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佛教史

河西佛教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杜鬥城 等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9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83564
版次:1
商品編碼:102655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頁數:687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河西佛教史》:古代“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與“河東”(約今山西)相對而言,其地理範圍大緻為今陝北、寜夏、甘肅大部分地區。漢武帝設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史稱“河西五郡”,其地理範圍不齣今甘肅中西部地區。今人又稱甘肅境內的烏鞘嶺以西地區為“河西走廊”,地理範圍更小。《河西佛教史》所涉及的範圍不僅限於“河西走廊”,有些章節的內容涵蓋瞭今甘肅的大部分地區,甚至涉及今寜夏、青海以及新疆東部地區。

作者簡介

杜鬥城,1951年11月生於甘肅靈颱,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學專業。現任蘭州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曆史文獻學(敦煌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教授、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甘肅敦煌學會副會長、五颱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颱灣中華道教文化宗教研究學院教授等。長期緻力於宗教考古及敦煌佛教文獻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隴右高僧錄》、《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敦煌五颱山文獻校錄研究》、《北涼譯經論》、《炳靈寺石窟內容總錄》、《正史佛教資料類編》、《考古學通論》(教材)等,並在《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等國內外相關刊物發錶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其治學以態度嚴謹、涉獵廣博、視野開闊而見長。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兩晉時期
第一節 敦煌菩薩——竺法護
第二節 帛法祖在隴上
第三節 前涼張天锡時期的譯經
第四節 敦煌本前涼淨明所誦《法句經》
第五節 竺佛念與慧常
第六節 道安的《涼土異經錄》
第七節 東晉時期敦煌高僧的南巡及遊巡於敦煌的僧人
第八節 鳩摩羅什滯留涼州及僧肇的西來

第二章 後秦西秦
第一節 麥積山早期三佛窟與姚興的《通三世論》
第二節 聖堅與西秦譯經
第三節 玄高、曇無毗諸僧與西秦禪學
第四節 炳靈寺石窟與西秦佛教
第五節 法顯西行與智嚴、寶雲的南下

第三章 北涼時期
第一節 北涼譯經
一 曇無讖的譯經
二 浮陀跋摩與道泰等人的譯經
三 沮渠京聲的譯經
四 北涼譯經的意義
第二節 北涼石窟
一 張掖地區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韆佛洞、馬蹄寺南北二窟、觀音洞等
二 武威地區天梯山第1、第10等窟
三 酒泉文殊山石窟群的韆佛洞,萬佛洞等石窟
四 玉門昌馬石窟群
五 敦煌莫高窟的早期洞窟
第三節 北涼石塔
一 石塔簡述
二 建造年代和造像特徵
三 早期佛教石塔風格
四 石塔雕刻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五 石塔的用途
第四節 北涼佛教的影響
一 北涼佛教對北魏的影響
二 北涼佛教對高昌等地的影響
三 北涼佛教對南朝的影響

第四章 北朝時期
第一節 隴山左右的北魏石窟及其嚮西的影響
第二節 奚康生與南、北石窟寺
第三節 元太榮與敦煌莫高窟
一 元太榮的西來與莫高窟的“中原風格”的形成
二 元榮在敦煌的寫經
三 元榮造經及其有關問題
第四節 尉遲迥與拉梢寺大佛
第五節 李充信開鑿及庾信作銘的麥積山七佛閣
第六節 劉薩訶與涼州番禾望禦山“瑞像”
第七節 李賢與莫高窟第290窟及其相關問題
第八節 於義與莫高窟北周石窟
第九節 敦煌北朝晚期的寫經活動
第十節 敦煌高僧法穎與南朝律學
第十一節 活動於南朝的隴右河西僧人

第五章 隋唐時期
第一節 寺院石窟的分布狀況
一 寺院與石窟的數量
二 地方誌中所見隋及唐前期河西寺院資料
三 國傢寺塔的分布狀況
第二節 河西僧人及其相關佛教活動
一 達摩笈多、玄奘等高僧在河西的佛教活動
二 河西本地僧人及其佛教活動
三 外齣遊曆弘法的河西僧人
四 隋及唐前期河西籍僧人與華嚴宗
第三節 民眾佛教生活
一 民眾寫經活動
二 民眾修窟活動
三 民眾佛教信仰的民間信仰化——以劉薩訶信仰為例
第四節 高昌王國的民寺寺主
附錄 杜鬥城:《涇州大雲寺捨利石函銘並序》跋

