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版以来累计销量50万册,叶圣陶之子叶至善老人授权并亲撰前言说明
给孩子们编写的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丛书:(《开明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商务国语教科书》),简称《老课本系列》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小学初级学生用)》图文并茂、琅琅上口的百年老课本曾经滋养了我们的前辈,并启迪过他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此发掘出来,是因为这些老课本或许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考虑到今天学生的阅读习惯,作者在保留原书风貌的风同时,同删去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原课文下附有简体字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亲自编写,全部是创作或再创作。以确能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内容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儿周围开邕,逐渐拓展到社会。材料活泼隽趣,文体兼容博取,文章力选各体的模式,词、句、语调切近儿童口吻,以适应儿童学习心理。初年级课本的文字用手写体,由丰子恺写并绘插图。特点是图画与文字有机配合,这在当时同类教科书中是很新颖的作法。课本于1932年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小学初级学生用)》图文并茂、琅琅上口的百年老课本曾经滋养了我们的前辈,并启迪过他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此发掘出来,是因为这些老课本或许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考虑到今天学生的阅读习惯,作者在保留原书风貌的风同时,同删去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原课文下附有简体字说明。《商务国语教科书》是庄俞等编写,张元济校订,特点是从居家、处世方面取材,以儿童周围事物和见闻立义,注意农业、工业商业等实用知识和上学应用知识,穿插了不少聪明孩子的故事。《商务国语教科书》自1917年初版问世,十年中共发行七八千万册,是民国时期影响很大的语文教科书。虽然文白交加的语言会让今天的学生感到陌生,但精美的图画和精炼的语句还是让人爱不释手。
《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小学初级学生用)》采用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故事、传说历史和儿童民歌,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趣味。初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用白话文编写的很早教科书之一。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很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坚持创作,在此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作品数量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独特,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很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1932年的小学课本,从常识教起才是好课本!
很多人喜欢怀旧,特别是对新事物产生不满或者疲劳的时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有重回了大家的视线。而这本年代已久的课本不仅备受欢迎,且许多人认为比之现在的课本都要好上许多。
这本《开明国语课本》是由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编写,而叶圣陶生平以编写书籍为荣,常对人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此外,《开明国语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有配上漫画家丰子恺的插画,这本书在当时可是号称教育书籍的先锋。
《开明国语课本(套装上下册)(小学初级学生用) 》
上册
赵长天:旧书新读的意义
徐根荣:表现和培育儿童的探索精神
第1课早上起来
第2课上学去
第3课先生早
第4课红花开
第5课来拍球
第6课我拍白球
第7课一二
第8课大家看书
第9课书上
第10课三只牛吃草
第11课大家画牛
第12课大家写字
第13课明天会
第14课月亮出来了
第15课月亮光光
第16课影子
第17课起来
第18课太阳
第19课母鸡小鸡
第20课小鸡都不识
第21课小小房子
第22课怎么不种花
第23课田里的菜
第24课桃花开了
第25课柳条长
第26课我画桃花
第27课这样就好了
第28课雨下着
第29课雨点、雨点
第30课雨停了
第31课田里
第32课农人种田
第33课小房子
第34课妹妹哭了
第35课再搭起来
第36课妈妈缝衣服
第37课说故事
第38课十只猪过桥
第39课我叫黄小云
第40课我家门前
第41课荷花
第42课可爱的泥人
第43课我也不知道
第44课小猫姓什么
第45课今天早上
第46课出家门
第47课泉水和小草
……
下册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小学初级学生用) 》
上册
赵长天:旧书新读的意义
徐根荣:表现和培育儿童的探索精神
第1课 入学
第2课 敬师
第3课 爱同学
第4课 课室规则
第5课 操场规则
第6课 仪容
第7课 早起
第8课 清洁
第9课 应对
第10课 孝父亲
第11课 友爱
第12课 慎爱
第13课 衣服
第14课 温课
第15课 勤学
第16课 游戏
第17课 休息
第18课 守时刻
第19课 好学
第20课 守秩序
第21课 诚实
第22课 整理
第23课 专心
第24课 勤操作
第25课 亲恩
第26课 爱亲
第27课 敬老
第28课 敬客
第29课 公平
第30课 礼节
第31课 扶助他人
第32课 公德
第33课 爱生物
第34课 起居
第35课 卫生
第36课 清洁
第37课 节饮食
第38课 惜物
第39课 惜时
第40课 好学
第41课 储蓄
第42课 爱亲
第43课 事亲
第44课 友爱
第45课 睦邻
……
下册
《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小学初级学生用) 》
上册
赵长天:旧书新读的意义
除根荣:表现和培育儿童的探索精神
第1课 小猫咪咪
第2课 小狗汪汪
第3课 捉鱼
第4课 昆虫
第5课 小弟弟
第6课 小妹妹
第7课 拍拍手
第8课 你拍球
第9课 拍一拍
第10课 咪咪叫
第11课 小狗好
第12课 一只黄狗
第13课 一只黄狗
第14课 弟弟做老鼠
第15课 手拉手
第16课 好朋友
第17课 飞飞飞
第18课 咪咪咪
第19课 猫小姐
第20课 促住了
第21课 天亮了
第22课 太阳红
第23课 太阳 太阳
第24课 清早起
第25课 四个好宝宝
第26课 五个小朋友
第27课 捉迷藏
第28课 你打鼓
第29课 地上有一个东西
第30课 马比羊高
第31课 马儿跑
第32课 牛要吃草
第33课 弟弟睡觉
第34课 小小泥人
第35课 老猪叫小猪磨麦
第36课 老猪吃饼
第37课 我没有胡须
第38课 他是谁
第39课 汪汪汪
第40课 摇摇摇
第41课 姐姐高敲门
第42课 月亮弯弯
第43课 不倒翁
第44课 小泥人跌了
第45课 猴子滚铁环
……
下册
我第一次看到这套《老课本丛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位来自过去的老朋友。那熟悉的封面,那略显陈旧的纸张,瞬间勾起了我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这套书的文字,质朴而温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记得其中有讲到勤劳的课文,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我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当年是滋养我们心灵的甘露,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孩子们的活动场景的插图,孩子们围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些插图,勾勒出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没有电子游戏的侵扰,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而纯粹。我常常会对着这些插图发呆,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其中,回味着童年的点点滴滴。 我最欣赏这套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生观的启蒙。其中有很多关于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关于诚实、善良、勤奋的故事,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故事的深意,仿佛与当年的自己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对话。 这套书的装帧,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那种复古的风格,恰到好处地还原了老课本的风貌。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非常用心。我喜欢捧着它,感受那种油墨的香气,那种纸张的温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艺术品。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老课本,了解我们父辈的成长经历,感受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他们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 我记得,当年老师在讲授音乐知识时,会用简单的乐器来演示。