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日:《世運之明晦,人纔之盛衰,其錶在政,其裏在學。》是時,國勢頹危,列強環伺,傳統頻遭質疑,西學新知亟亟而入。一時間,中西學並立,文史哲分傢,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然而,淆亂之中,自有元氣淋灕之象。中華現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於這一混沌時期,於切磋琢磨、交鋒碰撞中不斷前行,湧現瞭一大批學術各傢與經典之作。而學術與思想之新變,亦帶動瞭社會各領域的全麵轉型,為中華復興奠定瞭堅實基礎。
評分《遼東文獻徵略》(八捲),吉林,排印本,1937年
評分 評分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日:《世運之明晦,人纔之盛衰,其錶在政,其裏在學。》是時,國勢頹危,列強環伺,傳統頻遭質疑,西學新知亟亟而入。一時間,中西學並立,文史哲分傢,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然而,淆亂之中,自有元氣淋灕之象。中華現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於這一混沌時期,於切磋琢磨、交鋒
評分時至今日,中華現代學術已走過百餘年,其問百傢林立、論辯蜂起,沉浮消長瞬息萬變,情勢之復雜自不待言。溫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來者。《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之編纂,其意正在於此,冀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納各學科學派名傢名作,以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新變,探求中華現代學術之根基。
評分1925年,任奉天省議會秘書。
評分1907年,畢業於遼陽啓化高等小學,繼升讀奉天省立中學堂。
評分書完成於1939年,是中國史學史學科在開創時期一部影響較大的代錶性著作,也是作者自己較為滿意的著作。作者從史官、史傢、史籍、史學四方麵展開,闡述中國史學的源流、義例、發展及其趨勢,在此基礎上,把中國史學的發展分為五期:上古至漢初為創造期,兩漢為成立期,魏晉至唐初為發展期,唐至清末為蛻變期,清末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革新期。本書版本采用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中國史學史即中國史學發展的曆史。中國史學的發展,大緻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段落。古代史學史中國古代史學史,包括先秦、秦漢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個時期。先秦時期在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創造瞭燦爛的文化,同時口耳相授,傳頌著一些故事,可以說是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經有瞭文字,可用以記錄。商代齣現瞭史官。“史”字原為手執簡冊之形,但史官起初並不是專司記事,而首先是負責主持祭祀,占蔔吉凶,溝通神與王的意誌。同時講說故事,記錄時事,編次和保管文獻簡冊。再進而分工,有記言之史與記事之史之彆。今天保存在《尚書》中的,即商周時代的曆史文獻。
評分1933年10月,任僞日滿文化協會理事,兼協會《滿洲學報》主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