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田艳平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987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73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以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为切入点,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转型期我国旧城改造对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住房及空间分布上的影响,探索城市社会分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旧城改造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个重要方向,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田艳平,1972年生,200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区域经济学及人口学硕士导师组组长,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人口经济,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等的研究。曾获第七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研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研究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意义及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旧城改造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旧城改造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进展
第三节 国内外旧城改造研究评述
第三章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 城市管治理论
第四章 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理论假设
第五章 旧城改造与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变化
第一节 旧城改造与市内人口流迁
第二节 旧城改造、工业扩散与市内人口流迁
第三节 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内人口流迁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旧城改造、住房状况与社会分层
第一节 转型期武汉社会阶层结构
第二节 旧城改造与社会分层:基于住房状况的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旧城改造、人口分布与转型期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第一节 2000年武汉不同阶层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2000年武汉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第三节 武汉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转型期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特点
第一节 我国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特点
第二节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国内外旧城改造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进展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短,至今还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在我国历史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我国近代城市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20世纪初叶得到初步发展。经过多年的战争,城市经济濒于崩溃。解放初期,我国城市大部分为旧城市,大都有七八十年、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呈现出日益衰败的景象,治理城市环境和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当时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从1949年至今,我国旧城更新改造已近60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时期”和“一五”建设时期,城市建设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等方针的指引下,一直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建设特点在于发展工业生产,项目集中于城市新区。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为了配合重点工业项目布局,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一些城市新工业区的建设,大多数城市和重点旧城区的建设,只能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修和局部的改建或扩建。从总体效果来看,我国主要城市的改造和重建成效显著,城市住宅、交通、大型公共设施有了新的发展。尽管50年代城市建设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总体效果较好,一些城市出现了代表新中国崭新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从当时的实践来看,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前言/序言
一个没有思想活动和缺乏学术氛围的大学校园,哪怕它在物质上再美丽、再现代,在精神上也是荒凉、冷清和贫瘠的。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大学就是源于学术。大学与学术的关联不仅体现在字面上,更重要的是,思想与学术,可谓大学的生命力与活力之源。
我校是一所学术气氛浓郁的财经政法高等学府。范文澜、嵇文甫、潘梓年、马哲民等一代学术宗师播撒的学术火种,五十多年来一代代薪尽火传。因此,在世纪之交,在合并组建新校从而揭开学校发展新的历史篇章的时候,学校确立了“学术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对学校五十多年学术文化与学术传统的历史性传承,而且是谱写2l世纪学校发展新篇章的战略性手笔。
“学术兴校,科研强校”的“兴”与“强”,是奋斗目标,更是奋斗过程。我们是目的论与过程论的统一论者。我们将对宏伟目标的追求过程寓于脚踏实地的奋斗过程之中。由学校资助出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就是我们采取的具体举措之一。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以武汉市为例,总体还是不错的
评分
☆☆☆☆☆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以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为切入点,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转型期我国旧城改造对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住房及空间分布上的影响,探索城市社会分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旧城改造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个重要方向,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评分
☆☆☆☆☆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以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为切入点,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转型期我国旧城改造对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住房及空间分布上的影响,探索城市社会分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旧城改造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个重要方向,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评分
☆☆☆☆☆
周庄之行定在周日,时限紧迫,所以社员们都兴奋难抑,那些刚刚退组的后悔不已,纷纷成为坏马,要吃回头草。不幸坏马吃回头草这类事情和精神恋爱一样,讲究双方面的意愿坏马欲吃,草兴许还不愿意呢。马德保对那些回心转意的人毫不手软,乘机出恶气说要进来可以,周庄不许去,那些人诧异心事被看穿,羞赧得逃也来不及。
评分
☆☆☆☆☆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以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为切入点,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转型期我国旧城改造对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住房及空间分布上的影响,探索城市社会分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旧城改造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个重要方向,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评分
☆☆☆☆☆
第二章国内外旧城改造的研究进展第二节国内旧城改造研究进展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短,至今还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在我国历史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我国近代城市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20世纪初叶得到初步发展。经过多年的战争,城市经济濒于崩溃。解放初期,我国城市大部分为旧城市,大都有七八十年、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呈现出日益衰败的景象,治理城市环境和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当时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从1949年至今,我国旧城更新改造已近60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时期和一五建设时期,城市建设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等方针的指引下,一直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建设特点在于发展工业生产,项目集中于城市新区。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为了配合重点工业项目布局,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一些城市新工业区的建设,大多数城市和重点旧城区的建设,只能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修和局部的改建或扩建。从总体效果来看,我国主要城市的改造和重建成效显著,城市住宅、交通、大型公共设施有了新的发展。尽管50年代城市建设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总体效果较好,一些城市出现了代表新中国崭新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从当时的实践来看,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评分
☆☆☆☆☆
用了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感觉像是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很舒服
评分
☆☆☆☆☆
第二章国内外旧城改造的研究进展第二节国内旧城改造研究进展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短,至今还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在我国历史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我国近代城市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20世纪初叶得到初步发展。经过多年的战争,城市经济濒于崩溃。解放初期,我国城市大部分为旧城市,大都有七八十年、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呈现出日益衰败的景象,治理城市环境和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当时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从1949年至今,我国旧城更新改造已近60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时期和一五建设时期,城市建设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等方针的指引下,一直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建设特点在于发展工业生产,项目集中于城市新区。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为了配合重点工业项目布局,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一些城市新工业区的建设,大多数城市和重点旧城区的建设,只能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修和局部的改建或扩建。从总体效果来看,我国主要城市的改造和重建成效显著,城市住宅、交通、大型公共设施有了新的发展。尽管50年代城市建设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是总体效果较好,一些城市出现了代表新中国崭新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从当时的实践来看,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评分
☆☆☆☆☆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旧城改造与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为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