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禮記·大學篇》原是講如何做儒傢功夫,在儒傢典籍中獨詳著其為學門徑次第,後世言儒學者所必資取,但古今解說多有歧異。伍庸伯、嚴立三是梁漱溟很為摺服的兩位儒傢學者,對儒學學說有精深見解,特彆是兩位先生對《大學》書文的解說,梁漱溟以為很為恰當,發前人所未發,能以很切近平妥之儒傢功夫道路昭示後學,有勝於前賢。故梁漱溟特編著本書,將兩位先生的研究成果輯於一處,並做詳細解讀與補充,供有誌於儒傢功夫者參考。 伍庸伯,嚴立三 著;梁漱溟 編著 伍庸伯(1886—1952),名觀淇(舊名冠球),字庸伯,廣東番禺南浦村人。保定陸軍大學畢業後留任教官,同時又兼任參謀本部某局第三科科長。1921—1924年迴粵,緻力於鄉治建設。後參加抗日,被稱為”儒將”。1950年入京訪友,並受邀講解《大學》及《論語》、《孟子》諸書。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新穎,它采用瞭一種“三位一體”的結構,分彆從“體魄的錘煉”、“知識的積纍”和“意誌的磨礪”三個維度來構建一個完整的人格養成路徑。我特彆欣賞它對“體魄”的重視,書中用瞭大量的篇幅來描繪古人如何堅持早起、如何練習呼吸吐納,以及如何通過規律的作息來保持身體的活力,認為“身體是修道的基石”。這與當下許多隻強調精神層麵的書籍形成瞭鮮明對比。作者強調,隻有強健的體魄纔能支撐起堅韌的意誌去麵對人生的巨大挑戰。書中的案例選取也極其豐富,橫跨瞭不同曆史時期和職業背景的人物,從戍邊的將軍到深宮的貴妃,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修身法門”。這種包容性和多角度的論證,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真正做到瞭“博采眾長,融會貫通”,讀完後讓人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被全麵地夯實和提升瞭一個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引人入勝瞭!我最近沉迷於閱讀一本探討古代哲人如何修身養性的書,它並沒有直接講述儒傢思想的框架,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曆史故事和生活化的場景,展現瞭古人是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實踐“修身”的。比如,書中詳細描繪瞭一個士大夫早晨醒來後,如何通過一係列細緻的個人儀式來調整心神,以期達到內心的平和與正直。它沒有用艱澀的理論去解釋“格物緻知”的含義,而是通過講述主人公如何專注於觀察一片竹葉的生長過程,如何在其中體悟到萬物運行的自然法則,從而拓展自己的心胸。讀到這些部分,我仿佛能聞到清晨竹林的濕潤氣息,感受到那種寜靜緻遠的氛圍。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筆觸間流露齣對傳統生活美學的深深敬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地放下浮躁,開始反思自己當下的生活節奏和精神狀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生活美學手冊”,而非純粹的學術著作,它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發現和珍視那些被現代生活遺忘瞭的、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樸素真理。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它選擇瞭一種獨特的“對話體”來展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在與一位深諳世事的老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促膝長談。這位“老者”並不直接傳授什麼宏大的道德準則,而是通過講述他年輕時犯下的錯誤、經曆的挫摺,以及最終如何通過內省和堅持日常的自我要求,最終走齣迷茫的過程,來展現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軌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章,描述主人公在仕途失意後,如何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他所負責的一片田地的耕耘之中,如何學習農人的勤勞、觀察天時的變化,並從中領悟到“功到自然成”的道理。這種將宏大敘事融入到微觀勞動中的寫法,極大地增強瞭可信度和代入感。它沒有用那些高高在上的教條去束縛人,而是提供瞭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路徑,讓你明白,真正的強大,來源於對每一個當下瞬間的負責任的態度。讀完這一段,我感覺自己也沾染上瞭一股泥土的芬芳,腳步也變得更加踏實瞭。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和信息量大得驚人,但它卻有一種奇特的魔力,讓你心甘情願地被它牽引著深入。它不像其他強調“立德”的書籍那樣聚焦於外在的規範,而是著重探討“心性”的錘煉過程。書中有一段關於“剋己復禮”的解讀,它沒有直接引用原典,而是通過對一個古代學子在麵對傢族內部復雜人際關係時的矛盾心理的細緻刻畫,來展現“禮”的真正意義——它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體諒和尊重的微妙平衡。作者非常擅長捕捉那種人類情感的幽微之處,比如嫉妒、傲慢、怯懦,然後展示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通過理智和同理心去馴服這些內心的“野獸”。閱讀的過程,就像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心理探險,作者提供瞭地圖,但最終需要你自己去穿越迷霧。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單純接受知識要深刻得多,因為它是由自己“走齣來”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典雅且富有音樂性的,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完全沒有一般古籍那種晦澀難懂的隔閡感。作者似乎深諳中國古典文學的韻律之美,句子長短錯落有緻,用詞精準而富有畫麵感。它講述瞭一位隱士如何通過學習音樂和書法來陶冶情操,書中對古琴的音色、筆鋒的起落的描繪,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文學性的“聲光電”展示。我讀到他描述撫琴時“指尖輕觸,萬籟俱寂,而後聲起,如山澗清泉,潺潺入心”的那一段時,幾乎可以想象齣那個空靈的境界。這本書的重點似乎在於“美學修養”如何內化為人格的力量,它告訴我們,一個高貴的心靈,必然會以一種優美的方式呈現齣來。這對於我們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教你如何把日子過齣詩意和風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