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天津的大案

旧天津的大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利成,王向峰 著
图书标签:
  • 天津历史
  • 旧社会
  • 民国
  • 悬疑
  • 犯罪
  • 侦探
  • 历史纪实
  • 社会风貌
  • 老照片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662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63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旧天津的大案》是天津市档案馆周利成同志的又一力作。利成同志长期从事档案编研工作,著述颇丰。2009年被市档案局授为编研专家。该书是作者近20年深入研究旧天津发生的各类大案要案的成果总结。作者在掌握一手原始档案资料,保证史实准确、史料翔实的前提下,坚持了通俗性、故事性、趣味性的写作风格。该书几乎囊括了上至清末、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在天津的各类重大案件。这段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动荡变化的岁月,外强侵略,内乱不断,兵连祸结,灾难深重,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土匪猖獗,帮会肆虐,烟毒弥漫,娼妓遍布,大案迭起。有关这方面的史料,对中国民国史、天津近代史研究大有裨益。
该书收录的约40个案件分为名人名案,刺杀、谋杀案,政治案件,经济案件,诈骗案、盗窃案,涉外案件六部分,有闻名全国的“段芝贵献妓贝子案”、“溥仪文绣离婚案”,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双烈女,案”、“海河浮尸案”,有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浦东少女被拐案”、“劝业场被盗案”、“惨死在继母手下的无辜少女”。这些案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揭露了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现实,再现了下层百姓水深火热、苦难生活的场景,集中反映了旧中国达官贵人、军阀政客、汉奸卖国贼的专横、独裁、贪婪、欺诈、投机、献媚等各种表现,是天津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通过该书,读者可以了解旧中国的黑暗、社会的动荡以及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它可以成力天津地方的一本爱国主义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名人名案/1
“双烈女”案/2
杨三姐告状案/7
白宗魏坠楼案/13
长芦盐纲五纲总被捕案/18
张绍曾彩凤班遇刺/23
溥仪文绣离婚真相/29
佟海山霸占小白玉霜案/35
谋杀案、刺杀案/41
惨死在继母手下的无辜少女/42
孙传芳血溅佛堂/46
除夕枪声/56
日寇暗杀赵天麟真相/60
刺杀程锡庚案真相/66
鬼市人头案/77
泰来饭店凶杀案/82
箱尸案真相/86
政治案件/97
段芝贵献妓贝子案/98
吉鸿昌将军被刺真相/105
海河浮尸案/115
马荣认子案的背后/122
宁死不屈的报人刘髯公/128
经济案件/133
650万元巨款无处寻/134
曹锟盗印钞票案/137
公用局长侵吞巨款丑闻/142
刘乃沂贪污案内幕/147
抡倩如倒卖黄金案/155
震惊全国的“三星事件”/161
诈骗案、盗窃案/164
骗子受骗记/165
清东陵被盗案/168
清东陵二次被盗始末/176
浦东少女被拐案/179
警察局集体绑架案/182
翠玉楼骗案/185
劝业场被盗案/187
涉外案件/190
茨木洋行谋杀案/191
洋稽查枪杀中国巡警案/197
一起影响中国法律的涉外案/201
英商会会长被绑案/207
索士宁隐匿敌产案/212
后记/215

