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关注的是佛教题材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史上的演变。因此,收录的《金刚经》片段对我吸引力最大。傅山的佛经书法,与他世俗文本的书写风格,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他的经文书写,在保持了行草的流畅性的同时,在结构上显得更为规整,墨法上也更加内敛,体现了一种修行者的沉静和对经典的敬畏。这本书的影印质量极高,让我能清晰地辨认出傅山在转折处偶尔流露出的金石气,这说明他临帖时对北碑的用功之深。这些细节,只有高清晰度的图版才能呈现出来。对于想研究书法家如何处理不同题材(如政论、游记、佛经)时笔墨的微妙变化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对比样本是绝佳的研究材料。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视角来解读傅山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更深入到其精神世界的不同面向。
评分这本《中国碑帖名品》系列中的傅山卷,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一场视觉盛宴!我拿到手时,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了,看得出出版社在影印和装订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打开书册,扑面而来的就是傅山先生那气势磅礴又灵动飘逸的书法真迹。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逍遥游》部分,那种笔走龙蛇的酣畅淋漓,仿佛能感受到古人乘风而去的洒脱。傅山的行草,既有颜真卿的浑厚,又不失王羲之的灵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一笔、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学养和人生感悟。对于我们这些临帖者来说,这本图录的清晰度至关重要,而这套书的影印质量绝对是顶级的,连纸张的纹理和墨色的浓淡变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揣摩笔法细节简直太有帮助了。光是盯着这些原作看,就已经能学到很多东西了。我最近一直在研究草书的提按顿挫,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让我对傅山书法的结构和气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评分对于我这种常年习书,但总感觉自己瓶颈期难以突破的书友来说,这套“碑帖名品”系列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傅山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法而无法”,看似信手挥洒,实则法度森严。我特别是把《逍遥游》和《丹枫阁记》放在一起对比临习,感触颇深。前者气势恢宏,更偏向于大江东去的豪迈;后者则更为内敛和自然,如同山间清风拂过。这本书收录的这些名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无损耗地接触到大师的“笔意”。它的实用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欣赏图集,更是一本可以被反复“解构”和“重构”的范本。通过这本册子,我开始尝试打破自己固有的书写习惯,学习傅山那种将内心的“不平之气”转化为笔端“浩然之正气”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是一份值得珍藏和时常翻阅的艺术宝典。
评分对于研究明末清初文人精神世界的人来说,这本聚焦于傅山书法的图集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我注意到,书中对几篇重要手稿的选取非常考究,比如《周易》的摘录,它不仅展示了傅山在书法上的造诣,更折射出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思考。他的字体在书写易理时,那种郑重和一丝不苟,与他行草的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文如其人”的至理。这种将学术思想与艺术表达完美融合的作品,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通过反复研读这些拓片,我能真切感受到傅山面对时代变迁时的那种坚韧与超然。这本书不仅仅是字帖,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剪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明清之际士大夫阶层所背负的文化责任感,那种在乱世中坚守文人风骨的姿态,通过饱满的笔触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现。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碑帖的审美比较偏向魏晋或唐楷,对晚明书风的接受度不高。但翻开这本《傅山书法名品》后,我的看法被彻底颠覆了。傅山先生的书法有一种“拙厚中见灵气”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丹枫阁记》的选篇,那份率真和洒脱,完全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仿佛信手拈来,却字字珠玑。这需要极高的基本功和对气韵的精准把控才能做到。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有品味,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反而衬托出了作品本身的张力。我将它放在案头,时不时地打开看看,那种沉静的氛围很容易把我带入到古人的创作情境之中。这种“不激不厉,而自然成文”的书写状态,正是我们当下许多学习者所追求的境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当代书法学习者开辟了一条回归传统、探寻真我的路径。
评分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评分他的书从未经过任何宣传。无论是写论语的,还是写春秋,抑或写孟子,老子之学,还是写禅宗的,当然也包括这本写《庄子》的哲学思想的。
评分亲爱的,别再离开我了,别再丢下我独自一人漂泊。
评分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评分那天,你又劝我和虚荣保持距离。我有点怒了,根本就没有听见你的话。你有点激动地说:“时间会见证一切。”我随口扔下一句:“那就等着吧!”依稀记得,那是你第一次生气,也是第一次,我令你哭了。
评分************************************************************************
评分给力,这套字帖快凑齐了。
评分这是这名帖系列中比较好的墨迹本
评分《西苑诗卷》为朵云轩藏品,书於珍贵的金粟山藏经纸上,高三十厘米,长二百二十二厘米。内容为文徵明《西苑诗》之《万岁山》、《南台》、《太液池》、《平台》四首律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