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社会学

性社会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绥铭,黄盈盈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33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70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32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性问题”。系统介绍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中国学者的贡献。同时阐述了本学科的基本命题、基础理论、学术流派、性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以及性社会学与社会性别研究的互动关系。对主要研究范畴内的研究成果——“性”的本土化、性文化、性的政治与制度、性历史、性认同、性教育、性的社会问题等也做了梳理。

作者简介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所长。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设“性社会学”课程。基于二十余项实证研究,奠定了中国性社会学的慕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等基本概念。
黄盈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姐”研究、女性的身体与性、性研究的定性方法、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因素。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等论著。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性社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性学小史
第二节性社会学的进程
第三节与其他学科的界定
第四节性社会学的定义与前景

第二章中国历史中的性
第一节现代之前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新传统的建立——从“五四”到20世纪80年代初

第三章当前中国性文化
第一节性革命的发生
第二节性革命全貌
第三节21世纪中国的性化
第四节性化的意义

第四章性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性的定义:从sex到sexuality
第二节理念与理解:性研究的不同学术流派
第三节主体建构视角下的性的概念
第五章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gender的渊源与本土化
……
下篇专题应用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人越是认为自己的相貌足以吸引异性,他(她)做出高等级性爱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个本科生越是认为自己的身材体形对异性的吸引力很大,他(她)就越有可能做出更高等级的性爱行为。同时,对于身材的自信的作用,比相貌自信的作用要更大一些。对自己的气质风度更自信的人,做出的行为等级也越高;而且比另外两种人要多得多。如果一个本科生,在相貌、身材、风度这三方面都对异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那么把他(她)叫做异性的“梦中情人”,可能并不为过。这样的人,做出的性爱行为的等级,当然会高于不那么自信的人和很不自信的人。性爱需要浪漫,不仅仅是花前月下之时的浪漫,而且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种并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浪漫。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浪漫,别说很现实,就是处于中间状态,那么性爱行为的等级也会降下去不少。在为人处事方面能够我行我素的人,性爱行为的等级会显著地高于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在有过约会、有过性交和现在已经同居这3种行为上,恰恰是志向远大的人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和乐于平凡的人。只有在性爱行为刚刚开始的最初阶段上,善感多思者才更难于寻找到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朋友,而乐天无忧者则更加容易一些。但是只要跨过了这个最初阶段,在以后的性爱行为里,从约会、接吻到发生性行为,个性特征就不再发挥什么大的作用;善感多思者与乐天无忧者之间也就不再有显著的差异了。一般来说,只有性格相合的人才能真的谈起恋爱来,才能把恋爱给维持和发展下去。因此,每个人的不同个性,往往只会在刚刚开始寻找意中人的那个阶段,才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一旦恋爱上了,性格是善感多思还是乐天无忧,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更不大会影响到双方的性爱行为如何发展。这是因为,能够跟他(她)爱起来的人,一般都是同样善感多思或者同样乐天无忧的异性。在西方,性社会学的发展主要受到3种社会力量的推动,因此可以据此估计出性社会学的大致的发展方向。 性社会学

评分

评分

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书吧。国内性学研究也就是这回事了。

评分

。。。。。。。。。。。。。。。。。。。。。

评分

正版速度非常快,很喜欢

评分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分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分

第3种:推动来自社会对于预防艾滋病的重视。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预防艾滋病的工作,更主要地应该依赖对于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医学或者流行病学的成果。例如,由于《性现象的社会组织》一书发现了众多个体的性行为实际上结成了社会网络,并且人们在这个网络中传递着对于性现象的认知和价值观,因此有人把这个成果称为“艾滋病时代的性学”。在艾滋病得以治疗之前,这个发展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评分

正版速度非常快,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