这套书的音乐课本,也保留了这种风格,它们用直观的方式,将音乐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看着这些内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一起唱歌、一起打拍子的时刻。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格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发现这套《老课本丛书》时,我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我童年的一块碎片,被重新拼凑完整,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的课本,是用最朴素的纸张印刷的,带着淡淡的油墨香。文字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能够轻易地勾起我对世界的无限好奇。这套书,完美地复刻了这份质感,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着一次温柔的交谈。 这套书的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爱国和奉献的篇章,它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家国情怀。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人们,是如何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没有现代的精美,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自由驰骋。我常常会盯着那些插图,回想起当年我如何在课本的空白处,画上自己想象中的场景,那种创造的乐趣,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我特别怀念当年那种“慢阅读”的时光。那时候,阅读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事情。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往往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这套书,让我有机会重新找回那种专注的阅读状态,让我能够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怀旧的韵味。纸张的颜色,字体的风格,都模仿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真的捧着一本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书。我喜欢那种略带粗糙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也像是一种古老的旋律,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愫。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老课本,了解我们父辈的成长经历,感受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他们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 我记得,当年老师在讲授地理知识时,会用生动的图画来解释。这套书的地理课本,也保留了这种风格,它们用直观的图示,将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看着这些内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刻。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格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套《老课本丛书》时,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那种熟悉感,那种亲切感,让我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抱回了家,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它进行一场久违的约会。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课本都是哥哥姐姐们传下来的,有些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但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翻阅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书籍。这套书的出现,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用最朴素的工具,学习最根本知识的年代。我能想象到,当年那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编写出这些质朴而深刻的教材。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孩子们活动场景的插画,孩子们围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些插图,勾勒出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没有电子游戏的侵扰,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而纯粹。我常常会对着这些插图发呆,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其中,回味着童年的点点滴滴。 这套书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哲理。我记得很多课文都在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关于孝顺长辈,关于尊敬师长,关于友爱同学,这些看似最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熏陶。 我特别怀念当年那种“慢阅读”的时光。那时候,阅读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事情。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往往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这套书,让我有机会重新找回那种专注的阅读状态,让我能够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怀旧的韵味。纸张的颜色,字体的风格,都模仿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真的捧着一本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书。我喜欢那种略带粗糙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也像是一种古老的旋律,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愫。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是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但我相信,这些老课本能够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它们能够让他们了解父辈的成长经历,也能够让他们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纯粹。 我记得我当年为了写好每一个字,下了多少功夫。这套书中的汉字,虽然有些字体略显朴拙,但它们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我看着这些字,仿佛就能感受到当年老师们是如何一笔一画地教导我们写字的。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本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拿到这套《老课本丛书》的那一刻,仿佛有一道光照亮了我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这套书,不仅仅是印刷品,更是我与过去时光的连接器,让我得以重温那些纯真而美好的岁月。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教室,阳光总是透过高高的窗户洒下,照在泛黄的课本上。那时的我们,用着最朴素的笔,描摹着那些略显笨拙却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和图画。这套书,恰恰还原了这份质朴,那种简单而纯粹的美,是现代书籍所难以比拟的。 这套书的文字,没有冗余的描述,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友谊和互助的篇章,它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孩子们之间纯粹的感情。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分享而开怀大笑,因为一次小小的帮助而倍感温暖。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简单,却极具表现力。它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自由驰骋。我常常会盯着那些插图,回想起当年我如何在课本的空白处,画上自己想象中的场景,那种创造的乐趣,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我特别怀念当年那种“慢阅读”的时光。那时候,阅读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事情。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往往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这套书,让我有机会重新找回那种专注的阅读状态,让我能够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怀旧的韵味。