第六章 吐蕃時期
第一節 吐蕃占領河西之前的河西與吐蕃
一 吐蕃占領之前的河西佛教
二 占領河西前的吐蕃佛教
三 吐蕃對河西的占領
第二節 吐蕃占領時期的河西佛教
一 吐蕃統治者與河西佛教界的閤作
二 曇曠——從唯識宗的禪宗傾嚮看河西佛教與吐蕃佛教趨同的
一 次契機
三 摩訶衍——漢地佛教與印度佛教在吐蕃的大決戰
四 法成——藏傳佛教與中原佛教的融閤
五 吐蕃占領河西時期的其他佛教人物
六 吐蕃時期的敦煌石窟藝術
第三節 吐蕃時期河西佛教的社會影響
一 促進瞭漢文化與吐蕃文化之間的交流
二 促進瞭吐蕃佛教的發展
三 繼續保持瞭河西地區佛教的繁榮
四 相對保持瞭河西社會的穩定

第七章 歸義軍時期
第一節 概要
第二節 歸義軍前期的河西佛教
一 法成及其弟子的講經活動
二 張議潮對教團的整頓改革
三 從吳洪辯到唐悟真
第三節 歸義軍中後期河西佛教的發展
一 張承奉時期的佛教狀況
二 曹氏歸義軍時期的佛教狀況
三 歸義軍中後期的開窟活動
四 歸義軍中後期佛教的特點
第四節 歸義軍時期佛教的世俗化
一 佛教教學的終結和佛教的社會功能化
二 從佛教經典的流行看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三 教團地位的低落和寺院經濟的發展
四 佛教宗教活動的習俗化與僧尼大眾的俗人化和職業化
五 佛教宗派的調和化與民眾信仰的興起

第八章 迴鶻時期
第一節 迴鶻佛教與迴鶻政權
一 甘州迴鶻與佛教
二 沙州迴鶻與佛教
三 高昌迴鶻王國與佛教
第二節 迴鶻佛教的世俗化
一 從佛教功德思想的流行看迴鶻佛教的世俗化
二 僧人參與世俗政治、經濟生活
三 迴鶻佛教寺院經濟中的世俗化傾嚮
第三節 迴鶻佛教對其他政權的影響
一 迴鶻佛教對曹氏歸義軍的影響
二 迴鶻佛教對西夏的影響
三 迴鶻佛教對遼朝的影響
四 迴鶻佛教對金朝的影響
五 迴鶻佛教對濛元的影響
附錄 杜鬥城:《從考古文物的發現看隴山左右的金代佛教》

第九章 西夏時期
第一節 西夏佛教的傳播背景
一 原有的佛教基礎
二 周邊民族的影響
三 統治者的大力提倡
四 西夏民眾的精神寄托
第二節 李德明一李乾順時期的西夏佛教
一 西夏佛教的奠基
二 西夏佛教的成熟
第三節 李仁孝一李德旺時期的西夏佛教
一 西夏後期佛教的繁榮
二 西夏晚期佛教的衰落
第四節 西夏佛教和皇權的結閤及其世俗化
一 西夏佛教與皇權的結閤
二 西夏佛教的世俗化
第五節 西夏佛教的社會影響
一 有利於維護西夏王朝的統治
二 促進瞭西夏文化的發展
三 促進瞭西夏與周邊民族的佛事交流
四 西夏佛教促進瞭我國佛教的發展
附錄 杜鬥城:《西夏的轉輪王塔——寜夏拜寺口西塔之建造背景》

第十章 濛元時期
第一節 濛元時期河西佛教發展的曆史背景
一 漢至西夏時期河西佛教概述
二 濛元河西佛教發展的背景
第二節 濛古人的早期信仰
一 濛古民族與薩滿教
二 濛古諸王與藏傳佛教各派
第三節 闊端與薩班的“涼州會談”
一 “涼州會談”前的闊端與薩班
二 “涼州會談”背景、過程、影響以及薩班在涼州的活動
第四節 忽必烈與八思巴對河西佛教發展的影響
一 八思巴和忽必烈之間的關係
二 八思巴在河西的活動
三 元朝的帝師製度及其對河西佛教的影響
第五節 河西僧人及其相關佛教活動
一 在河西活動過的僧人
二 寺院經濟與僧人
第六節 河西各地石窟和寺院的修建與分布
一 石窟的修建和分布
二 寺院的修建和分布
三 濛元時期河西佛教的功利化和民族性
附錄 《薩迦班智達緻蕃人書》

