的濃厚興趣。
評分作為一名長年沉浸在古籍文獻中的研究者,我對於“常識”二字在學術著作中的應用通常持謹慎態度。然而,《古代詩詞常識》這本書卻給瞭我不少驚喜。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展現瞭一種更為係統和宏觀的視角。書中對詩歌體裁的演變、格律的形成、用典的來源及其在不同詩歌中的應用,都有詳盡且深入的闡述。例如,在探討近體詩的格律時,作者不僅列舉瞭平仄、對仗等基本規則,還追溯瞭這些規則是如何在長期的詩歌實踐中逐漸確立和完善的,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詩人那裏齣現的微妙變化。更令我欣賞的是,書中對詩歌評論史的梳理也頗具見地,從魏晉時期的“風骨”之辯,到唐代的“以神遇不以聲律”與“以聲律求諸巧”,再到宋代的“以文為詩”與“以詩為文”,這些不同時代的批評思潮,不僅反映瞭詩歌創作本身的發展,也揭示瞭人們對詩歌認識的深化。作者在整閤這些復雜史料的同時,還能夠將其與具體的詩歌實例相結閤,使得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對於想要深入理解詩歌藝術本質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容小覷。
評分不錯,很方便快捷
評分湊單的,還沒看呢~~~
評分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就喜歡書,收藏在書櫃,空瞭看它們
評分非常係統全麵,很有幫助,挺長見識的。湊單或是有需要都推薦。
評分大傢之作,值得細讀。。。。。。。。。。。。。。。。
評分可以做工具書來使用,寫的很詳盡
評分書不錯,搞活動,價格便宜。
評分優惠力度很大,很不錯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