纸张的颜色,字体的风格,都模仿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真的捧着一本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书。我喜欢那种略带粗糙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也像是一种古老的旋律,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愫。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老课本,了解我们父辈的成长经历,感受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他们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 我记得,当年老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会用生动的故事来吸引我们。这套书的历史课本,也保留了这种风格,它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我看着这些内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坐在教室里,认真聆听老师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刻。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格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这套《老课本丛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闪耀着无数珍贵的童年时光。我从小就对老物件、老故事有着莫名的情结,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好奇和怀念。我甚至可以想象,当年在印刷厂里,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排版、印刷,将这些承载着知识和希望的纸张,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我记得我小时候住的那个老房子,墙壁是斑驳的,木头地板踩上去会发出吱呀的声音,而我的书桌上,就放着这样一本本带着油墨香的老课本。那时候,阅读是一件多么纯粹的事情。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来分散注意力,只有黑白的文字和简单的插图,却足以构建起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小小世界。每次翻看这套书,我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围坐在煤油灯下,认真抄写课文的情景。 这套书的排版和字体,都带着浓浓的时代印记。那些略显笨拙但充满力量的字体,那些简洁朴实的插画,都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熟悉。它不像现在很多图书那样追求花哨的设计,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我甚至能感受到,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这些课本是多么珍贵,每一页都承载着知识的重量和对未来的期盼。 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关于诚实、善良、勤奋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回想起当年老师们是如何用这些故事来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这套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 这套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记得很多课文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读起来格外亲切,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娓娓道来。这种亲切感,是现在很多过于追求“高大上”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它让我回到了那个讲究“言必信,行必果”的年代。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书中的精彩句子摘抄下来。在这套书中,我发现了很多让我产生共鸣的句子。比如“我们不怕困难,因为我们是勇敢的孩子。”这样的句子,在当时给予了我巨大的力量,现在读来,依然能激起我内心的斗志。这套书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宝典,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用心,虽然是复刻,但那种老旧的质感被模仿得淋漓尽致。纸张的颜色、厚度,甚至封面上的磨损痕迹,都做得十分到位,让人仿佛真的捧着一本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书。我甚至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息,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嗅觉体验。 我常常会把这套书带到户外,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一边阅读,一边感受微风拂面。这种远离喧嚣的生活方式,让我想起了当年在田埂上、在林间,伴随着自然的声音一起学习的时光。这套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重新体验那种简单的快乐,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我们曾经都是一起度过那个年代的人,我们都曾是这套书的读者。分享这套书,就像是分享我们共同的回忆,分享我们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岁月。我们可以在一起讨论其中的内容,回忆当年的趣事,那种默契和共鸣,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年代;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审视自己的成长;它更是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我与曾经的自己。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阅读,一次关于怀旧,关于教育,关于人生的深度对话。
评分拿到这套《老课本丛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如同得到了失而复得的珍宝。那泛黄的纸页,那略显稚嫩的插图,那质朴的文字,都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我仿佛看见,当年那个坐在简陋课桌前的我,认真地啃读着这些课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时的语文课,老师会让我们朗读课文,那抑扬顿挫的声音,配合着课文中生动的描绘,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套书的文字,正是这种风格,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能够勾起读者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我常常会跟着书中的文字,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画面,那是属于我童年的色彩。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没有现代绘本那样精美,但却有着一种质朴的美感。那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却是饱含深情的人物和场景。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孩子们玩耍、学习的插图,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我看着这些插图,仿佛也回到了当年,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奔跑、一起欢笑的日子。 我最欣赏这套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生观的启蒙。其中有很多关于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关于诚实、善良、勤奋的故事,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故事的深意,仿佛与当年的自己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对话。 这套书的装帧,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那种复古的风格,恰到好处地还原了老课本的风貌。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非常用心。我喜欢捧着它,感受那种油墨的香气,那种纸张的温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艺术品。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老课本,了解我们父辈的成长经历,感受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他们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 我记得,当年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会用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套书的数学课本,也保留了这种风格,它们用最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看着这些习题,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纸上奋笔疾书,努力解开每一个数学难题的时刻。