第十一章 明清時期
第一節 明清統治者與河西佛教
第二節 明清時期河西佛教發展概況
一 涼州
二 甘州
三 肅州
第三節 河西佛教的發展特點及其産生的社會影響
一 河西佛教的發展特點
二 河西佛教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姚嵩為秦州刺史,史有明記。《晉書》捲一一八《姚興載記》中說:“仇池公楊盛叛,侵擾祁山……秦州刺史姚嵩入羊頭峽,右衛鬍翼度從陰密齣自’淠城,討盛。”④(《通鑒》捲一一六《晉紀》同)他給姚興的信中提到的“皇後遺囑所建”、“陛下親營像事”的“殊像”是否為秦州的麥積山,很值得研究。
姚興如此關心“三世”問題,並非一時心血來潮,也非賣弄自己的學問之深。首先,因為“三世實有”思想,從根本上符閤統治階級的政治利益。前世作惡,今世果報,來世未定。換言之,現世的社會秩序、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皇帝和老百姓之間的差彆在前生就決定瞭,反抗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一般老百姓隻能做“逆來順受”的順民。魏晉南北朝以來,這種思想實際上一直是維護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器。在十六國戰亂的曆史背景下,更是如此。
另外,“三世實有”、“三世有佛”還具有宣傳佛教曆史悠久的重要作用。佛教開始傳人中國之後,由於受到儒傢思想和中國道教的排斥,其生存空間一直受到擠壓。“鬍本無佛”,佛是“西方無賴子弟”等反佛言論甚囂塵上。西晉道士王浮的《老子化鬍經》,實為此時反佛言論的記集和理論上的係統化。加之佛教本身固有的“末世”、“末法”思想,使許多人對佛教産生瞭懷疑,甚至采取瞭排斥態度。而論證(現有佛)釋迦之前還有(過去)佛,其後更有(彌勒)佛的真實存在等,都可以迴答這些當時迫在眉睫的問題。

前言/序言

  古代“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與“河東”(約今山西)相對而言,其地理範圍大緻為今陝北、寜夏、甘肅大部分地區。漢武帝設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史稱“河西五郡”,其地理範圍不齣今甘肅中西部地區。今人又稱甘肅境內的烏鞘嶺以西地區為“河西走廊”,地理範圍更小。本書所涉及的範圍不僅限於“河西走廊”,有些章節的內容涵蓋瞭今甘肅的大部分地區,甚至涉及今寜夏、青海以及新疆東部地區。
  古代河西地區扼據“絲綢之路”中段,連接青藏高原、濛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不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還是中國西北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地區。大乘佛教主要是經過河西進入內地的。先是西晉時期被稱為早期佛典“四大翻譯傢”之一的“敦煌菩薩”竺法護在河西翻譯佛經;其後又有鳩摩羅什滯留涼州;玄高來往於麥積山與炳靈寺之間,後人平城(今山西大同);北涼曇無讖在河西譯《大般涅槊經》,涼州城內有三百多人的譯場等,河西佛教一時極為興盛。439年,北魏滅北涼之後,北涼僧人東至平城,南下建康,西奔高昌,涼州佛教一度影響瞭整個中國的佛教。此時,河西作為當時佛教中心之一的地位雖然下降,但佛教以另外的方式繼續發展。其特點是:這時的佛教石窟在北涼造窟的基礎上,仍然大規模地開鑿於河西地區的重要地點,如敦煌莫高窟、酒泉文殊山、張掖馬蹄寺、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慶陽北石窟寺、涇川南石窟等。時至今日,甘肅仍是全國保存佛教石窟寺最多的地區,不但數量居多,而且曆史悠久,保存相對完好。這些石窟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星星點點地分布在絲綢之路沿綫,是當時河西佛教興盛的最直接證據。




河西佛教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河西佛教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河西佛教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河西佛教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東漢佛教摩崖刻像

評分

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圖

評分

二、烏桓人的邑落組織

評分

第三章 烏桓族的興衰及其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評分

以前對這個作者也不瞭解

評分

二、西漢中期和東漢初期烏桓人的兩次南遷

評分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傢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閤和再創造,形成瞭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是顯而易見的。

評分

二、烏桓人的邑落組織

評分

第一章 早期東鬍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河西佛教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