精彩书摘

张金氏眼见得两个女儿就要坠入娼门,心急如焚。次日一早,即以“妨害家庭罪”将戴家告至天津地方审判厅。1916年2月27日,该审判厅作出判决,丽姑、春姑由生母张金氏领回。戴富有不服判决,上诉至直隶高等审判厅。戴家一面令人制造假婚书,一面向该审判厅审理此案的推事胡凤起行贿,诡称张绍庭生前已将其两个女儿许配给了戴家的两个儿子,并已过门共同生活,但张金氏竞私自悔婚,携子女逃出戴家。公堂之上,审判推事胡凤起对张家母女的申诉置若罔闻,而断然将丽姑、春姑判给戴家。判决后,戴家即想当庭将她们两姊妹带回去.张金氏抱着两个闺女死死不肯放手,戴家遂来人强抢。春姑挣脱了母亲对戴家人说,我们两个异乡的弱女子想跑也是跑不掉的,我们姐妹只想今晚回家最后再陪母亲一宿,明日一早即回到戴家。戴家于是派几名家丁“护送”张家母女回到西关,并在门前房后严加把守。
进家后,母女三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张金氏突然站起,抄起门后的一条扁担就向外冲,嘴里喊着要和戴家拼命的话,被两个女儿拦下。两姊妹双双跪在母亲膝下苦苦哀求道,父亲早亡,弟弟尚幼,您要再有个三长两短,三个弟弟谁来抚养,岂不是闺女的罪!请母亲放心,我们二人早有打算,定让戴家不能得逞。母女三人相拥而卧,不觉已至半夜。丽姑、春姑见母亲已经睡熟,遂下床梳洗一番,双双复又跪在床前给母亲磕了三个头,在父亲的遗像前磕了个头。随后将一整包火柴打开,用煤油将火柴头泡开,各自吞服一半,坐回床边,姊妹二人相互对视,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前言/序言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全社会呈现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热”。在这股文化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档案馆,研究档案内容,挖掘档案文化。而全国各省市、地区档案馆也越来越重视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一大批档案文化产品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档案文化的实力决定着档案行业命运的沉浮,决定着档案事业在当下语境中话语权的强弱。
  “十五”期间,天津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围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辑出版了一批体现地方特色、跟踪社会热点、以系列化的档案史料专著反映天津近现代人文风貌的档案文化产品。一是大力推进馆藏珍贵档案的整理出版,积极组织整理出版了《清代以来天津土地契证档案选编》《天津商民地契约与调判案例选编》《券证遗珍——天津市档案馆藏清代商务文书目录》等,为历史文化传承、历史研究提供史料服务。二是大力推进服务大众型档案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精心组织编写了天津旧事丛书、近代百年看天津丛书,《天津老教堂》《天津老戏园》《外国人在旧天津》《天津五大道名人轶事》《金街老字号》《法租界的故事》等先后出版,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三是紧密围绕经济建设推进档案史料研究开发为经济发展服务。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旧天津的大案》的书籍的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任何情节或信息,力求详实自然,符合真实图书简介的写作风格: --- 《都市浮沉录:民国津门的万象风云》 一部描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肌理与人性光辉的史诗级画卷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案件或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是以宏大且细腻的笔触,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初叶,在历史大变局中,天津这座兼具传统底蕴与近代气息的北方重镇,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经济浪潮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图景。 历史的侧影与城市的脉搏 天津,这座被誉为“万国租界与中国管辖区并存”的特殊城市,是理解近代中国转型的绝佳样本。本书的叙事结构并非线性的历史编年体,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行业变迁与文化碰撞的碎片化记录,构建起一个有机的、立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我们试图捕捉的,是那些在宏大叙事中往往被忽略的“烟火气”——码头上装卸的口音、法租界梧桐树下的低语、西开教堂的钟声与泥泞胡同里的叫卖声,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天津独有的复杂韵律。 经济形态的交织与商业的角力 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民国初期天津的工商业发展脉络。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津的商业活动异常活跃且充满张力。从官僚资本的渗透,到民族工业的萌芽与挣扎,再到外国资本的强势介入,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底色。书中细致描绘了围绕海河两岸的货物周转、钱庄票号的信用危机与重建,以及新式工厂对传统手工业带来的冲击。我们考察了天津的粮食贸易、盐业的兴衰,以及新兴的纺织、面粉加工业是如何塑造出新的社会阶层和财富分配格局的。这不仅仅是经济史的梳理,更是对资本如何介入社会生活,如何重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剖析。 文化熔炉中的身份认同 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本书侧重于考察这种文化张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无论是教育体系的革新——从传统书院到新式学堂的过渡,还是娱乐方式的演变——从戏园子到电影院的兴盛,都反映了人们对“现代性”的接纳与抗拒。书中探讨了知识分子群体在救亡图存浪潮中的思辨与行动,他们如何消化西方思潮,并试图将其本土化,为民族寻找出路。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守卫者的描绘,如老字号的坚守者、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也构成了对“身份认同”这一复杂命题的多元回应。 社会阶层的流转与底层叙事 不同于聚焦于上层精英的叙事角度,本书花费了大量精力还原了城市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小商贩、以及在租界边缘艰难维生的贫民,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艰辛。通过对他们微观世界的观察,我们得以理解社会动荡时期,个体如何应对失业、疾病、自然灾害以及不公的权力结构。本书试图展现的是,在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最广大的群体是如何凭借韧性、互助和对日常生活的执着,艰难地维系着生命的延续。他们的故事,是理解一个时代厚重感的关键所在。 建筑与空间中的权力痕迹 本书还采取了一种空间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天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语汇如何承载和反映当时的权力结构。从清晰划分的“界区”到拥挤不堪的“棚户区”,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政治宣言。河道的疏浚、新式建筑的拔地而起,乃至公共空间的设置,无不体现着统治者、殖民者或改革者的意图。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视角,在古老的城墙遗迹、气派的洋行大楼与破败的里巷之间穿梭,从而感知不同群体在城市空间中被分配到的不同“份额”。 总结 《都市浮沉录:民国津门的万象风云》是一部立足于扎实的史料考证,却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非虚构力作。它拒绝单一的线性解释,致力于还原那个时代复杂、矛盾且充满生命力的真实面貌。它描绘的不是一个被抽象化的“民国”,而是由无数鲜活个体构建起来的、充满挣扎与希望的近代天津城。本书旨在让读者重新审视历史中的“日常”,理解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艰难前行的普通人,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城市精神与民族性格。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城市历史、社会变迁及人性深度探索者们的心血之作。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技巧,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混乱,反而像是一张编织得极其复杂的巨型挂毯,每根丝线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和走向,但最终汇聚成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作者在切换视角时显得游刃有余,一会儿聚焦于某个特定事件的微观细节,一会儿又瞬间拉远,展现出宏观的时代走向。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记录变得富有戏剧张力和悬念。特别是几处关键情节的铺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笔法,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埋下伏笔,直到最后才以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式揭示真相,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史料的翔实,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观察历史的视角,打破了传统单线叙事的局限性,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关于老天津的纪实文学,简直就是一幅鲜活的市井浮世绘,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仿佛能闻到当年海河边上传来的咸湿气息和煤烟味。书中对二十世纪初天津的社会风貌描摹得极其到位,从光影斑驳的租界洋房到挤满了人声鼎沸的棚户区小巷,每一个场景都像是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带着厚重的历史质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沉浮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聪明才智与辛酸无奈,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这本书,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文字,而是在翻阅一本泛黄的老照片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未曾言说的故事。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比如街头吆喝的腔调、不同阶层服饰的细微差别,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用心灵去触摸那个逝去的年代的脉搏,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复杂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部作品在语言的韵味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老派文人的典雅与犀利。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措辞精准、意境深远的句子。作者的遣词造句,既有古典文学的含蓄内敛,又不失现代白话的清晰锐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既有历史的厚度,又不乏时代的张力。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通俗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心神去细细品味,去体会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尤其在描写人物内心挣扎和环境氛围的段落,那种诗意的表达方式,让冰冷的历史事件都染上了一层人性的温度。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可以穿透时间,抵达灵魂最深处,让人在阅读后依然能感受到文字的余韵在心头缭绕不散。