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格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这套《老课本丛书》简直就是我的“时光机”,每一次翻开,都像回到了那个青涩懵懂的年代。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教室里,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下,照在泛黄的课本上,我用铅笔在上面一遍遍地描摹那些简单的图画和歪歪扭扭的字迹。这套书不仅还原了那些课本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深埋心底的回忆。我仿佛能听到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能闻到油墨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甚至能感受到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偷传纸条、传橡皮擦时的那种雀跃。 那些曾经熟悉的课文,虽然如今看来内容可能稍显稚嫩,但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却足以打动人心。比如那些关于勤劳、友谊、孝顺的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在那个年代,它们是滋养我们心灵的甘露。我特别怀念那些手绘的插图,虽然不像现在的绘本那样精美,但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制作者的用心。当我看到这些插图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时代,孩子们的世界纯粹而美好。 阅读这套书,就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当年学习这些内容时的情景,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地方,如今却有了新的理解。这套书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种对教育理念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我惊讶于那个年代的孩子是如何在相对简单的教材中学习到如此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道理的,也反思了现代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过度追求“高科技”而忽略了基础和人文关怀。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小燕子在春天里忙碌筑巢的故事。当时我跟着课文,在课本的空白处画了一只只小燕子,还给它们加上了翅膀和尾巴。现在看到书中的插图,依然是那样简洁而生动,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它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净化。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或者已经遗忘的童年记忆,又重新鲜活起来。我看到了父母当年为我操劳的身影,看到了老师们循循善诱的教导,看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淳朴和善良。这套书不只是给孩子的,更给每一个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拾那些失落的情感。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每一册都充满了复古的韵味。纸张的质感很好,摸上去温润而厚实,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翻阅时,那种沙沙的声音,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我常常会将这些书摆在书架上,时不时地拿出来欣赏一番,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它们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一件充满时代印记的艺术品。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插图,是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读书的画面。她的眼神专注而宁静,窗外是绿油油的田野和蓝蓝的天空。这张图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套书让我怀念起那个没有电子屏幕干扰的年代,孩子们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虽然他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时代,但我相信,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老课本,一定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它们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父母那一辈人的成长经历,也能够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纯粹。 总的来说,这套《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自然观察的课文,比如描写四季变化的,或者介绍小动物习性的。这些内容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科学的启蒙意义。我记得当年跟着课文,在操场上观察蚂蚁搬家,在树林里辨认花草。这套书勾起了我当年对自然的热爱,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更发生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评分每次翻开这套《老课本丛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能看见自己小时候,坐在老式的木头桌前,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课本,一笔一划地跟着老师学习。那时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子白板,只有窗外斑驳的阳光和老师温和的声音。 这套书的文字,简单却充满了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句式,却能够直击人心。我记得其中有讲到勤奋学习的课文,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我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当年是滋养我们心灵的甘露,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插图,绿油油的草地,蓝蓝的天空,形态各异的动物,都栩栩如生。它们勾起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也让我回想起当年在田野里、在山间,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的快乐时光。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校会组织我们去参观农场,去观察小动物。那时候,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都来自于课本。这套书,就像是把我带回了那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童年,让我重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怀旧的韵味。纸张的颜色,字体的风格,都模仿得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真的捧着一本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书。我喜欢那种略带粗糙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也像是一种古老的旋律,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愫。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是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但我相信,这些老课本能够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它们能够让他们了解父辈的成长经历,也能够让他们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纯粹。 我记得我当年为了写好每一个字,下了多少功夫。这套书中的汉字,虽然有些字体略显朴拙,但它们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我看着这些字,仿佛就能感受到当年老师们是如何一笔一画地教导我们写字的。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本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我不得不说,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怀旧的读物,它更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书。