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手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第一届北京医师协会会长、名誉会长,美国手外科学会通讯会员。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常委,《中华手外科杂志》主编、名誉主编。
1959年创建我国手外科专业。1963年起开展直径10mm以下的显微血管外科研究,并相继取得家兔断耳再植及临床断指再植手术成功。1978年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1959年以来主编和与他人合著出版有关手外科方面专著1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14项,其部级成果奖5项。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专业且富有条理,尽管我并非手外科领域的专家,但通过细读,我依然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作者在描述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时,总是能抓住关键的症状和体征,并详细解释其背后的病理生理基础。例如,在介绍雷诺现象时,书中不仅描述了寒冷刺激下手指的变色过程,还深入分析了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机制,以及可能伴随的其他系统性疾病。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理解疾病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忆表面的症状。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本书提供了多种选择,并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适应症和禁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全面了解各种治疗手段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患有慢性手部疼痛,症状复杂,难以诊断。我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慢性疼痛的部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最终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思考问题,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病情,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手外科医生在循循善诱地指导我。
评分读这本书的体验,对我而言,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提升。它并没有一下子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基础的解剖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手部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会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例如,在解释肌腱的滑行机制时,书中用了“小滑轮”的比喻,让我瞬间就明白了肌腱在骨骼和韧带形成的腱鞘中是如何顺畅运动的。书中对于一些常见手部畸形的矫正手术,比如并指、多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矫正,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曾经参与过一起并指矫正手术,术前我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并指矫正的章节,了解了不同程度并指的切除方法、皮瓣移植技术以及术后皮肤扩张器的应用。术中,我能够准确地找到分离的界面,并根据书中的指导进行皮瓣的塑形和固定。术后,患者的手指外观和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细节处理,我真的是赞不绝口。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临床实践的智慧。在讨论一些经典手术,比如腕管松解术或拇指trapezium切除术时,书中不仅描述了基本的手术流程,还特别强调了术中的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精确地找到神经,如何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如何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曾经在一次拇指关节置换术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关节粘连问题,按照书中的描述,我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组织,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书中对于术后康复的指导也非常详尽,包括不同类型损伤的康复目标、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我把这些内容应用到我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的恢复速度和功能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不仅清晰,而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手术操作的要点。
评分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的,是它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提供的思路。很多时候,手部的一些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区分起来比较困难。书中在介绍每一种疾病时,都会列出一些主要的鉴别诊断,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疾病之间的异同点。例如,在诊断掌长肌腱炎时,书中就将其与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等疾病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并提供了相应的鉴别方法。这让我能够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处理一些陈旧性手部损伤,比如陈旧性肌腱断裂或关节强直时,书中提供的治疗策略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陈旧性损伤的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以及手术方法,并对术后康复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因车祸导致手部肌腱断裂,拖延了很长时间才就医。我参考了书中关于陈旧性肌腱断裂的内容,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最终帮助患者恢复了部分功能。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非常喜欢,它既不失专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临床经验的分享,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临床实践的温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手术风险的提示,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建议。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手术的风险,并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沟通。我曾经在进行一次肌腱移植手术时,因为参考了书中关于肌腱移植物选择的建议,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的移植物,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非常好。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陪伴我走过了学习手外科的艰难时期,并给予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对于手部一些细微结构的描述,堪称是细致入微。比如,在讲解腕部解剖时,书中对于腕骨之间的韧带系统,尤其是掌侧和背侧的稳定性韧带,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它不仅解释了这些韧带的走行和附着点,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维持腕关节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腕部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我通过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准确地判断了韧带的损伤程度,并为患者制定了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了对韧带的修复。书中在介绍手部神经卡压综合征时,不仅详细描述了腕管综合征,还对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神经卡压部位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诊断方法。我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一些疑难的神经卡压病例,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这本书的图谱部分也是一大亮点,清晰的解剖图谱和手术示意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步骤。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更新也非常及时,它涵盖了近年来手外科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和新进展。比如,书中在介绍骨折内固定时,就详细描述了微创内固定技术,包括微创钢板的应用和经皮穿针技术。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生物材料在手外科中的应用也有所涉及,比如一些新型的生物材料在肌腱修复和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手外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将其应用到我的临床实践中。书中对于一些罕见手部疾病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让我能够对更广泛的手外科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曾经遇到一个罕见的手部脉管畸形的病例,通过参考书中对脉管畸形的描述,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病理特点,并为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不断地为我提供新的知识和启示。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我个人觉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按照病种或者解剖部位简单地罗列,而是将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介绍手部肿瘤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分型,还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原则、术后辅助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我曾经遇到一个手部肿块的患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并为患者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书中对于复杂病例的讨论也非常深入,作者通过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详细分析了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这些病例分析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处理一些疑难杂症,如何应对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提高了我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各种手部创伤的系统性处理原则。我们科室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手部外伤,从简单的皮肤裂伤到严重的离断伤、挤压伤、复合伤,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本书就像一本“救命手册”,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流程以及详细的手术步骤。比如,在处理手指离断伤时,书中不仅区分了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离断的不同处理策略,还详细介绍了血管、神经、肌腱的吻合技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移植物和固定方式。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时间就是手指”的理念,以及术后精细的康复指导,这对于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科接到一个手指离断的急诊病例,当时我虽然有点紧张,但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书中的相关章节。我按照书中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术前准备、显微镜下操作,甚至连吻合血管的血管钳选择都参考了书中的建议。术后,患者的手指成功存活,并且功能逐渐恢复。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也讲解得非常详细,无论是克氏针内固定,还是钢板螺钉内固定,亦或是外固定支架的应用,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操作过程。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沉甸甸的,不仅仅是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更是因为里面承载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手外科医生,之前在学校和规培期间,虽然接触过一些手外科的理论知识,但总觉得像是隔靴搔痒,缺乏一种系统性的、深入的理解。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第一章开始,我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病例分析,而是从手部解剖的精细结构讲起,详细描述了骨骼、关节、肌肉、肌腱、神经、血管以及皮肤的相互关系,甚至连微观的组织学特征都提及。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解剖时,不仅仅是罗列名称,而是通过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这些结构的走行、分支以及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我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对照自己的手,或者在手术中去体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原本枯燥的解剖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也加深了我对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的理解。书中对常见手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阐述也非常透彻,例如腕管综合征,作者不仅分析了管腔狭窄的原因,还深入探讨了正中神经受压后的功能障碍机制,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所带来的临床表现差异。这种深入的病理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痛苦,也为我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评分手功能评定
评分第二十二章
评分比我们这里批发书的地方还便宜,手外、显微外科从基础到精通的必读书
评分书很好,不过快递把书角弄坏了,可惜
评分常d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评分第五章 截肢与假肢
评分第十七章d
评分手部开放性损伤
评分第十九章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