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這套書的閱讀門檻確實不低,對於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不過,這恰恰是它價值的體現——它服務於真正需要深度研究的學者和資深愛好者。我個人認為,如果能配閤一些基礎的甲骨文入門讀物打底,再來啃食這部大部頭,效果會事半功倍。那些復雜的引文和詳盡的校勘,每一次成功的理解,都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種知識積纍的過程,是極其充實的。
評分從版本學的角度來看,這套“駢枝”係列的匯編整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它將以往分散在不同刊物上的重要成果係統地集中起來,極大地便利瞭後續的研究工作。這套書的問世,無疑是為後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平颱,避免瞭重復勞動,使得學者們可以將精力投入到更高層次的探索中去。這不僅僅是幾部著作的簡單閤集,更像是一個時代的學術坐標,標誌著特定領域研究的成熟與深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典雅的感覺,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編者的用心良苦。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閱讀的舒適度。我尤其欣賞封麵設計中那種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美學,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對內容的深度有瞭一個初步的心理準備。雖然我之前對甲骨文的研究涉獵不深,但初次接觸這套書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般的普及讀物,而是真正下瞭大功夫的珍品。
評分閱讀這套書的過程,簡直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於省吾先生的考證之嚴謹,論證之細密,在每一個章節中都體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留意瞭他對於一些關鍵字形的辨析,那種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分析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讀到精彩之處,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揣摩,甚至要對照其他相關資料進行印證,這恰恰是學術著作的魅力所在——它挑戰你的認知,引導你去深入思考。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遠非網絡上零散的資料可以比擬。
評分對於一個文字愛好者來說,這套書帶來的震撼是多維度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和解讀甲骨蔔辭,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一種深厚的曆史文化情懷。作者在行文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先秦文獻的敬畏和熱愛,是無法用冰冷的數據堆砌齣來的。尤其是那些需要結閤上下文語境纔能理解的復雜結構,作者的解讀往往能一語中的,令人拍案叫絕。我甚至覺得,即便是對古文字不甚精通的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強大生命力。
評分在對先秦等古代文獻典籍的考證方麵,他著有《雙劍誃尚書新證》(1934年)、《雙劍誃詩經新證》(1935年)、《雙劍誃易經新證》(1936年)、《雙劍誃諸子新證》(1938年,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新證》(輔仁大學講演集第2輯,1941年,《社會科學戰綫》1980年第4期)、《澤螺居詩義解結》(《文史》1963年第2輯)、《澤螺號居楚辭新證》(《社會科學戰綫》1979年第3、4期)、《急就篇新證》(遼海引年錄)、《澤螺居詩經新證》(中華書局,1982年)等多部(篇)論著,並因而被《中國訓詁學史》作者鬍樸安推許為“新證派”的代錶人物。另有考釋單字論文多篇。晚年準備將已發錶和未發錶的金文考釋編成《吉金文字釋林》,惜未能完成。
評分本書適閤古代文史讀者。至此,於省吾著作集收全。
評分藏書之名在東北三省位居第一,長沙葉德輝藏書歸於北平某書局,他獲悉後立即購得。收集的圖書涉及經、史、子、集、叢書、期刊等,共計1 110種4 461冊。所藏明清善本甚多,尤多桐城派諸子文集,精本有藍印本《吳都四子》、錢竹汀《南宋館閣錄續錄》、許瀚《攀古小廬文》稿本等。間亦收藏金石,因得到吳王夫差劍、少虞錯金劍,遂將其藏書樓名為“雙劍誃”,另有“未兆廬”、“澤螺居”等,所藏共有5萬冊左右。後為生計所纍,曾將部分古籍換米。逝世後,其傢屬將這批圖書捐獻給吉林大學圖書館。為瞭紀念其捐書和對吉林大學所作齣的重要貢獻,吉林大學圖書館特闢“於省吾圖書專藏紀念室”。[1]
評分精裝塑封,中華書局齣品,強烈推薦。
評分圖書內容好,包裝也好.
評分圖書很好,可以購買。
評分經典,值
評分本書適閤古代文史讀者。至此,於省吾著作集收全。
評分送貨速度非常快,昨晚下的單,今早就到瞭,京東,頂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