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深刻的道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简单”的价值,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也重新找回了那个纯真美好的自己。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当我拿到这套《老课本丛书》时,一种莫名的怀旧情愫瞬间涌上心头。这套书,就像是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把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青草香和琅琅读书声的年代。我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手里捧着这本熟悉又陌生的课本。 这套书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它没有花哨的修辞,却能够触及心灵最深处。我记得其中的一些课文,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片段,例如一起玩耍、一起分享。这些片段,真实而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童年的纯真和快乐。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着一次温柔的对话。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不如现代的精美,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却是饱含深情的人物和场景。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插图,它们色彩鲜艳,充满生机,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我看着这些插图,仿佛也回到了当年,在田野里、在山间,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的快乐时光。 我最欣赏这套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生观的启蒙。其中有很多关于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关于诚实、善良、勤奋的故事,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故事的深意,仿佛与当年的自己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对话。 这套书的装帧,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那种复古的风格,恰到好处地还原了老课本的风貌。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非常用心。我喜欢捧着它,感受那种油墨的香气,那种纸张的温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艺术品。 我还会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老课本,了解我们父辈的成长经历,感受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他们有机会沉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 我记得,当年老师在讲授科学知识时,会用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套书的科学课本,也保留了这种风格,它们用最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看着这些内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时刻。 这套书的内容,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格的塑造。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总而言之,《老课本丛书》是一次非常美好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重新连接过去,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
评分我拿到这套《老课本丛书》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种激动,源于一种久违的熟悉感,仿佛冥冥之中,我就应该拥有它。我一直觉得,那些老旧的、泛黄的课本,比现代精美的教材更能承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温度。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复古”的阅读情怀。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课本都是哥哥姐姐们传下来的,有些已经破旧不堪,但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翻阅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书籍。这套书的出现,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用最朴素的工具,学习最根本知识的年代。我能想象到,当年那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编写出这些质朴而深刻的教材。 这套书的插图,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孩子们的活动场景的插画,孩子们围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些插图,勾勒出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没有电子游戏的侵扰,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而纯粹。我常常会对着这些插图发呆,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其中,回味着童年的点点滴滴。 这套书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哲理。我记得很多课文都在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关于孝顺长辈,关于尊敬师长,关于友爱同学,这些看似最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熏陶。 我特别怀念当年那种“慢阅读”的时光。那时候,阅读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事情。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往往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这套书,让我有机会重新找回那种专注的阅读状态,让我能够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这套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很好,虽然是复刻,但那种老旧的质感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我喜欢那种略带粗糙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翻阅时发出的沙沙声,也像是一种古老的旋律,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愫。它让我觉得,我捧在手里的是一件饱含历史温度的艺术品。 我有时候会把这套书当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那些同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友。当我们一起翻阅这套书时,总能勾起无数共同的回忆。我们会谈论起当年的老师,当年的同学,当年的趣事,那种 shared experience,是弥足珍贵的。这套书,成为了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连接着我们共同的过去。 这套书的内容,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我发现,当年的一些教育理念,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有着深刻的智慧。它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我不得不说,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怀旧的读物,它更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书。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深刻的道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简单”的价值,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也重新找回了那个纯真美好的自己。 我强烈推荐这套《老课本丛书》给所有对过往有所怀念,对教育有所思考,对人生有所感悟的人。它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一次触及心灵的洗礼。它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过去的自己,也送给现在的我们。
评分挺好的,三个不同出版社,同一时期的好东西,值得一买!
评分书质量很好,送货快当天到,喜欢在京东买书
评分感受一下民国的小学生课本,那现在的课本有什么不同?
评分挺好的,内容不错,现在的孩子也应该了解传统的东西,学做事也要学做人。
评分给家人买的,京东物流很快我很满意
评分不错,买回家就被闺女抢了,很值得推荐
评分很不错,原来想买线装的,没买上,就还是选了这套,收藏可以,看也行,不错不错~~~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买来看看,希望不负众望,不是浪得虚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