评分

对于喜爱深度挖掘社会现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某个特定时期的表象,而是对人性在特定社会结构下所表现出的适应、妥协与反抗的深刻洞察。书中对社会运行规则的剖析,那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客观性,使得它具有了超越一般历史叙述的深度。作者似乎总能穿透表面的繁华或萧条,直达问题的核心,揭示出隐藏在光鲜背后的权力逻辑和利益交换链条。这种深入骨髓的批判性思维,让人在阅读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自我审视。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线性前进,而是充满了循环与反复,那些看似陈旧的社会矛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仍可能以新的面貌出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研究样本,来审视社会变迁中不变的人性弱点与光辉,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

评分

读完这部关于近代社会风气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犹如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沉压抑,时而激昂磅礴。作者擅长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氛围的细致渲染,将故事中的冲突和人物的选择置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进行审视。书中对权力结构的剖析尤为犀利,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复杂人性在特定体制下的扭曲与抗争。那些看似光鲜的社会精英,其内部的尔虞我诈和精神困境,被毫不留情地揭示出来。而那些身处底层却坚守信念的群体,他们的隐忍与爆发,更是牵动人心。整本书的语言风格冷峻而富有哲思,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社会公正的追问。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个体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立场,如何面对那些无法逃避的道德困境。这本书的厚重感,在于它敢于直面历史的幽暗面,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美化或批判。

评分

正版,好书,推荐大家,我在京东买的书真是不少,但是从没失望过,也希望大家多留点时间给自己读书,不要放弃阅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评分

很好的一本故事书

评分

旧天津的大案旧天津的大案

评分

喜欢了解天津掌故。茶余饭后。

评分

研究天津文化的基础读物。。。。。。。。。

评分

喜欢了解天津掌故。茶余饭后。

评分

ddddddddddd

评分

早就关注过,这次买来凑单用的,看看,了解一下天津的历史

评分

喜欢了解天津掌故。茶余饭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